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合剂临床应用
2011-02-14本刊编辑部整理
本刊编辑部整理
药物组成 地黄295g,生姜88.5g,人参59g,桂枝88.5g,麦冬88.5g,大枣118g,阿胶59g,甘草(蜜炙)118g,黑芝麻88.5g。
功能主治益气滋阴,通阳复脉。用于气虚血少,心动悸,脉结代。
用法用量口服。15~25 ml/次,3次/日。
临床应用
心悸怔忡 证属气虚血少,心脉失养。
症见心悸不止,气短懒言,动则加剧,虚烦少寐,大便干燥,舌淡红,或有齿痕,少苔,脉虚数。
心脉痹阻 证属心脉失养。症见心悸气短,胸中窒闷,或心痛,常见于流感、咽痛、发热、关节炎等病之后,全身症状有头晕、汗出、周身倦怠乏力,咽干,舌淡红,有齿痕,苔少,脉虚弱或结代。
脉结代 证属脉失所养。
症见脉间歇,或脉来稍缓,时见一止,或脉来缓弱,数动一止,或见气短心悸,舌淡苔薄。
应用鉴别
功能类同药物鉴别 ①与古汉养生精的鉴别:两药均为益气养阴之剂。但古汉养生精适用于气虚精亏,脾肾两虚诸病,方中人参、黄芪、黄精益气健脾补中,枸杞子、女贞子等补益肝肾,滋养精血酸涩固精,全方共奏滋肾益精,健脾补中,补脑安神之功。而炙甘草合剂适用于气虚血少、心脉失养之证,全方益气养血,温阳通脉,更侧重于养心之阴血,通心之阳气,而无健脾滋肾之功。 ②与生脉饮的鉴别:两药同属益气养阴剂,均可用治心悸。生脉饮方中人参、麦冬、五味子三药相合,一补,一清,一敛,而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止渴止汗之功,对气阴两伤者最为合适。而炙甘草和剂全方配伍严谨,阴阳气血兼顾,既能益心气,通心阳,又能养心阴,补心血,对气虚血少、心脉失养之病机最为合适。
主治类同药物鉴别
心悸怔忡 ①与人参归脾丸的鉴别:两药均为治疗心悸常用方剂,皆用于心悸的虚证。人参归脾丸所治之心悸,为心脾两虚,血虚不能滋养心神之证,每于思虑过度或过劳则心悸怔忡,常伴有失眠健忘,头晕乏力,面色萎黄。而炙甘草合剂所治之心悸怔忡,为气虚血少,心脉失养之证,症见心悸不止,气短懒言,动则加剧,虚烦少寐,大便干燥。②与安神补心丸的鉴别:两药均可治疗心悸。安神补心丸所治之心悸为肝肾亏虚,阴血不足,虚火扰心,常伴有心烦少寐,梦遗滑精,手足心热等阴虚火旺的症状。而炙甘草合剂所治之心悸怔忡,为气虚血少,心脉失养之证,常伴有其他气虚血少的症状。③与天王补心丸的鉴别:二者均能治疗心悸。天王补心丸所治心悸,为心肾不足,阴亏血少,虚火上炎,心失所养之证,阴虚火旺之见症较明显。炙甘草合剂为治疗心悸常用药,为劳累过度或久病之后,气血亏损,心体失养,以气血不足所致心悸短气,舌淡少津,脉结代或虚数为选方依据。
心痹 与复方丹参滴丸的鉴别:二者均能治疗心痹,但证型上有着显著的差别。炙甘草合剂所治之心痹证属心脉失养,症见心悸气短,胸中窒闷,或心痛,常见于流感、咽痛、发热、关节炎等病之后,全身症状有头晕、汗出、周身倦怠乏力,咽干,舌淡红,有齿痕,苔少,脉虚弱或结代,对于西医之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见有上述表现者,属此范围。复方丹参滴丸为治疗胸痹心痛常用成药,但为活血化瘀、芳香开窍之剂,多用于心脉瘀阻、气血凝滞所致的胸痹心痛诸证,其症可见胸闷心悸,心痛气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舌青紫黯红,西医之冠心病属气滞血瘀者,属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