APP下载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问题研究述评
——兼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与提升

2011-02-19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区域能力研究

李 泉

(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一、引 言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问题研究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与提升是不同区域促进其功能完善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与前沿问题。自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问题以来,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问题研究逐步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特别是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课题指南,从应用经济学的角度单列“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课题,更加彰显了这一问题研究对于促进区域科学和谐发展的重大意义。

本文认为,在国内学界尚未对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问题进行理论综述的前提下,系统梳理国内外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问题研究的进展与现状,既能够丰富并推进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关于处于非均衡发展态势下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发掘具有不同资源禀赋及发展阶段地区的经济成长轨迹、演进机理,并为落后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及良性发展机制提供有益的借鉴,也能够为西部地区通过自我发展能力培育与提升摆脱“经济边缘化”提供实践借鉴。不仅如此,这一研究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我国各大区域间经济增长的特点,为我国有效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区域现代化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政策建议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和工具。本文的核心议题就是根据现有文献对国内外关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问题的研究进行理论梳理。

二、国内研究综述与评价

1.初步探索阶段(1949~2000年)

国内对于欠发达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问题的研究,是与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与策略及其伟大实践紧密相关的,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呈现出一个从自发零星探索到自觉系统研究的基本嬗变过程。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立足中国国情,始终重视“自力更生”的发展理念,强调主要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为实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注入根本动力。在其后约30年的发展中,尽管我们历经曲折,但还是探索出了一条富有时代特色的、主要依靠本国人民创造力和积极主动性能最大限度发挥的社会主义自我发展道路。

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全新视野将中国的自我发展置于全球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之中,主动通过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寻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1988年4月25日第一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为契机,学术界开始关注民族地区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周忠瑜(1988)针对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比较落后的状态,最早提出要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这是中国学术界有关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最早论述。大约十年之后,吴传钧院士(1997)提出为了缓解东、西部之间发展差距扩大,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

通过简要梳理20世纪后半期中国关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问题研究的基本线索不难发现,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对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问题的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与提法均从属于国家层面的宏观问题,而且缺乏明确的概念与范畴界定,没有形成严密的逻辑分析基础和推理框架。

2.系统研究阶段(200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对区域发展能力的系统研究是在林毅夫沿袭并发展西方学者分析思路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企业自生能力问题研究之后。面对区域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大国的区域结构优化问题、区域利益协调问题、空间管制与治理问题等区域发展实践,迫切需要实现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问题研究的理论创新。西部大开发实施3年后的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从中央层面首次明确提出要增强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与提升促进西部开发顺利推进。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在关于推进西部大开发中明确指出,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通过国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该规划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其后,理论界围绕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

基础研究层面主要沿三条主线展开:一是秉承马克思经典理论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内因决定外因的辩证逻辑,将区域自我发展能力解释为生产力发展问题,或自力更生的能力,如唐奇田(1990)、田官平(2001)等,强调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人口素质、整合民族文化、扩大改革开放、开拓市场等角度培育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认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高低主要由可持续发展能力来体现,这一角度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多散见于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文献成果中。三是从特定角度辨析,如罗晓梅等(2005)从经济哲学视域认为摆脱边缘化、缔造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是西部自我发展能力形成的标志;张瑞华等(2008)从承接产业转移、优势产业培植的视角提出落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理论模型。

在实证研究层面,国内相继提出的综合评价模型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概念模型,二是数理模型。概念模型主要从相关角度去解释自我发展能力,如要素凝聚、资源组合、科技进步、制度创新、科学决策等,以此构造评价指标进而综合判断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运用概念模型进行的实证研究,如鱼小强(2002)的研究论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数理模型则是从影响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出发,构造经济系统评价函数,如梁双陆、杨先明等(2007)建立的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区域能力结构综合评价函数模型。此外,针对特定区域的实证研究如:田官平等(2001)对湘鄂黔边民族地区、徐君(2003)对四川民族地区、周彦等(2007)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自我发展能力的研究。王科(2008)则从区域主体功能区的新视角,明确了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阐明改革之后为了实现全面减贫而实施的扶贫开发战略,导致了贫困地区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并由此内生决定了贫困区域化的特征凸显,扶贫绩效递减。基于理论分析,提出培育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与扶贫开发的对策建议。

本文认为,目前国内关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问题的研究从其概念界定到理论研究至今未达成普遍共识,有关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问题研究的重心一般倾向于对策建议与实践层面,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理论构建上,至今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面对这种区域发展理论严重落后于区域协调发展实践要求的状况,如何从区域协调发展的特征属性、内在要求出发,通过界定严密科学的概念范畴提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理论假说,构建区域自我发展时空间演化的内在机理,促进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与区域功能完善的统一,为最终实现不同区域单元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提供基本借鉴和重要启示。

三、国外研究综述与评价

系统检索关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问题的研究文献,国外在这方面非常明确的研究几乎没有。但是,国外关于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中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对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问题的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为能力研究提供了具有经典意义的思想借鉴。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特别强调分工对于个人工作能力和效率提升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分工促进了市场微观主体效率的提高,从而才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在发展经济学领域,以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及“平衡增长”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说以及钱纳里的“两缺口模型”等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其本质都是从空间角度分析欠发达区域的发展问题,并立足不同视角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和政策主张。以舒尔茨、拉尔、哈伯勒、托达罗、明特等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将诸多要素内生化构建了促进区域发展和人的能力提升的微观分析框架。以科斯、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则从制度变迁角度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制度激励的重要性,重视不同的产权安排会对不同的微观主体产生不同的激励效应从而导致不同的经济发展绩效,这对于区域制度创新能力的培育提升至关重要。以罗默、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中均涉及有关区域发展的内容,特别是重视区域人力资本的积累能力、区域的创新能力与结构转换能力对于区域发展能力的作用。

1972年,“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后,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发展思想。而始于1990年每年编撰并在全球发布的《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中的人类发展指数是在阿马蒂亚·森的“能力方法”基础上构建的。阿马蒂亚·森强调公共政策领域的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如健康与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发展方向上的匹配,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完全受其资本存量的决定;作为个体的技能的获得,权利的保障;个体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函数,如知识、健康、技能、权利意识、生活习惯,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关于人的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理论创新。

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直接联系的,则是兴起于1980年代早期的“新区域主义”。“新区域主义”试图超越“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的两难选择,将区域政策的重点放在“区域财富”的积累上,放在“区域内部力量”的动员和竞争优势的培育上。因此,如何改进区域发展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基础,培育区域的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积累“区域财富”,就成为“新区域主义”关心的主要政策方向。目前,“新区域主义”已经形成弹性专业化学派、加利福尼亚学派、技术创新学派等三个相互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理论学派。其中Stoper和Scott(1992)将规制主义理论、制度和演化经济学以及经济地理学的地域研究有机结合,就区域发展的道路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Amin和Thrift(1994)提出了“机构密度与制度氛围”的概念,用于解释制度文化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Morgan(1998)试图用“学习型区域”的概念解释区域经济增长。Cooke(1998)等提出创新区域系统的概念以解释区域进行系统化创新的能力和潜力以及对制度、组织等环境条件的要求。D.R.Stough(1998)等使用“学习能力”的概念,并讨论了空间学习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对学习基础设施的要求。Maskell(1998) 等人提出了“地方化能力”概念,并将其区分为四种要素:制度禀赋、已有结构、自然资源和区域的知识与技能,以建立区域学习创新与地方环境的有机联系。R.Matin和P.Sunley(1998)则使用内生区域发展和本土化发展的概念以构筑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机制。近10年来,已有研究者基于新古典主义、内生增长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等探讨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是Toni Saarivirta(2009)提出了区域的“自我振兴能力”及相关发展理论。以上成果对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研究来说,无疑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四、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讨论

战后西方经济政策的实践表明,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自由市场主义,其区域政策一直是以企业为核心的、标准化的、基于激励的和自上而下由国家推动的,前者重视政府能力的作用,后者强调市场机制的效率。那么,对于劣势区域而言,传统的政策仅仅是在“依赖发展”或“不发展”之间进行选择。作为第三种途径,培育和提升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区域在经济发展中呈现出积极、主动、充满活力的态势,对于促进区域发展将具有实质性意义。

作者认为,西部地区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生态复合体,其发展能力的内涵与外延十分丰富。西部大开发已经走过十年的历程,在党和政府各项促进西部发展的政策支持下,面对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融合与冲突、金融危机的挑战与机遇、自然灾害与边疆安全问题的凸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然而,东西部虽然相对差距缩小但绝对差距依然在扩大。西部大开发成功与否,关键在其自身。启动自我发展能力,对于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大西部开发的信心来说,至关重要。

作者强调,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取决于系统内部的自组织能力及与外界进行物资、信息、人才及资金交换的深度与广度;在目前及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较之于中东部而言,将处于一个相对较弱的状态,而且这一状态短期内较难改变。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主要体现在其经济发展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以及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地方财富积累、学习与调整能力与社会资源的动员。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提升需要产业支撑,充分利用区域条件培植区域优势产业是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西部地区必须更加强调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动态的市场竞争优势,培植优势产业形成支撑西部经济发展的“支点”,通过对“支点”的不断创新和升级提升西部自我发展能力,这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R Amit, L Glosten, E Muller.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venture investments, and risk sharing. Management Science[J].1990,(10):149.

[2]Leslie Lipson.The Great Issues of Politics——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Tenth Edition)[M]. Prentice Hall,1997.

[3]Sombart W. 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ic History [J].Economic History Review, 1929,8 (1):1-19.

[4]Ian M D Littl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ory,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Basic Books, Inc., Publishers, 1919.

[5](英)亚当·斯密.国富论[M].唐日松,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6]朱彤书.近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7](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 颐,于 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林毅夫.自生能力、经济转型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J].经济研究,2002,(12):5-11.

[9]罗晓梅.论生存方式的变革与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J].探索,2007,(4):261-298.

[10]周 彦,吴一丁.新疆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分析[J].科技信息,2007,(31):338-339.

[11]王 科.中国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解构与培育——基于主体功能区的新视角[J].甘肃社会科学,2008,(3):112-114.

[12]魏 敏,李国平.区域竞争力的区位差异分析——兼论提高西部地区区域竞争力的途径[J].财贸研究,2003,(5):89-90.

[13]田官平.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探讨——兼对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发展的思考[J].集首大学学报,2001,(2):4-7.

[14]李盛刚.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自我发展问题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6,(6):152-154.

[15]陈军民.贫困地区农村自主发展能力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8,(3):409-412.

[16]徐 君.四川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建设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6):113-115.

猜你喜欢

区域能力研究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分割区域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区域发展篇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