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后腹膜粘连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

2011-02-09白景瑞吴咸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年3期
关键词:胞外基质纤溶纤维细胞

白景瑞,吴咸中

术后腹膜粘连是腹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可达90%以上。在发生粘连的病例中,超过80%的患者在切口与大网膜之间形成粘连,50%的病例涉及小肠[1]。引起腹膜粘连的原因主要有创伤、缺血、感染、异物;其后果主要包括肠梗阻、再次手术困难、慢性腹痛及女性不孕等。我们仅就术后腹膜粘连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防治进行综述。

1 腹膜愈合的病理生理过程

大量研究表明:无粘连的间皮形成与粘连形成是腹膜损伤后机体反应的两种结果。粘连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2-3]。

1.1 炎症阶段 腹膜损伤后,局部出现急性炎症反应,肥大细胞等释放出组胺、5-羟色胺、溶酶体酶、细胞因子、氧自由基等炎症调节物,引起富含纤维蛋白的血浆液渗出。这种纤维素性渗出是止血过程的一部分,同时也提供了纤维母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长入的基质,以利于组织修复。手术区出血,血浆酶原包括纤维蛋白酶原大量渗出,损伤区纤维蛋白沉积,形成网状粘连并黏附于相邻腹膜组织。这种黏附持续约36 h。

1.2 纤溶阶段 纤维蛋白沉积是机体积极的修复反应。另一方面,手术打击和炎症反应也会使纤溶系统功能增强,加速纤维蛋白沉积物的降解。在正常的腹膜愈合过程中,纤维蛋白沉积物一般在术后3d内被完全降解吸收。

1.3 纤维化阶段 粘连发生在两个相互接触并损伤的腹膜面。在异常的腹膜愈合过程中,损伤局部缺血,导致纤溶蛋白酶活性减低,纤维蛋白不能有效降解清除,就作为粘连的初始物,合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细胞碎屑、手术中的碎屑,成为粘连索带。粘连索带机化,导致永久性的纤维粘连。粘连是否形成,取决于术后5~7 d。因此,纤维蛋白沉积和降解的失衡是粘连形成的关键。

1.4 重塑和吞噬阶段 巨噬细胞可调节纤维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分泌中性蛋白酶,如血浆酶原激活剂,对炎症过程和组织修复起重要作用。这个过程从术后2周开始,可持续数月。

2 腹膜愈合过程中的细胞成分变化

白细胞、间皮细胞和巨噬细胞是腹膜愈合过程中重要的细胞成分,腹膜愈合以细胞浸润和损伤区间皮细胞增生为特点。损伤引起炎症应答,腹膜局部细胞如巨噬细胞、间皮细胞等产生细胞介质,调控其他炎性细胞的应答。

细胞浸润的动态过程[4]:最早出现在损伤区域的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于损伤后1~2 d出现;单核细胞随后出现,并分化成巨噬细胞黏附在损伤表面;第3d,间皮细胞开始出现,并覆盖腹膜损伤区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在损伤表面浸润得更深;第4~7 d,腹膜表面的优势细胞是间皮细胞;第5 d,腹水中的主要细胞是巨噬细胞。间皮细胞增殖,遍布整个损伤面并形成细胞岛,细胞岛相互融合使腹膜愈合。

近年来研究认为,间皮细胞在腹膜损伤修复及粘连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5]。间皮细胞是腹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机体一道机械防御屏障,可避免间皮下组织的暴露以及微生物的侵袭。除此之外,还具有其他许多生理功能:润滑作用,溶质及液体的转运,调节腹膜的中纤维蛋白溶解,促凝血活性,产生和重建细胞外基质,参与宿主的防御功能。

3 腹膜粘连的细胞因子机制

腹膜粘连形成是多种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对腹膜粘连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比较深入,现就其中研究比较明确的5种细胞因子分述如下。

3.1 白介素1 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是机体组织受到损伤和发生炎症反应时作出急性反应的关键介质。IL-1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分泌,也可由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泌。全身许多细胞中都存在IL-1受体,具有多种全身性生物学作用,如调节纤维蛋白沉积和降解,增加成纤维细胞胶原酶的分泌;通过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使Ⅰ、Ⅳ型胶原沉积;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等[4]。IL-1是术后腹膜粘连形成的重要短期介质[5]。术后早期血清中较高水平的IL-1与术后腹膜粘连形呈显著相关,有学者认为,IL-1升高可作为人类术后发生腹膜粘连的可靠指标[6]。

3.2 白介素6 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是机体对损伤作出反应时,由T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多功能细胞因子。IL-6与许多免疫性的增殖和新生物的形成过程有关,如刺激肝细胞纤维结合素的产生,调节上皮细胞增殖等。研究证实,IL-6是腹腔液体中的正常成分,但其水平在许多术后盆腔粘连的病人中显著升高[4]。Saba等在标准的肠损伤模型中证实了IL-6促进粘连形成,并发现粘连部位血管丰富,有更多的炎症细胞和纤维沉积,认为IL-6在刺激术后肠粘连的形成中有较大作用[7]。

3.3 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主要由激活的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及B淋巴细胞分泌的多功能多肽。TNF-α在体外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激活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在体内炎症前期有一定的介导作用,是炎症反应中激活细胞因子级联反应的主要递质[4]。它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如调节其他介质包括IL-1、IL-6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释放;通过刺激黏附分子的产生,促进中性粒细胞-上皮细胞间的粘连,同时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6-8]。TNF-α能使腹膜间皮细胞增加I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的合成。术后早期腹水和全身TNF-α的高水平与术后粘连程度显著相关[5]。

3.4 转化生长因子β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是启动和终止组织修复的一种主要细胞因子,是细胞生长的双向调节剂。TGF-β来源于人胚胎、血小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等,调节损伤组织重建的全过程。TGF-β能趋化成纤维细胞和炎症细胞,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血管发生;它还是细胞外基质许多成分表达、合成、沉积和转化的主要调节剂[4]。TGF-β能促进细胞外基质中各种成分如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蛋白多糖的表达,抑制其降解,刺激纤维组织的形成[6]。在腹膜粘连过程中,TGF-β可能在损伤、炎症及纤维化之间起桥梁作用[8]。腹膜损伤后,血小板和巨噬细胞释放TGF-β,启动一个连锁反应,破坏了纤维蛋白合成与降解的平衡,同时还导致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从而促进了腹膜粘连的形成。在众多与腹膜粘连有关的细胞因子中,TGF-β起着较关键的作用[9-11]。

3.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高效的血管源性细胞因子,其生物学功能主要有: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和维持血管的功能,血管生成功能[4]。VEGF直接参与组织修复过程,包括早期炎症反应,通过影响成纤维细胞功能促进组织修复和重塑。此外,VEGF可减轻增强了的血管通透性,并参与随后的细胞迁移和增殖所必需的富含纤维素的基质的形成,是腹膜粘连形成的主要动因。研究发现,VEGF在动物模型的水平与粘连的程度一致,而它的变化则影响到手术后腹膜粘连程度[9-11]。

4 腹膜粘连的防治

4.1 药物治疗 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皮质类固醇类激素、抗组织胺类药物、孕酮/雌激素、抗凝药物、纤溶药物、抗生素等。

4.2 屏障隔离 分为固体屏障和液体屏障。固体屏障主要指在损伤组织表面放置机械屏障物,通过物理隔离防止与周围组织粘连,如Interceed等膜性物。液体屏障主要是大分子物质,如Sepracoat TM等。

这两类措施抑制腹膜粘连的疗效尚不明确,并发症较多。

4.3 对腹膜粘连的细胞学机制研究的深入促进了防治措施的改进 目前,在动物模型中,防治腹膜粘连的策略有3种:使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增强纤溶;免疫调节;改变细胞外基质,扰乱细胞间相互作用[4-8]。

4.3.1 改善纤溶,减少粘连 许多动物试验研究表明TPA可以有效地减少粘连。由于TPA进入腹腔后吸收迅速,重组TPA凝胶可以延迟释放和吸收。其可能的副作用包括手术后出血和伤口愈合迟缓。然而,目前实验没有发现伤口愈合等的并发症的发生。在迄今唯一试点进行的临床研究中,共有15个病人接受手术后重组TPA治疗。结果显示,术后粘连的发生率大幅下降,实验室检查没有显著差异,无出血、愈合延迟等并发症。

4.3.2 免疫调节 选择性免疫抑制剂也可改善腹膜粘连。大鼠腹腔注射TGF-β1抗体,与对照组相比,腹膜粘连显著减少。另一组调查表明,大鼠给予IL-1或TNF-α抗体治疗,粘连明显减轻,而效果最好的是同时给予IL-1和TNF-α抗体组。研究者随后证明,术后应用IL-6抗体也能减轻腹膜粘连。此外,他们没有发现损伤区胶原含量变化,也没有发现对治疗和损伤愈合不利的影响。

4.3.3 改变细胞外基质,扰乱细胞间相互作用 黏附分子在腹膜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整合素家族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三肽。对此三肽的抑制作用已经应用于减轻大鼠的腹膜粘连。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三肽抑制剂可以持续泵入不少于7 d,或者手术末以凝胶的形式给予。在两者的试验模型中,粘连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5 中药对腹腔粘连的影响

现代医学认为腹腔粘连大多由腹膜炎、腹部手术或腹膜结核广泛粘连引起。中医无此病名,大多属于“瘕”、“聚”、“肠结”范畴。《合类医学入门·积聚》曰“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痰与食积死血有形之物,而成积聚癥瘕一也”。近年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应用中医中药防治术后腹腔粘连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单味中药及成分,如丹参[12]、三七总皂苷[13]、川芎嗪[14]等,通过改善腹膜组织缺血程度、减少纤维蛋白沉积与胶原合成、减轻炎症程度等作用机制,可以在不同程度减少术后腹膜粘连的发生与严重程度。在“六腑以通为用”及“痛则不通”理论指导下,应用复方如大承气汤[15]、活血通腑汤[16]、四磨汤[17]等,抑制肠道菌群移位,减少腹腔炎性渗出,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影响纤维蛋白代谢,促进肠蠕动功能恢复,在预防和改善术后腹膜粘连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但对中药作用机理的探索,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6 小结

腹膜粘连是术后肠梗阻和不孕症的重要原因。腹膜粘连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过程,虽然我们对其机制的研究有了相当进展,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不全面和不系统的。各项防治措施由于缺乏大宗的临床研究,效果尚不完全肯定。所以,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并针对性研究和应用防治措施。

[1]Robertson D,Lefebvre G,Leyland N,et al.Adhesion prevention in gynecological surgery[J].J Obstet Gynaecol Can,2010,32(6):598.

[2]Matthews BD,Pratt BL,Backus CL,et al.Comparison of adhesion formation to intraabdominal mesh after laparoscopic adhesiolysis in the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J].Am Surg,2002,68(11):936.

[3]Johns A.Evidence-based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adhesions[J].Hum Reprod Update,2001,7(6):577.

[4]Reed KL,Stucchi AF,Becker JM.Pharmacologic inhibition of adhe⁃sion formation and peritoneal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c⁃tivity[J].Semin Reprod Med,2008,26(4):331.

[5]van Grevenstein WM,Hofland LJ,van Rossen ME,et al.Inflamma⁃tory cytokines stimulate the adhesion of colon carcinoma cells to mesothelial monolayers[J].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2007,52(10):2775.

[6]Kyamacm,Overbergh L,Mihalyi A,et al.Endometrial and peritoneal expression of aromatase,cytokines,and adhesion factors in women with endometriosis[J].Fertil Steril,2008,89(2):301.

[7]Cheong YC,Shelton JB,Laird SM,et al.IL-1,IL-6 and TNF-alpha concentrations in the peritoneal fluid of women with pelvic adhe⁃sions[J].Hum Reprod,2002,17(1):69.

[8]Cheong YC,Premkumar G,Metwally M,et al.To close or not to clos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a meta-analysis of peritoneal non-closure and adhesion formation after caesarean section[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9,147(1):3.

[9]Lv ZD,Na D,Liu FN,et al.Induction of gastric cancer cell adhe⁃sion through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mediated peritoneal fibrosis[J].J Exp Clin Cancer Res,2010,29(29):139.

[10]Cahill RA,Redmond HP.Cytokine orchestration in post-operative peritoneal[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14(31):4861.

[11]Gómez-Gil V,García-Honduvilla N,et al.Pascual G,Peritoneal adhesion formation and reformation tracked by sequential laparos⁃copy:optimizing the time point for adhesiolysis[J].Surgery,2010,147(3):378.

[12]隋新兵,张勤,裘华森,等.丹参多酚酸盐预防大鼠术后肠粘连的机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521.

[13]陈达成,张翼冠,张海港.三七总皂苷对小鼠术后腹膜粘连的影响[J].医药导报,2008,27(10):1147.

[14]郑进,赵魁.川芎嗪对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及大鼠腹膜粘连形成的影响[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2):218.

[15]邱奇,崔乃强,吴咸中.大承气冲剂对腹腔感染所致SIRS/MODS的治疗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4,10(4):239.

[16]李金萍.活血通腑法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2):83.

[17]林志光,周文洁.四磨汤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6):2517.

猜你喜欢

胞外基质纤溶纤维细胞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脱细胞外基质制备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在脑动静脉中的变化
两种制备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方法比较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