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早期乳腺炎42例

2011-05-22梁学书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年3期
关键词:乳腺炎内服蒲公英

梁学书

急性乳腺炎大部分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属乳房部位的急性炎症,中医称之为乳痈。笔者从2004年7月—2010年6月,运用内服蒲鹿清消汤加外敷四黄散治疗早期乳腺炎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8例均为急性乳腺炎初期,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患处出现有压痛的肿块,皮肤红热,乳汁分泌不畅并(或)伴有寒热。均在产后3~4周发病,按就诊先后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年龄20~34岁,平均26.9岁。病程1~3d,平均2.4d。体温37.3~39.6℃,平均38.5℃。对照组26例,年龄21~35岁,平均27.6岁。病程1~3d,平均2.3d。体温37.2~39.7℃,平均38.6℃。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组 内服自拟蒲鹿清消汤:蒲公英30g,鹿角霜20g(先煎),柴胡10g,全瓜蒌20g,天花粉20g,金银花15 g,连翘10g,炮山甲4 g,甘草5 g。1剂/d,水煎服,2次/d,每次约200mL。再以适量四黄散加蜂蜜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敷药面积大于红肿部位 2~3cm,厚约3~5mm,持续湿敷,2次/d。四黄散为黄栀、黄芩、黄柏、大黄各等份研成细粉末。蜂蜜为市面上所购。

2.2 对照组 头孢拉定1.5 g,静脉滴注,2次/d。两组均为3d 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3 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治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完全消散;显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缩小未全消;无效:全身症状无减轻反而加重,肿块未消,甚或化脓。

2.4 统计学处理 统计软件采用SPSS11.5,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3 治疗结果

治疗组42例,治愈34例,占80.95%;显效5例,占11.90%;总有效率92.86%。无效3例,占7.14%。对照组26例,治愈13例,占50.00%;显效5例,占19.23%;总有效率69.23%。无效8例,占30.7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n)

4 讨论

《外科冯氏锦囊秘录精义》论述乳痈成因为“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得出;阳明之血热沸腾,故热胜而化脓”。乳痈初起,为肝胃郁热,乳络不畅,乳汁淤积,郁而化热,应及早予以清解消散,否则热蒸肉腐而成痈化脓、破溃,给乳母带来更大的痛苦,给母乳喂养带来一定的难度。蒲鹿清消汤中蒲公英苦寒,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新修本草》谓之:“主妇人乳痈肿”;鹿角霜咸温,入肝经,托毒消散之功胜,善散乳房肿块,与蒲公英合用,清解而不留邪,温消又勿助火,二药配伍堪为治疗乳痈最佳药对。柴胡疏肝理气透郁热;炮山甲善窜,专行散,擅通乳,消乳房肿块最佳;全瓜蒌善解乳痈肿痛;天花粉清热内消痈肿;更以金银花、连翘、甘草清热解毒,配伍蒲公英,熄灭将要蔓延之火。全方配合,有疏肝泄胃,清热消瘀,通乳散结之功效,切中病机,又势宏力敌,故疗效较佳。

四黄散中,黄柏、黄芩清热泻火解毒;大黄清热泻火、活血祛瘀;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全方合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散结功用,加蜂蜜既能赋形,又具有解毒、抗菌、消炎止痛、滋润等功效[2],能有效增强四黄散的作用。笔者三十年来对体表有红肿热痛症状的肿块,常用四黄散加蜂蜜外敷,疗效很好。有些不愿意内服中药的早期乳腺炎病人,仅有乳房局部的红肿热痛,而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常仅以四黄散加蜂蜜外敷就能治愈,符合廉、验、便的特点。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8.

[2]顾雪竹,李先端,钟银燕,等.蜂蜜的现代研究及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2007,13(6):70.

猜你喜欢

乳腺炎内服蒲公英
蒲公英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蒲公英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中药内服配合药浴治疗小儿湿疹90例:附单用中药内服30例对照
可以吃的蒲公英
消炎散结通乳汤治疗乳腺炎100例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