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热敷并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椎动脉高流速169例

2011-02-09杨佩秋刘淑文葛丽丽郗艳杰贾志娟

中国药业 2011年16期
关键词:委中风池椎动脉

杨佩秋,刘淑文,葛丽丽,郗艳杰,贾志娟

(1.河北省乐亭县医院,河北 唐山 063600;2.河北省滦县人民医院,河北 唐山 063700)

椎动脉高流速是一种常见病。笔者采用中药热敷并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椎动脉高速患者,并与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口服氯桂利嗪胶囊作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椎动脉高流速患者286例,均经经颅多普勒检查确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9例,其中男73例,女96例;年龄18~62岁;病程3 d~2年。对照组117例,其中男49例,女68例;年龄19~65岁;病程2 d~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热敷,取当归、川芎、元胡、川乌、肉桂、红花、葛根、白芍、血竭、乳香、没药等药材,粉碎成100目细末,陈醋调湿,用手攥成团状,无纺布包裹加热,热敷颈椎部,外用热水袋等持续热敷60 min每日1次;同时针刺主穴,取风池透风池、委中透承山双侧、承山透委中双侧,要领是深刺,留针候气;同时运动为指导患者学做太极拳当中“云手”动作,慢而自然。对照组采用刺五加注射液500 m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口服氟桂利嗪胶囊5 mg,3次/d。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痊愈为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峰流速恢复正常,眩晕、病侧头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显效为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峰流速明显下降,眩晕、病侧头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缓解;无效为各项指标、症状治疗前后无变化。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 164例(97.04%),显效 5例(2.96%);对照组痊愈 62 例(52.99%),显效 25 例(21.37%),无效 30 例(25.64%)。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椎动脉高流速是一种常见病,临床表现为眩晕、病侧头痛伴恶心呕吐,需要和偏头痛、内耳眩晕症相区别。国内外的研究显示,目前其治疗主要以脏腑辨证为主,辨证施治的焦点归结在脾胃气虚、肝肾不足,结果治疗效果差、病程长。笔者认为,本病是太阳本经病变,证属虚寒。头痛眩晕是阳气不能温养元神所致。阳气虚内寒,胃阳不足则胃失和降,故而恶心呕吐。寒凝颈部脉道,则血流搏疾,经颅多普勒检查示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治疗取膀胱经穴位为主,《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即阳气既能温养元神,又能温养筋脉。太阳为巨阳,为诸阳主气,故通过调节太阳经气,可以治疗椎动脉高流速的病症。

针刺治疗过程中深刺非常重要。本病的性质属虚寒,需要深刺,留针候气。风池透风池,针下组织依次为皮肤、项筋膜、斜方肌、头夹肌、竖脊肌、头直肌、第二颈椎棘突上缘、对侧头直肌、竖脊肌、头夹肌,斜方肌,邻近组织有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椎动脉。委中透承山,针下组织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小腿后骨筋膜鞘、腓肠肌、小腿后筋膜隔、拇长屈肌、趾长屈肌、骨内隔,邻近组织有胫后动脉、胫神经。上病下取,突出针灸理论的特色。风池透风池属于透针,可以平衡左右阴阳。上病下取委中透承山,激发太阳经气,头项部阳气恢复,病症自消。

另外,配以中药热敷,组方中当归、红花、血竭、乳香、没药、川芎等活血化瘀、疏通血脉,元胡、川乌祛寒止痛,肉桂、葛根、白芍温阳柔筋,诸药共奏活血散寒、柔筋止痛的功效。太极拳当中的“云手”动作,柔而轻缓,既能舒筋理气,又能激发自身正气、共同抗邪。综上所述,采用中药热敷并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椎动脉高流速,起效迅速且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委中风池椎动脉
彭氏分筋推拿手法中所取“委中下”的定位依据及优势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腰酸背痛找委中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拍打委中穴,健腰更护肾
委中穴的临证应用初探*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风池穴在面瘫中的治疗体会
墨风池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