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眩晕中医治疗临床体会

2011-02-09孟繁兴闫剑坤陈志刚李学军蔡英丽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100078

中国乡村医药 2011年10期
关键词:诸症清阳正气

孟繁兴 闫剑坤 陈志刚 王 乐 李学军 蔡英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100078)

眩晕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综合征,指以目眩与头晕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状。目眩是指眼花、视物模糊,头晕则是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晃动、旋转,二者同时出现,称为眩晕。导致眩晕发作的病因很多,涉及多个临床科室,而且本病多反复发作,因此给诊断和治疗造成一定的困难。概括眩晕发病的病因主要包括风、火、痰、瘀、虚等几个方面,实证眩晕往往表现病程短,病情急,是其标;虚证表现机体精气已夺,是病根所在,是其本。因此,脏腑之虚为眩晕之本,风、火、痰之实为眩晕之标,在临床上以本虚标实为常见。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不足是产生风、火、痰、瘀的内在因素,因此治疗眩晕时,在祛邪的同时要时刻注意对正气的保护,在眩晕缓解期更要以培护人体正气为主,所以对本虚的治疗应该贯穿于治疗的始终,正是体现出“以虚为本”的治疗原则。

1 眩晕证治以虚为本的理解

眩晕证治以虚为本一方面是指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亏虚是产生风、火、痰、瘀等邪气的病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邪阻滞,清阳不升,精气不能濡养脑窍,造成所谓上虚,从而导致眩晕的发生。其中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不足主要表现为:肝肾阴虚、脾胃气虚、气血亏虚等几个方面。

1.1 肝肾阴虚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作为著名的病机十九条的第一条,历来是治疗眩晕的指导原则,奠定了眩晕从肝风论治的基础。肝肾同源于下焦肾水,肾气赖肾水以化生,肝木赖肾水以滋荣,肝肾不足,实乃肾水阴精匮乏。肝肾亏虚,水不涵木,木枯风动,肝风化火,上扰清窍,发为本病。正如何书田所云“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因此在治疗上应注意在熄风化痰,清利头目的同时,配合使用滋补肝肾的药物,正如叶天士所言“阳化内风、非发散可解,非沉寒可清,滋阴熄风,诸症力解”。由此可见,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是治疗此类眩晕的关键,其中肝肾阴精不足是病机要点,发病根本,在治疗中应有充分的体现。

1.2 脾胃气虚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升清,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亏虚,气血生化无源,气虚血少,清阳不升,脑窍失养,则可见眩晕时作,动则加重,神疲乏力诸症。正如李东垣《脾胃论》中所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瞑,皆由脾胃先虚,而气不上行之所致也”。若脾运化水液功能失常,水液停滞体内,化湿成痰,即“脾为生痰之源”,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闭清窍,造成眩晕发作,朱丹溪“无痰不作眩”此之谓也。因此,治疗应注意固守中州,健脾和胃,使气血得生,痰湿可化,清窍得养而诸症自消。

1.3 气血亏虚 久病迁延耗伤气血,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耗造成气血亏虚,气虚则清阳不振,血虚则肝失所养,虚风内动,从而发生眩晕。王绍隆《医灯续焰》指出:“清阳出上窍,而目在其中。清阳者,气也。气不足则不能上达,以致头目空虚,而眩晕时作矣。”中医学认为,“气血同源”,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生成依赖于气,其运行靠气来推动,气的推动功能又靠血的濡养,互为依存,缺一不可。上气不足,则血无以推动,故出现“髓海不足”“脑为之不满”,髓海空虚,脑失濡养,眩晕也随之发生。虚气留滞,气虚是产生瘀血痰浊的重要原因,痰瘀阻滞经脉,脑窍失养加重眩晕的症状,同时也是造成眩晕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主要因素。

2 临床治疗体会

眩晕产生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涉及多个脏腑及气血津液的病变,但归结到发病的最终原因,可以认为本病是头目清窍失养所造成的一种症状。风、痰、瘀血诸般邪气阻滞经脉,清阳不能濡养脑窍,是眩晕实证的主要病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病各种邪气的产生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不足造成,是眩晕发病的根本原因。所以,笔者认为“本虚”是眩晕产生的根本原因。“治病必求于本”,眩晕治疗一定要始终注意对正气扶助,急性期实邪为主要祛邪而不伤正气,衰其大半即止,切不可攻伐太过,或可采用扶正祛邪的方式,辨明脏腑气血之虚,适当补助。病势缓解当尽快补其不足,养阴益气补血是主要的方法。

临床治疗眩晕应以辨证论治为主,发作的急性期多有实邪,当以祛邪为主,综合症状及舌脉分清风、火、痰、瘀诸邪的主次及有无,分别投以消解之药,化痰以半夏天麻白术汤,祛风以天麻钩藤饮,活血化瘀则通窍活血汤加减化裁。

神经科的眩晕患者多为中老年发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急性期症状基本可以上述治疗方式得到缓解,但头晕的感觉则很长时间存在,而且遇有情绪波动或劳倦疲乏等诱因则会反复。在治疗过程中,一味使用活血化瘀、祛风化痰的方法病情鲜有控制者,而配合使用益气养阴健脾等方法则效果比较明显。临床治疗宜辨明虚损恰当予以治疗。肝肾阴虚者可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壮水之主以治阳光;脾胃气虚则用归脾汤健脾化湿,升清降浊;气血亏虚则生脉散、八珍汤之类益气生血。然则,补虚非一日之功,不可太过,要注意防止留邪之弊,应坚持长期治疗,以缓图之。所谓“王道无近功,多用自有益”。

3 典型病例

例1 林某,男性,30岁,头晕3个月来诊。患者3个月来持续头晕,时有眩晕发作,曾多处求诊,给予静脉滴注舒血宁、灯盏花素,口服氟桂利嗪、倍他司汀、银杏叶等药物治疗,疗效不明显。患者神疲乏力,失眠,口干,动则汗出,心悸,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细弦。考虑患者工作繁忙,气血暗耗,气虚血少,清窍失养而致眩晕发作,治疗当以补养气血为主,口服中药治疗。处方以当归补血汤和四君子加减,药用当归、太子参、黄芪、茯苓、白术、甘草、葛根、钩藤、夜交藤、泽泻、白芍等,治疗1周,头晕好转,乏力、心悸减轻,睡眠改善,继用前方,治疗2周后病症明显改善,头晕、心悸基本消失,睡眠改善,仍感乏力,改用口服生脉饮、天王补心丸善后,1个月后诸症消失。

例2 马某,女性,61岁,眩晕间断发作9小时来诊。入院时症见:眩晕,视物旋转,伴有恶心、呕吐,口干,汗出,睡眠欠佳,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当时治疗予以静脉滴注桂哌齐特、天麻素、血塞通、羟乙基淀粉等药物,诸症未减,呕吐尤重,饮入即吐,汤水难进,动则晕甚。复诊其脉,细弦无力,考虑正气不足,痰浊内生,痰浊阻滞中焦,胃气不降,上逆则呕吐频频,阻遏清阳,而致头晕。治疗仅以驱邪为务,正气不足,难以达邪外出,是涂以其表,未故根本,故改以扶正祛邪之法,患者口服中药困难,以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顾护正气,补气滋阴,治疗2天后诸症大减,眩晕减轻,少进饮食,进汤剂以四君子汤和天麻钩藤饮加减,1周后眩晕消失,病愈出院。

讨论 眩晕病机虽然复杂,但总不过虚实两端,临证洞悉虚实之辨,勿犯虚虚实实之误。本病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治疗时补虚泻实是根本的法则,然泻实宜控制症状为主,不可久恃,补虚则贯穿治疗始终,因此“以虚为本”是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

猜你喜欢

诸症清阳正气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正气方天祥
牙龈出血 按摩承浆穴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清风正气
杞黄补阴丸治疗绝经前后诸症临床研究
江苏清阳机器有限公司 原江苏清淮船舶机器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