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导尿管在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中的应用
2011-01-23孙道聪胡茂能
孙道聪,胡茂能
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是用来进行直肠和结肠的X线检查,常作为下消化道内镜检查的补充检查,是一种诊断性检查[1]。它可发现结肠的细小隆起或凹陷性病变,如息肉、早期肿瘤、黏膜溃疡和浸润性病变。检查过程由于疼痛、出血等并发症,以及导管滑脱,病人不能控制灌肠液自肛门喷射而出污染检查设备,检查时间长等,给此项检查带来很多不便,甚至导致检查失败。为了预防或减少以上护理弊端。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院采用一次性乳胶气囊导尿管代替普通橡胶或塑料肛管灌肠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6月实施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的病人54例,其中男25例,女29例;年龄22岁~87岁,平均51.7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
1.2 方法 两组病人检查前1 d 20:00口服甘露醇250 mL,检查前2 h清洁灌肠,禁早餐,向病人讲解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使用青岛东风厂生产的硫酸钡混悬剂100 g加温水300 mL~400 mL配成硫酸钡溶液,500 mA日立T U-41胃肠X机检查床,JS-628E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由固定护士进行气钡灌注护理,由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诊断医生实施检查。观察组:将装有硫酸钡溶液的灌肠仪连接一次性气囊导尿管,排出空气,试注空气检查气囊无漏气,抽尽空气,导尿管前端涂液状石蜡。病人左侧卧于胃肠X线检查床上,嘱病人放松,用无菌镊夹持导管前端轻轻插入肛门6 cm~7 cm,用注射器向气囊内注气15 mL~20 mL,注气完毕拔出注射器,轻拔导管1 cm~2 cm,感觉明显阻力即停止拔管,保留5 cm~6 cm,病人改俯卧位,护士及检查医师离开机房,回到控制室,将灌肠仪注钡压力调整到8 kPa~10 kPa,调整X线检查床至病人头低足高10°~15°,开始灌注钡剂,钡剂进入结肠脾曲时嘱病人平卧,钡剂进入结肠肝曲时嘱病人右侧卧位,钡剂全部灌注完后,病人改平卧位,将灌肠仪注气压力调到5 kPa~6 kPa开始灌注空气,气体进入脾曲后改左侧卧位,待结肠扩张满意后停止注气,继续变动体位摄片,待取得满意图片后,将灌肠仪排气压力调至6 kPa~7 kPa,抽出结肠内气体,用注射器回抽尽气囊内气体,轻轻拔出导管结束检查。对照组:将装有硫酸钡溶液的灌肠仪连接普通肛管,排出空气,肛管前端涂液状石蜡,病人左侧卧于胃肠X线床上,嘱放松,将肛管轻轻插入肛门8 cm~10 cm,将肛管外部用胶布固定于病人臀部,护士及检查医师回到控制室,后续操作同观察组,待取得满意图片后,轻轻拔出肛管结束检查。
评估两组病人导管滑脱、钡剂外溢、疼痛、出血情况以及检查时间。
2 结果
两组导管滑脱、钡剂外溢、疼痛、出血情况比较见表1。检查时间观察组平均21 min,对照组平均 35 min。
表1 两组病人检查过程中发生导管滑脱、钡剂外溢、疼痛、出血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检查过程中要翻转身体,变动体位,导管应质地柔软、固定牢靠,才能避免导管脱出及机械刺激致并发症发生。结肠双对比造影最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以20 min左右为宜,以免钡剂在结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结肠黏膜吸收过多,引起钡剂过干、龟裂,影响造影质量[2]。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对大肠息肉、肿瘤的早期检查有很大价值。我国结肠癌的分布情况以直肠癌最为多见,占58.5%[3];直肠、结肠息肉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溃疡性结肠炎首先侵犯直肠。直肠全长约16 cm,导管插入过深易致直肠气钡充盈不全,造成漏诊。
普通肛管材质是橡胶或塑料,质地较硬,柔软性差,摩擦力大,插管时刺激肛门易引起不适甚至疼痛;机械刺激易造成直肠黏膜损伤出血,甚至造成肠穿孔。对照组有2例病人患有痔疮,因不能耐受插管疼痛要求放弃检查,后改用气囊导尿管顺利完成检查。普通肛管弹性小,与肛门括约肌衔接不紧密,特别在病人转动体位时易滑脱,造成多次插管,增加病人检查时间及X线辐射量;灌肠液进入人体肛管由于化学刺激和压力的作用,病人耐受性差,排便感强烈,并且由于导管进入肠道时因顺应性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兴奋初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至大脑皮质引起便意[4],在肛管机械刺激和滑脱时极易造成钡剂喷射外溢,污染X线机检查床。表1显示,使用传统肛管出现滑脱、灌肠液外溢现象明显高于气囊导管。普通肛管为了防止滑脱,一般需要插入8 cm~10 cm,这样往往造成漏诊。
气囊导尿管是由天然乳胶制成,管径较普通肛管细,管壁柔软,弹性大,顺应性好,插管时对肛门、直肠黏膜刺激性小,不易造成疼痛、黏膜损伤出血[5]。观察组1例病人插管时感觉轻微疼痛,能够耐受,顺利完成检查,询问病史,该病人患有内痔,可能系导管损伤痔核所致。导管是否滑出是顺利完成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检查的关键。齿状线是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不整齐的线,管腔较为狭窄,通过向气囊内注入气体或水,使气囊置于齿状线处,形成了一个较为紧密的系统,所以导管固定牢靠[6]。观察组1例导管滑出,分析原因系可能因87岁高龄,肛门松弛,气囊内注气15 mL,气囊直径过小,与齿状线衔接不够紧密导致滑脱,再次插管后注气20 mL,未再滑脱。观察组不需担心导管滑脱,在检查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转动体位,明显缩短检查时间。
直肠长约16 cm,人体肛管约为4 cm,充气囊导管固定在体内5 cm~6 cm,导管头端开口约在齿状线上1 cm~2 cm,这样基本上直肠都能被气钡充盈,避免直肠下端病变漏诊。有文献报道,气囊在直肠内因压力过高爆裂致黏膜损伤,我们选用的气囊导管气囊容积为 30 mL,注入15 mL~20 mL气体或水,不会因气囊内压力过高爆裂导致黏膜损伤。
综上所述,气囊导尿管在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检查中应用可以优化护理操作程序,有效控制导管滑脱,避免钡剂外溢污染X线操作台;减少导管对肠管的刺激损伤、疼痛、出血等并发症;降低病人的X线辐射剂量,缩短检查时间,保障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检查顺利完成。
[1]戚兆力,韦秀贤.钡剂灌肠造影须知[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12):565-566.
[2]荣独山.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27.
[3]陈炽贤.实用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19.
[4]邢煜,孙晓敏.保留灌肠改进导管在放射性直肠炎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9(7):46-47.
[5]赵清丽.双腔导尿管在灌肠操作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8,6(12A):3196.
[6]朱茄英,黄小萍,谌辉,等.气囊结肠灌注导管研制与临床应用效果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59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