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产后关节痛46例

2011-01-18张兆国山东汶上县中医院272500

中国乡村医药 2011年2期
关键词:关节痛气海关元

张兆国 (山东汶上县中医院 272500)

产后关节痛是产妇因在产褥期起居不慎,感受风寒出现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麻木、活动不利,甚至肿胀为主的临床表现,又称产后痹、产后风湿。我院近年用艾灸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产后关节痛46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6例均为本院就诊患者,符合诊断标准[1-2],年龄22~38岁;初产41例,经产5例;均发生在产后2天至2个月内。症状以全身或多个关节、腰骶部疼痛为主,其中9例(19.7%)初起有恶寒发热。实验室检查抗“O”、类风湿因子阴性,排除了风湿性关节炎,查血钙排除了低钙引起的疼痛。

1.2 治疗方法 ①艾灸关元、气海、血海,温和灸,每日2次。②补中益气汤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方药组成:黄芪20g、党参20g、白术15g、炙甘草10g、陈皮10g、当归15g、升麻7.5g、柴胡10g、地枫15g、千年健15g、鸡血藤20g、防风10g、川芎5g、牛膝5g、薏苡仁20g。

1.3 疗效观察指标

1.3.1 疗效标准 治疗4周评定疗效。①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3个月内无复发;②显效:临床症状总积分值下降≥2/3原总积分值,3个月内偶复发;③有效:临床症状总积分值下降≥1/3,或<2/3原总积分值,症状基本消失,但未彻底为好转;④无效:症状虽有所改善,但仍不稳定,总积分值下降<1/3原总积分值,主要症状无好转,改服其他药物继续治疗。

1.3.2 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表1)

表1 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1.4 结果 46例中痊愈14例(30.4%),显效22例(47.8%),有效9例(19.6%),无效1例(2.2%);总有效率为97.8%。

2 讨论

产后关节痛发病机制为产后失血过多,营血亏虚,四肢百骸经脉失养,风寒湿邪入侵,气血凝滞。本病与痹证相似,但病在产后,与产褥期生理密切相关。发病特点:冬春严寒季节分娩者多见,常为突发性。若本病失治误治,症状延续至产褥期以后,当属痹症。

产后关节痛的治疗原则为“甘湿补虚、益气养血、通络祛邪”,治疗中以补虚火为主,祛邪为辅,“甘湿益气、补气生血”,使正气回复,同时配伍少量祛风除湿散寒药,达到“补虚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之治疗目的。但本病往往来势较快而病情较重,加之产褥期有恶露及哺乳等生理特点,治疗时选方用药应注意。

艾灸关元、气海、血海具有补益正气,祛风通络之功。方中灸关元以补益中气,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故方用气海、血海以气血双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关元、气海、血海三穴共奏补益气血,固摄正气之功。正气强盛自然驱邪外出。再配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具有养血益气、通痹止痛的功效。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湿,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党(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中益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亏虚,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党(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为佐使药。地枫,祛风除湿、行气止痛。千年健,祛风湿,壮筋骨,止痛,消肿,亦有引药下行的功效。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黄芪、白术以益气生血,益卫固表,运脾除湿;佐以当归、鸡血藤、川芎以养血活血,祛瘀止痛,亦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补益气血之当归、黄芪、白术等养血祛风,血行风自散。此方妙在防风这味药。防风本为风药,善走全身皮表,黄芪得防风而固表之功更加增强,且疏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可祛全身之风邪而不伤正,白术健脾补气而壮肌腠,三药相合,有黄芪固表而外有所卫;有白术固里而内有所据;防风遍行周身既驱已有之风邪,又防再来之风邪,合欠体如得屏风之围护。方加用当归、鸡血藤以养血、活血,疏经通络,此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也。纵观全方有养血、补虚、疏风散寒之功,既针对产后关节痛的病因病机特点,又不忘产后的生理特点。

[1] 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欧阳惠卿.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关节痛气海关元
关节痛型狼疮与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指标鉴别
白介素1 在炎症性关节痛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气海俞穴针刺深度研究
泡澡刮痧防治秋季关节痛
防“春困”,这些穴位按起来
骨关节痛
自我按摩治疗前列腺病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