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2011-02-10王树立
王树立
支气管哮喘是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慢性反应性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数始发于4~5岁以前,过敏体质者多发。笔者现将近年来临床常用的小儿支气管哮喘防治药物综述如下,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1 发病机理
目前公认的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为:①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引起Ⅰ型变态反应和IgE合成调控紊乱,致使多种炎症介质生成增加,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亢进等生物效应作用,引起支气管哮喘;②气道组织的炎症变化;③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高反应即气道对各种特异或非特异刺激的反应性异常增高。
2 西药治疗
2.1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控制支气管哮喘最有效的药物。目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以吸入为主,常用药物为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以及新型药物环索奈德,适用于哮喘缓解期的维持以及急性期的联合用药,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小、副作用少。
2.2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β2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也是治疗哮喘的常用药物之一,通过兴奋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膜表面的β2受体,舒张气道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及其介质的释放、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等缓解哮喘症状。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起效快,作用维持4~6 h,全身不良反应少,是缓解轻、中度急性哮喘症状的首选药物。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和对β2受体较高的选择性,适用于哮喘的预防和持续期的治疗。
2.3 茶碱 茶碱是甲基嘌呤类药物,具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和兴奋中枢经系统等作用,是治疗哮喘的常规药物。茶碱是嘌呤受体阻滞剂,能对抗腺嘌呤等对呼吸道的收缩作用。茶碱能增强膈肌收缩力,尤其在膈肌收缩无力时作用更显著,因此有益于改善呼吸功能。主要有常规剂型和茶碱缓释片、茶碱控释片。常规剂型用于缓解哮喘急性期症状,茶碱缓释剂用于预防夜间哮喘和控制慢性症状。
2.4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白三烯是作用很强的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剂,还能刺激黏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黏膜水肿形成。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近几年来发现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一种新型药物,通过竞争性地结合半胱氨酰白三烯而抑制LTs(主要是LTs4)的活性,减轻T细胞和EOS的浸润,抑制组胺和过氧化物的产生,有效缓解气道痉挛、降低血管通透性,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有较强的抗炎活性,无明显不良反应,改善轻、中度患者的肺功能,适用于哮喘的预防和缓解期治疗[1]。
2.5 抗胆碱药 抗胆碱药是使递质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的药物,其中阻滞M胆碱受体的药物,可降低迷走神经兴奋而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少痰液的分泌,适用于夜间咳嗽和痰多患者,但其治疗哮喘的效果弱于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研究证实新型长效药物异丙托溴铵能与M1或M3受体选择性地结合,同时避免M2受体阻断的作用机理,扩张气道效果更明显[2]。
2.6 抗组胺药 组胺是速发变态反应过程中由肥大细胞释放出的一种介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使呼吸阻力增加,分为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两大类。H1受体拮抗剂如酮替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扩张支气管,对过敏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作为防治哮喘的辅助用药[3]。
2.7 免疫抑制剂
2.7.1 抗IgE治疗 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引起Ⅰ型变态反应和IgE合成调控紊乱,因此阻断变应原与IgE抗体结合,能显著的减轻哮喘患者速发和迟发性反应,改善哮喘症状[4]。
2.7.2 细胞因子拮抗剂 细胞因子对气道慢性炎症的主要效应细胞-EOS的分化、成熟、粘附、浸润及凋亡有独特的作用[5]。抗IL-4、IL-5治疗能减少细胞因子释放的药物,从而改善气道的慢性炎症反应。
2.7.3 抗原特异性免疫疗法 抗原特异性免疫疗法俗称脱敏治疗,它是在确变应原后,将该变应原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制剂,由小剂量到大剂量的逐渐给药,使患者对变应原的耐受性逐渐提高,当再次接触此类变应原时,症状减轻或不再产生过敏。
2.7.4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运用DNA重组技术修复或调节细胞中有缺陷基因,使细胞恢复正常功能,减少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少变态反应,从而减少支气管哮喘。基因的药物包括DNA疫苗、抗哮喘基因药物,目前国外正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其疗效。
3 中医药治疗
多数中医学者认为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学哮病范畴,其发病多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湿内聚为痰,伏藏于肺,成为哮喘发病的潜在“夙根”,遇外邪诱发,痰阻气道发为哮病,治疗上当从肺、脾、肾论治。临床上运用辨证施治、专方专药等口服、雾化吸入,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外治法,针灸,按摩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疗效较佳。
[1]王长征,林科雄.哮喘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59-61.
[2]毛争春,李颖.哮喘药物治疗的成就及新对策.国外医药,2000,21(5):263-265.
[3]谢晓平,陈桂华,万朝敛.酮替芬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0):870-872.
[4]边小丽,厉瑾,张玉华.小儿支气管哮喘中西医治疗现状.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3):198.
[5]王屏,卜一珊,崔蓉.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中国药师,2004,7(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