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降糖药应用分析
2011-01-29李纪伟信艳艳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药剂科301900
李纪伟 信艳艳 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301900
糖尿病(DM)是因代谢紊乱造成的一种全身、慢性、进行性疾病,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5种疾病之一,尤以中国、印支次大陆及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增加最为显著。目前我国DM患者人数已达4 000万,且发病率正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1]。故抽查我院降糖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我院信息系统中2008年1月-2010年6月降糖药应用数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及金额等。
1.2 方法 以《新编药物学》(第 16版)中成人日平均剂量及药品说明书作为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反映药物的使用结构和动态变化,值越大,表示药物的使用频率越高,DDDs=某药的年使用量/该药的DDD值。限定日费用(DDDc)=某药的年销售额/该药的DDDs值。DDDc代表药物的总体价格水平,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DDDc越大,患者负担越重。排序比是反映药品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次是否同步的指标,比值接近1,表明同步性较好,反之较差。排序比=金额排序/DDDs排序。
2 结果
见表1、表2。
表1 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院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类针剂的销售金额及在降糖药中所占的比例
表2 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院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DDDs/排序、DDDc值/排序
3 讨论
由表1可见,3年来我院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类针剂占总降糖药的比例变化不大,但3年来我院降糖药用药总金额均增幅较大,2009年较2008年增长了83%,这与我院地处郊县,农业人口较多,国家全面推广新农合和本地区经济发展有关。由表2可见,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品种、DDDs排序均无较大变化。2010年1-6月DDDs排序前五位的分别是阿卡波糖、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阿卡波糖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其DDDs 3年来一直位于第一位,说明这种口服降糖药一直受到我院临床医师的青睐,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小肠壁细胞和寡糖竞争,与α-葡萄糖苷酶可逆性的结合,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降解,造成肠道葡萄糖吸收缓慢,减缓餐后血糖升高。该药主要用于单用磺脲类或双胍类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或单独用于餐后血糖升高较轻的患者,应在进食第一口食物后服用,饮食成分中有一定碳水化合物时方有效。临床上常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合应用。此药长期应用有降低空腹血糖、调节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此外,还能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2]。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对低体重、营养不良、患消耗性疾病、消化不良、肝功能损害、缺铁性贫血、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8岁以下儿童均不宜使用此药。
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口服降糖药,是一种新型胰岛素增敏剂,为高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的激动剂,通过提高外周和肝脏的胰岛素敏感性而控制血糖。其主要作用机理为激活脂肪、骨骼肌和肝脏等胰岛素所作用组织的PPAR核受体,从而调节胰岛素应答基因的转录,控制血糖的生成、转运和利用。该药对胰岛素分泌无影响,因此要求用此药的患者必须有胰岛素存在(胰岛β细胞还有一定的功能),不是胰岛素绝对不足,而是胰岛素相对缺乏,即对受体靶组织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此药主要用于胰岛素抵抗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对肥胖型患者效果较好[3]。不良反应为水肿、与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合用时,曾有患者出现轻至中度低血糖、可能会使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下降等。其DDDs从2008年的第三位上升到2009年和2010年的第二位,但其DDDc值3年来一直排在第二位,限制了其应用。
二甲双胍片为双胍类降糖药,该药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高血糖,HbAlc可下降1%~2%,其降血糖的机制可能是:(1)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2)增加非胰岛素依赖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如脑、血细胞、肾髓质、肠道、皮肤等。(3)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降低肝糖输出。(4)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5)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贮存,降低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与胰岛素作用不同,该药无促进脂肪合成作用,对正常人无明显降血糖作用,对2型糖尿病单独应用时一般不引起低血糖。其DDDs 2008年排第二位,2009年和2010年排第三位,DDDc值3年来一直是最后一位,说明该药在我院运用频率较高,而且最为经济。该药可引起胃肠道的不适感而降低食欲,故可减轻体重,尤其适合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该药很少在肝脏排泄,主要经肾脏排泄,故肾功能有损害的患者应禁用。本药主要应用于: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效果不佳,可加用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治疗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使病情稳定;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3]。
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是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模拟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餐前服用刺激胰岛素快速释放,有效控制餐后血糖,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本类药物口服吸收快,对餐后血糖的控制有较好效果,又称“餐时血糖调节剂”,体内不蓄积且不易发生低血糖,其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的用药原则提供了给药的灵活性,可适应不同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顺应性[4]。瑞格列奈代谢产物主要经胆汁排泄,经肾脏排泄较少,适用于老年、肥胖和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瑞格列奈DDDs 3年来一直排在第四位,那格列奈DDDs2008年排第七位,2009年排第六位,2010年排第五位,说明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的应用有上升趋势,前景广阔[5],但瑞格列奈DDDc值3年来一直排在第一位,那格列奈DDDc值3年来一直排在第三位,价格较贵,故影响其普遍应用。
格列齐特和格列美脲属于磺酰脲类降糖药,DDDs排名较后,说明这类药物在口服降糖药中的地位在下降。其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对胰岛功能完全破坏的患者,该药效果不佳。本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多是由剂量过大、使用次数过多引起,故该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餐前30min服用。
综上所述,我院降糖药应用基本合理,我院是县级医院,农村患者较多,医保报销比例较低,故DDCc较大的药物使用频率相对较低,而如二甲双胍等性价比较高的药物应用频率较高,符合我院当前的实际情况。我院降糖药的应用符合降糖药应用的发展趋势。
1 张晓燕,种宝贵.2006-2008年我院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5):361.
2 苏青,邢惠莉,左静南.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异常者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1):69.
3 吴平,薛武.常用口服降糖药的种类、特点及应用注意事项〔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5):14.
4 徐晖,李中东,王宏图.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J〕.中国药学杂志,2001,36(10):711.
5 易培训.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