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
2011-02-09毛伟君邵雯飞林云晴浙江台州医院路桥院区318050
毛伟君 邵雯飞 林云晴 (浙江台州医院路桥院区 318050)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安全、可靠的肾脏代替疗法之一。但接受血液透析的DN患者与非DN患者相比,具有并发症多、存活率低、风险大的缺点。要提高DN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及其生存质量,不但需要从事血液透析工作的医务人员加强透析中的监测,还要加强患者透析间期的管理。现将我院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DN终末期患者68例的血液透析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1 护理
1.1 透析前护理
1.1.1 护理准备 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体重测量,察看血管通路,全身有无浮肿及浮肿程度;准备各项抢救护理设施。
1.1.2 心理护理 DN患者因长期经受疾病折磨,经济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几乎都有较严重的心理疾病。护士应与患者多交流,取得其信任,使其消除不良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高危因素者应立即进行护理干预,良好的护理心理疏导能显著改善首诊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1.2 透析中的护理
1.2.1 血管通路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存在广泛的动脉硬化,伴有静脉回流障碍,动静脉内瘘制作困难,所以血管通路的维护尤其重要。若患者为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要严格消毒,按绳梯法穿刺,防止感染和假性动脉瘤的发生。透析过程中经常巡视,防止穿刺点渗血和渗漏,影响内瘘寿命。若患者为长期留置导管,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原则,治疗完毕用抗凝剂封管,防止栓塞。如果发现血流量不足,内瘘无颤音,立即行内瘘或导管的彩超检查,了解栓塞情况,必要时建立新的血管通路。
1.2.2 血压的护理 本组有20例(29.4%)在透析过程中反复出现高血压,护理人员监督患者遵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使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DN患者由于血管调节功能差,在进食后及透析结束前易发生低血压;本组有15例(22.1%)出现低血压。对易发生低血压者,我们指导患者透析前暂停服用降压药;采用低温、持续升压药泵的患者,要严密监测透析中有无出冷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心慌、一过性意识丧失,甚至昏迷等症状。一旦发生,立即将患者床头摇低,停止超滤,降低血流量,吸氧,必要时给予高渗盐水,输血浆及清蛋白,并结合病因,积极配合医生及时处理。
1.2.3 血糖的观察和护理 血液透析过程中常发生低血糖,少数患者有出冷汗、虚弱等低血糖典型表现,但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呕吐,甚至浅昏迷。因此,透析过程中应经常巡视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对于表达能力差的患者可经常用手触摸其头部、前胸、后背等处,观察有无出汗,并定时检测血糖。一旦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静脉推注高渗糖。对于频繁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可适当减少透析前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用量,透析前和透析过程中均正常进食,也可备一些糖果透析过程中含服,使用含糖透析液,能显著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1.3 血液透析后的护理
1.3.1 营养状况的调整 糖尿病肾病患者比普通肾病患者饮食的限制更多,极易导致或加重营养不良。我们在要求患者积极控制糖和盐摄入的同时,要确定合适的体重,适当改善营养状况。
1.3.2 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以及知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疾病的预后。医护人员应重视这些环节,指导患者在家中如何控制饮食,监测血糖,告知患者一些并发症的症状及处理方法,如低血糖、糖尿病足等,做好自我护理,也可将疾病护理知识打印成册发给患者学习,使其增强自我护理意识。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68例中1型糖尿病25例(36.8%),2型43例(63.2%);男41例,女27例;年龄39~78岁,平均(61.0±9.2)岁,其中60岁以上47例(69.1%)。透析前合并高血压病35例(51.5%),视网膜病变14例(20.6%),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12例(17.6%)。
2.2 血液透析方法 采用德国Fresenius 4008S型血液透析机,无糖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器为聚砜膜中空纤维透析器,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或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血流量180~25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每周透析2~3次,每次血透4~5h。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