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处方书写 强化合理用药

2011-02-17付燕霞李连新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1年2期
关键词:合格处方门诊

◆付燕霞 李连新

责任编辑:于勇

处方是医生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的书面依据。不合格处方的存在,不仅影响救治效率乃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并可能诱发医、药、患纠纷。因此,为规范我院处方书写,提高处方质量,加强合理用药,对我院医保不合格处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目的是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查2009年6~12月门诊医保处方10 000张,对处方前记、正文、后记及用药等存在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在2009年6~12月抽查的10 000张门诊医保处方中,不合格处方3 560张,总差错率为35.6%。其中,处方前记和后记不完整的有1 920张,占处方总数的 19.20%;处方正文不准确(含不合理用药)有1 640张,占处方总数的16.40%。

3 分析

3 560张医保不合格处方中,书写不规范的1 920张,不合理用药的1 640张。这说明有些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医德和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合理用药知识。这些问题是门诊重点整改内容。

3.1 处方书写不规范

3.1.1 处方使用类型不对 我院处方分医保处方、普通处方、公费处方、儿科处方及毒麻、精神处方等。医生针对不同类患者应选用不同类型的处方,严禁混用。检查中发现有混用现象。

3.1.2 内服外用药合开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内服药与外用药必须单独开具处方。比如,处方的诊断为湿疹,开具的药品是维生素C片和炉甘石洗剂。维生素C片用于口服,炉甘石洗剂外用,但合开为一张处方。

3.1.3 处方填写项目不全 主要是指处方中各类自然项的缺失。前记、正文、后记中任何一项缺失都是错误的。项目不全最常见的是电子处方上缺少手写签名。同时,处方开具后没有在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3.1.4 医保、自费药品合开 医保药和自费药应单独开具处方,这是医保重点检查内容。检查中发现有合开现象。

3.2 不合理用药

3.2.1 临床诊断与治疗用药不相符 主要是开人情方,患者本人要求医生开具自己需要的药品,而临床诊断又未体现这一点。这样不利于药师审核,更有可能发生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1]。如临床诊断为脚癣,医生不仅开了一支达克宁霜,还开了一瓶卡托普利片;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但开具的药品却含有消骨增贴等。

3.2.2 给药途径和方法不当 比如,凝血酶冻干粉是用于口服的,但多张处方中却出现用药途径为静滴;有些缓、控释制剂及肠溶制剂、多层片等非普通制剂,很多处方服用方法是口服半片,不遵照剂型特点合理使用。例如肠溶片,由于分割破坏了肠溶衣,药物在胃中即遭到破坏,达不到使用包衣片的预期目的,造成药物对胃的刺激,不仅降低了疗效,还加重了不良反应。尤其是近年来研制的缓释胶囊如布洛芬,其中的颗粒为不等速释放的若干等份,以不同颜色区分,用上述方法给药时,难免使倾出的颗粒不均匀,达不到缓释目的。

3.2.3 用药剂量不当 主要是指单次剂量不对或整张处方的单个品种总量不对。比如,阿奇霉素片的成人剂量每日为500mg即可,但医生开具处方服用剂量是每次250mg,每日3次,超过了阿奇霉素的单日用量。另外,有些处方开具了超量的药品。比如,急诊规定为3天用量,但有处方却开具了7天,甚至更多天却没有特殊说明。

3.2.4 处方重复用药 抗菌谱相同的抗生素重复使用。如阿莫西林联用头孢氨苄,不但治疗效果起不到相加作用,而且增加了毒性,甚至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

3.2.5 药品配伍禁忌 如地高辛与甲氧氯普胺合用。前者的吸收部位仅在十二指肠上部,后者为胃肠动力药。地高辛溶解和吸收尚未完成,就迅速通过小肠上部,会使吸收减少,疗效降低。再如格列奇特为磺酰脲类降糖药,而氢氯噻嗪能使血糖升高,从而使降糖作用降低,两者合用相互拮抗;复方磺胺甲唑和维生素C合用。复方磺胺甲唑在尿中乙酰化率高,溶解度底,在酸性尿中易析出结晶,而维生素C属酸性药物,故二者同服易形成结晶尿,甚至血尿;胶体果胶铋与吗丁啉合用。胶体果胶铋具有保护胃黏膜、中和胃酸和杀菌的作用,在胃的停留时间长,有利于充分接触溃疡面而起保护作用,而吗丁啉为胃动力药,其作用为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故二者合用,不利于胶体果胶铋发挥作用。

3.2.6 Unlicensed 或 Off- label用药 Unlicensed或 Off-label用药是超出说明书范围的。主要体现在儿科用药品种、规格较少,部分医生凭借临床经验超出药品说明书的适应症和用量。由于儿童的个体差异较大,难免在临床中出现不良反应和医疗纠纷,医生开方尤需注意。

4 整改措施

4.1 强化门诊医生综合素质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管理,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普通门诊必须由具备副主任医师资格以上的人员出诊,轮岗期为1年,严禁中途随意换人。认真落实门诊岗前教育培训制度,参加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医师,方可上岗出诊。通过这些硬性规定,加强门诊管理,强化内涵质量建设,提高门诊服务水平,进而减少不合格处方数量,推动基础医疗质量稳步提高。

4.2 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3]

为了强化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培训,定期举办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题讲座,更新医务人员用药知识。举办临床医师与药学人员交流沟通会,探讨合理用药问题;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撰写临床合理用药学术文章,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全面推动和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知识水平,确保合理用药。

4.3 完善医生工作站的服务功能

首先,在医生工作站安装PASS(合理用药检测系统),充分发挥其在用药剂量、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检测作用,从而减少不合格处方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是降低不合理用药的有效措施。其次,完善电脑软件功能,让处方的开具更加明确。医生工作站功能的优化、扩充,能够进一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先进性,最大限度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4.4 共享药品讯息

由药剂科定期编辑《临床药讯》,通过院内网络向医师宣传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使医师能够随时了解药品的相关信息,避免或减少错误处方,确保医疗质量。同时,充分发挥药剂人员在药品处方调配中的监督作用,对不合格处方拒绝调配,及时反映。药房当班组长与开处方医生进行沟通,保证药品的流通、发放有章可循。双管齐下后,药品讯息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

4.5 加强不合格处方质控

药房设立不合格处方展示柜台,由夜班人员对当天不合格处方再次筛选后在展示柜展示,等待医生修改,3日内未改动者上交质量监管科。质量监管科每月汇总后交医务部,医务部点名通报,并上挂院网,每张处方罚款100元。将处方的准确率与医生的工资晋级、职称晋升和续聘合同签定挂钩,使处方质量的提升有了物质驱动。

4.6 规范医疗规章制度

针对不合理用药问题,修订《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合理用药监督考核制度》、《处方质量点评制度》等,装订成册下发各科学习执行。制度先行,用制度管人,促使各项工作有了依据。

通过对不合格处方分析,找到了问题所在,由于措施得力,处方质量、医疗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整改后再抽查2010年上半年10 000张医保处方,不合格处方比例由原来的35.6%降低到14.2%,得到了医保检查组的认可。

[1]叶良君,黄邦华.门诊不合格处方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国药事,2006,20(10):607.

[2]汪征明,利华强.我院门诊处方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南药学,2005,3(3):188.

[3]黄婧,李芳.某医院处方点评前后处方规范情况对比[J].中国药师,2010,13(1):122.

猜你喜欢

合格处方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人间处方
不合格的洗衣工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做合格党员
处方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