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研究综述

2011-01-31何明珂张屹然

中国流通经济 2011年7期
关键词:汽车零件物流文献

何明珂,张屹然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北京市 100048)

国内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研究综述

何明珂,张屹然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北京市 100048)

随着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与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与价格优势成为汽车制造企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企业对物流成本越来越关注,大多数汽车企业都开始致力于物流系统的优化与持续改进。而入厂物流关系到主机厂上万种零件的供应,关系到主机厂生产的正常进行,关系到供应成本的降低,因此显得尤为复杂和重要。文章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从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的理论研究(模式、网络模型、信息技术应用)和案例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梳理并建立研究体系,对近年来国内汽车零件入厂物流领域的研究状况及成果进行总结,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为相关科研及从业人员更为清晰、深入地了解该领域提供了借鉴。

入厂物流;综述;汽车;零配件

一、引言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汽车工业始建于1953年,1992年突破了100万辆的规模,2001~2008年平均每年跨越一个百万辆台阶,发展迅速。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形势下,我国汽车工业从容应对,汽车产销进入月均超过100万辆的全新阶段,突破千万辆大关,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6%,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顾翔华根据目前的趋势进行分析后认为,汽车产业在未来十年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1]

随着汽车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及价格优势成为每个汽车制造企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企业对物流成本越来越关注,大多数汽车企业都开始致力于自身物流系统的优化和持续改进。而入厂物流关系到主机厂上万种零件的供应,关系到主机厂生产的正常进行,关系到供应成本的降低,显得尤为复杂和重要。

2.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的定义

关于入厂物流的定义,被广泛认可的是波特(Michael E.Porter)1985年对入厂物流的定义:入厂物流是连接(一级)供应商与装配企业之间物料供应的重要活动,是企业生产连续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在波特的价值链模型中是增值的五大主要活动之一,被定义为“接收、存储并为生产提供资源的相关活动,包括物料的搬运与存储、库存控制、车辆调度及物料容器返回供应商等活动”。[2]

3.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模式

在汽车制造这条供应链上,汽车制造企业处于核心地位,扮演整个供应链的支配角色,而零件入厂物流则扮演支持的角色,因此研究汽车零件入厂物流时不能将该阶段完全独立出来进行研究,而是应该在汽车制造企业制造理念、生产模式的指导下进行优化。目前在汽车制造业,被认为最理想、最有效率、使用最为广泛的是以准时制(Just In Time,以下简称JIT)为核心的精益生产模式。JIT一词最早由丰田公司的领导者大野耐一提出,随着丰田汽车的最佳实践被各大汽车制造企业所关注,JIT精益生产模式也被汽车企业所广泛使用。其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的劳动与浪费,在市场竞争中永无休止地追求尽善尽美。JIT十分重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重视全面质量管理,重视人的作用,重视对物流的控制,主张在生产活动中有效降低采购与物流成本。JIT以订单驱动,通过看板,采用拉动方式把供、产、销紧密地衔接起来,使物资储备、成本库存和在制品大为减少,提高生产效率。JIT生产方式以准时生产为出发点,首先暴露出生产过量的浪费,进而暴露出其他方面的浪费,然后对设备、人员等进行汰淘、调整,达到降低成本、简化计划与提高控制的目的。在生产现场控制技术方面,JIT的基本原则是在正确的时间生产正确数量的零件或产品,即准时生产。[3]

二、文献来源与分析

1.文献资料来源

为了研究国内汽车零件入厂物流领域最新的成果及趋势,本文选取了《汽车工程》、《汽车技术》、《中国物流与采购》、《工业工程》、《管理科学》、《工业工程与管理》、《软科学》、《管理世界》等八种核心期刊中的相关文献并以此作为研究起点。在查找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尽管核心期刊中关于该领域的文献较少,但在非核心期刊中仍有一些被引用较多的相关文献及硕士博士论文。因此,本研究的文献资料选择了国内核心期刊、文献引文及优秀硕士博士论文共55篇。这些文献大都经过严格的匿名评审制度,其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靠的理论分析和实证验证,代表了当下国内研究的前沿水平。文献检索的时间跨度为11年,从2000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

2.文献时间分布特征

将所选取的55篇文献按照发表时间进行统计,显示了国内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研究的发展特征(见图1)。由图1可以发现,国内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研究经历了两个明显的发展阶段。2000~2003年,随着汽车产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使该领域的研究从无到有。2004~2005年为一个平淡期。2006~2009年,随着汽车产业成为我国的一个支柱产业,该领域又进入显著增长期,文献数量连续三年超过历史最高纪录。到2010年,文献数量有下降趋势。

3.文献来源分布特征

将所有文献按照来源进行统计(如图2所示),在55篇文献中,有31篇来自学术期刊,占56%;有24篇来自硕士和博士论文,占44%。

进一步分析,其中有核心期刊文献13篇,一般学术期刊文献18篇,硕士论文23篇,博士论文1篇。可以发现,来自核心期刊的文献较少(如图3、图4所示),因此认为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质量还不够高,没有受到学者们应有的关注。但从图5可以看到,在研究该问题的硕士博士论文中,除一篇外均来自“985”、“211”大学,且作者多为曾经在汽车制造企业实践过的学生。综上,由于该问题涉及的对象(汽车制造厂入厂物流)具体而复杂,因此该问题更容易受到有汽车制造企业实践经验的研究人员的重视。

三、研究分析

为了对汽车零件入厂物流问题进行全面综述,本文建立了该领域的研究体系。首先,从研究方法上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包括入厂物流的模式研究、网络模型研究和技术研究,而其中模式研究又包括供应链驱动方式研究、物流主导方研究及具体入厂物流运作方式研究三个方面,网络模型由该网络的路径及仓库或中转中心组成,即由“线”和“点”组成。如图6所示。

1.入厂物流理论研究

在关于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的研究中,多数文献对零件入厂物流的理论进行了研究。研究大多以供应链管理理论、网络规划理论及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为指导,对入厂物流的模式、网络规划及信息技术进行研究。

(1)入厂物流模式研究

较早提出汽车零件入厂物流模式并被广泛引用的是哈森(Harrison A.),他于2001年通过对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沃尔沃、雷诺—尼桑、通用—菲亚特等汽车公司进行总结和分析,提炼出了几种主要的入厂物流运作模式:第一种,供应商送货,运输费用、成本、保险等均包括在产品价格中;第二种,主机厂自行从供应商处集货,然后送到联合中心,用拖车送到主机厂;第三种,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把从供应商处集来的货物送到中转仓库,然后按照主机厂的要求进行喂料;第四种,链式物流,主要适用于挂车进行的远距离运输;第五种,供应商园区,即在主机厂附近建立供应商仓库;第六种,组件运输,即供应商不是提供单件产品,而是在工厂组合生产后运输到主机厂。

近年来研究汽车零件入厂物流模式的学者较多,在哈森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完整的入厂物流模式,包括供应链驱动方式、物流主导方及具体入厂物流运作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4]、[5]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对入厂物流模式研究进行综述。

第一,供应链驱动方式研究。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和JIT精益生产模式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应用,为提高反应速度和效率,减少库存,汽车制造企业由原来的面向库存生产(Made to Stock,MTS)转变为面向订单生产(Made to Order,MTO),因此基于需求拉动的供应链驱动方式的研究成为主流。1983年,蒙登(Monden,Y.)在丰田生产模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中,结合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实践,首次提出了面向订单生产。[6]马蒂亚斯(Matthias Holweg)于2002年研究了订单拉动的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系统,提出尽管拉动式的入厂物流系统运输成本较高,但却使供应链总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7]、[8]、[9]、[10]目前,几乎所有关于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的论文所提到的汽车零件入厂驱动方式都为主机厂需求拉动。

但根据供应链相关理论,由于需求的不确定性、供应链各成员运营管理能力及难度不同,完全的拉动式供应链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是石国强于2009年提出的。他认为,采用汽车主生产计划产生物流需求计划,再加上看板生产产生物流需求,两者共同预测物流需求,指导原材料采购规模和数量的推拉混合驱动方式,可使入厂物流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更低的成本及更高的质量。[11]

第二,入厂物流主导方研究。传统的入厂物流模式是一种多方参与、条块分割的非整合模式。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物料计划,将送货要求发给各个供应商,由供应商自行选择合适的运输方送货,并将运输费用包含在物料的采购价格中,即采用到岸价。上线部分传统上属于厂内物流,一般都由汽车制造企业自己的物料搬运部门在缓冲区接收并存放,由各短驳车队送来的物料,在生产线需要时送到线边。这种传统的方式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仓储、运输资源利用率低,信息化程度低。[12]

2003年以后,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汽车制造企业利润不断下降,同时传统的入厂物流模式成本很高,效率较低,因此一些文献提出,汽车零件入厂物流应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以提高物流效率,增强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王树华撰写了题为《第三方物流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的文章,此外还有《一汽大众物流外包的研究》和《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物流业务外包的合作方式与对策研究》等文章都对物流业务外包对象选择进行了讨论,研究了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的方式及对策。[13]、[14]、[15]、[16]、[17]《基于SCM的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运作模式研究》一文用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算法研究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18]

此后,随着制造企业物流的大量外包,在第三方物流模式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处于领导地位的物流合作伙伴模式(Lead Logistics Partner,以下简称LLP)。该模式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不同,具有领导地位的物流合作伙伴不仅在该汽车制造企业众多的物流供应商中起主导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与汽车制造企业建立了紧密而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能更好地对复杂的入厂物流业务进行全面管理。该模式不仅可以使物流总成本大幅度减少,而且库存周转时间、运输可控性等物流系统其他方面的运行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既具备第三方物流外包的专业化优势,又能够发挥第四方物流先进的集成化管理理念和技术优势,同时也不丧失汽车制造企业的核心主导地位。先后有多位学者采用模糊层次法、温奈斯(Witness)仿真法验证了处于领导地位的物流合作伙伴模式在汽车零件入厂物流中的优越性,并提出了LLP模式在汽车零件入厂物流中的实施方案。[19]、[20]、[21]、[22]

第三,具体入厂物流运作方式研究。汽车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因此先进的物流运作方式能够在汽车行业得以快速应用。目前,在汽车零件入厂物流运作中广泛使用的有排序供应(Just in Sequence,JIS)、循环取货(Milk-run)、交叉道口(Cross-dock)等。[23]、[24]、[25]、[26]、[27]、[28]

其中研究循环取货的文献最多。循环取货起源于英国北部的牧场,是为解决牛奶运输问题而发明的一种运输方式,很多售点需要牛奶,每个售点需要得都不多,采用一个车配送,一条线路覆盖各个售点,给每个售点补货,卡车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路线依次将装满牛奶的奶瓶运送到各个售点,待原路返回牛奶场时再将空奶瓶收集回去。[29]、[30]、[31]最早在汽车入厂物流中应用这种方式的是丰田汽车公司,随着小批量多批次运输方式的增加,该方法广泛应用于汽车入厂物流领域,这也是近年来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大多数文献研究循环取货的路线安排及车辆调度,也有文献基于博弈论通过夏普利值法(Shapley Value)对循环取货所节约的成本在供应链成员间进行分配。[32]

很多关于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的论文提到了交叉道口,但没有文献进行专门的深入研究。关于排序供应,由于操作流程比较简单,因此没有文献对此进行单独研究。

由于汽车零件品种繁多,价值和需求量各异,如果只采取一种入厂物流模式不能满足不同零件入厂的需求,即不符合精益管理的要求。因此,一些学者对汽车零件进行帕累托分类(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简称ABC),对不同的零件采取不同的入厂物流模式。[33]、[34]目前的研究普遍采取零件分类法,对于货值高、需求量大的零件,零件制造商一般在主机厂附近建厂,同步生产、排序供货、直供上线;对于货值低、需求量小的零件,一般供应商距主机厂有一定距离,因此应采取循环取货、交叉道口的方式。

(2)入厂物流网络模型研究

物流网络由仓库和路线组成,即点和线。在汽车零件入厂物流中,零件供应商、中转仓库和主机厂是网络中的点,运输路径是网络中的线。目前研究“线”的文献很多,研究“点”的文献较少。

在关于入厂物流“线”的文献中,主要是基于循环取货的模式,对循环取货的线路及频次等进行研究。最早学者采取车辆路径模型(Vehicle Routing Problem,VRP),以总路径最短或运输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最初的限制条件主要有:第一,从主机厂出发回到主机厂;第二,车辆只能到一个供应商处一次;第三,车辆容积、载重能力约束;第四,整数约束。随着研究的深入,为使模型更加贴近企业实践,目标函数中加入了时间惩罚因子,约束条件中加入了时间窗约束、车辆重复使用约束。[35]、[36]、[37]、[38]最新的研究采用了共同频率路径模型(Common Frequency Routing,CFR),该模型在一定的库存限制范围内,根据各供应商的地理位置及全天需求量,排定取货路径及其运行频次。该模型的目标函数是运输成本与库存成本之和最小,约束条件增加了库存限制,以保证循环取货的高频率。该模型更好地体现了JIT的思想,并系统地考虑了运输与库存总成本。[39]、[40]

上述模型属于多项式复杂程度的非确定性问题(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NP),其求解时间随着问题规模的增大呈指数增长,因此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出可行的最优化算法并利用计算机实验和仿真进行求解。启发式算法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和通用的框架。在该类文献中,学者们先后使用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禁忌搜索法、模拟退火法及两阶段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41]、[42]、[43]、[44]验证了启发式算法在求解这类问题时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在关于入厂物流“点”的文献中,主要研究集货中转中心的选址问题。学者通过重心法、层次分析法进行选址。

(3)入厂物流信息技术研究

汽车制造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其他行业更为广泛。从2002年开始,国内开始有文献研究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在汽车物流领域的应用。[45]、[46]2007年有文献研究条码技术在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中的应用。[47]2008年之后,有文献研究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汽车入厂物流中的应用。[48]、[49]通过各种信息技术使汽车零件入厂环节的物流与信息流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更有效率的运营管理。

2.入厂物流案例研究

在关于汽车零件入厂物流的研究中,多数文献对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归纳或使用实际数据进行了验证。被研究的企业包括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现更名为戴姆勒)、通用汽车、丰田汽车、上海通用汽车、广州本田汽车、广州丰田汽车、上海大众汽车、一汽大众、一汽轿车、一汽丰田、长安汽车、东风日产、神龙汽车等13家公司(其中部分文献未明确指出公司名称)。[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

在关于国外汽车企业的案例研究中,研究最为深入、最为知名的是对通用、戴克、丰田案例的研究。而其中又以研究、学习丰田汽车公司最佳实践的文献最多。在关于国内汽车企业的案例研究中,以研究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各合资汽车制造厂的文献较为深入和全面。这些文献分析了不同汽车制造厂入厂物流的运作模式及流程,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理论给出了解决方案,最后加以验证。从实际案例中提炼理论,再把理论放回到实际中进行检验,增强了研究的实用性与可行性。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对于汽车零件入厂物流问题,国内的研究覆盖面较广,内容包括入厂物流的模式、网络数学模型及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几乎所有的物流理论都可以在此类文献的研究内容中找到。但根据文献来源分析,并对比汽车制造企业的最佳实践案例,可以看到我们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各方面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同时,综观国内的相关文献,片面性较强,在研究一种模式、一种方法时,经常是过分强调其优势,而没有深入讨论其适用范围。

随着汽车制造业及物流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1)如何处理入厂物流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供应链上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对供应链的效率尤为重要,这也是导致我国汽车行业目前供应链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今后有必要在此方面进行研究。

(2)如何汲取企业实践中的精髓。世界上很多一流的汽车制造企业在入厂物流环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目前的案例研究大多停留在对汽车企业运营情况进行介绍或利用数据进行验证的层面,分析不够深入,还没有找到企业成功的核心因素,今后应加强案例研究的深度。

(3)如何对不同种类的汽车制造企业进行差异化研究。目前的文献研究大多是针对所有汽车企业的,而小批量生产豪华轿车与大批量生产经济型轿车的企业在入厂物流的运作模式上肯定会存在很大不同,今后有必要进行差异化研究。

(4)如何优化交叉道口(Cross-dock)。对于远距离供应商,交叉道口是入厂物流网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目前的研究较少,今后有必要在交叉道口的选址、所有权、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本文系北京市属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学科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科学与工程”(项目编号:201034)、“学科与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综合计划”(项目编号:201044)的研究成果之一。

[1]顾翔华.我国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橡胶,2009,25(23):4-6.

[2]MichaelE.Porter.CompetitiveAdvantage:Creatingand Sustaining Performance[M].New York,NY:The Free Press,1985:3-6.

[3]、[19]刘军.国内汽车制造企业零部件入厂物流发展策略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5:24-29.

[4]蒋啸冰.我国汽车制造业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5):88-91.

[5]刘开明,毕艳华.我国汽车配件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中国储运,2003(6):44-46.

[6]Y.Monden.Toyota Production System[M].Norcross: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Press,1983:2-5.

[7]周命禧.拉动供应链策略在汽车入厂物流中的实现[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12):84-87.

[8]马士华,刘小群.基于客户订单的汽车物流整合方法[J].汽车工程,2007,29(2):174-178.

[9]杨灿军,张平.基于物料清单的汽配企业物流管理优化[J].汽车工程,2003,25(5):526-530.

[10]Matthias Holweg,Joe Miemczyk.Logistics in the"Three-day Car"Age Assessing the Responsiveness of Vehicle Distribution Logistics in the U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2002,32(10):829-850.

[11]石国强.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20-33.

[12]高洁.基于JIT的汽车制造企业入厂物流运营模式及选择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0:22-29.

[13]王树华.第三方物流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汽车与配件,2006,38(18):20-21.

[14]曾翠珍.一汽大众物流外包的研究[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2007:12-15.

[15]毛舟琴.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物流业务外包的合作方式与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4:30-38.

[16]叶明海,顾明毅.国内汽车产业第三方物流研究[J].汽车工程,2003,25(5):522-525.

[17]林薇,刘丽文.解析汽车物流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J].商业时代,2005(35):54-55.

[18]许子阳.基于SCM的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6:24-26.

[20]赵彭捷.订单式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研究及应用[D].重庆:重庆大学,2007:27-32.

[21]蓝青松,徐广卿.从传统运输迈向现代物流——入厂物流的“循环取货”管理模式[J].上海汽车,2003(8):18-20.

[22]霍佳震,陈瑶,周欣.汽车制造企业入厂物流模式设计与仿真[J].汽车工程,2007,29(4):355-359.

[23]李永麒.汽车行业入厂物流基本模式研究[J].企业导报,2009(9):87-88.

[24]熊励,陈子辰,陈嶷,梅益.汽车工业的物流协同配送策略性研究[J].汽车工程,2003,25(2):147-150.

[25]蒋啸冰.汽车制造业入厂物流持续补料计划的应用[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2):74-77.

[26]魏小平.试论作业成本法在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的应用[J].汽车工业研究,2008(12):42.

[27]黄斌,周婉婷.精益生产技术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5):126-129.

[28]王宏亮.准时制生产物流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应用[J].工业工程,2009,12(6):57-61.

[29]王宦.循环取货运输系统的运行及成本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50.

[30]李志权.企业供应物流中循环取货的运作及成本节约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08:23-28.

[31]陈飞平.MILKRUN和SUPPLYHUB集成策略仿真研究[J].技术经济,2009,28(11):111-115.

[32]、[35]王和平.循环取货车辆路径问题的模型与算法[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17-21.

[33]陈瑶.精益供应物流整合优化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37-40.

[34]张江英.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运行模式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27-37.

[36]、[48]郭彬.A公司入厂物流优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38-43.

[37]鲍芬.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16-22.

[38]时涛,张劲.运用约束理论优化汽车生产企业零件供应管理[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6):65-67.

[39]汪金莲.汽车制造厂零部件入厂物流循环取货运输路线规划和优化算法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33-40.

[40]汪金莲,蒋祖华.汽车制造厂零部件入厂物流的循环取货路径规划[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43(11):1703-1708.

[41]陈璨.整合式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6:6-11.

[42]刘杰,李丽.汽车制造业实施循环取货物流模式现状与展望[J].企业物流,2007,26(8):223-226.

[43]张坤.基于TPL准时配送的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19-22.

[44]姜舒曼.汽车制造企业零部件入厂物流规划与应用[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15-19.

[45]鲁耀斌,张金隆,罗静.基于电子商务的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4):16-19.

[46]徐秋华.IT技术在上海通用汽车物流及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上海汽车,2002(12):26-31.

[47]蒋啸冰.条码技术在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07,26(4):102-103.

[49]黄雪.基于RFID的汽车入厂物流系统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28-31.

[50]罗宁.对广州丰田汽车入厂物流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5-8.

[51]徐秋华.Milk Run——循环取货方式在上海通用汽车的实践与应用[J].汽车与配件,2003(3):21-24.

[52]尤艳丽,赵虹.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零部件入厂物流体系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0):84-85.

[53]高轶研.汽车入厂物流模式在一汽轿车HQ3上的成功应用[J].汽车工业研究,2009(11):44-48.

[54]叶雷.循环取料在上海通用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5:12-17.

[55]耿少辉,曾敏刚.东风日产的入厂物流运作[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10):42-48.

[56]李弢,彭雄伟.从神龙供应物流看实现JIT配送的几种模式[J].中国储运,2004(5):22-25.

[57]田海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物流模式优化方案设计[D].长春:吉林大学,2006:4-5.

[58]刘陆.FAW_VW国产化零部件入厂运输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11-13.

[59]李娜.一汽丰田入厂物流规划与设计的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06:26-30.

[60]李玉华.东风汽车公司的集配送货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12):63-64.

[61]茆雯,仰书纲.上海通用汽车的一体化物流管理[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S1):138-142.

[62]柏杰,陆薇.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物流技术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2):49-53.

Review of Domestic Inbound Logistics for Auto Parts

HEMing-ke and ZHANGYi-ran

(Beijing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Beijing100048,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auto industry,how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price advantage is attracting more attention.In recent years,enterprises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logistic cost;and most of the auto enterprises are devoting themselves to the optimization and sustainable improvement of logistic system.While the inbound logistic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upply of auto parts,the running of auto enterprises and the reduction of supply cost,it is very complex and important.The authors summarize and analyze 55 relevant literatures.The study expands from the theory of inbound logistics for auto part(model,network model,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case studies and establishes a research system.The authors also summarize the results of current research in this area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so that the relevant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have a better picture and depth of understanding of this field.

inbound logistics;literature review;automobile;part

F252.8

A

1007-8266(2011)07-0031-06

何明珂(1962-),男,湖北省公安县人,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部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系统论;张屹然(1988-),女,北京市人,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物流。

陈静

猜你喜欢

汽车零件物流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变截面辊弯汽车零件碰撞性能的优化设计
野地健身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汽车零件温冷复合成形加工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