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同场对抗集体球类项群归类原理及类群本质分析*
2010-12-25耿献伟
薛 强,耿献伟
(西藏民族学院体育系,陕西咸阳 712082)
多人同场对抗集体球类项群归类原理及类群本质分析*
薛 强,耿献伟
(西藏民族学院体育系,陕西咸阳 712082)
依据项群训练理论,足球、篮球、手球、曲棍球、水球、冰球、橄榄球7个体育运动项目归类为“多人同场对抗集体球类项群”.通过研究该项群宏观运动结构、构成特点及该项群的内在本质特点,试图借鉴和移植同群项目的训练理论、训练方法、训练经验等,使得同项群中暂时水平不高的项目具有更好的发展.
多人同场对抗集体球类项群;归类原理;本质分析
项群训练理论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如足球、篮球、手球、曲棍球、水球、冰球、橄榄球的同场性特点、集体性特点、对抗性特点等.将不同项目所具有的多种风格和特点简单地做出概括和归纳,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竞技项目的异同源于竞技运动发展的历史和比赛的规则等方面.这些异同点的存在表明,按照不同项目的类属特点进行深入的探讨,既可比一般训练理论能更加准确而深入地揭示同类项目的规律,又可在专项训练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升华和提高.本文通过对同一项群中项目的共同特点的研究,使得同群项目的训练理论、训练方法、训练经验等可以互相借鉴和移植,从而共同发展.
1 多人同场对抗集体球类项群的归类原理分析
根据项群训练理论中对竞技项目的分类方法与原理及马特维耶夫(运动训练分期)分类标准,归结足球、篮球、手球、曲棍球、水球、冰球、英式橄榄球(为方便下文将省略“英式”二字)运动项目所归类的标准如表1、表2所示[1].
表1 足球、水球、手球、曲棍球、篮球、冰球、橄榄球依项群训练分类及其标准归类表
表2 足球、水球、手球、曲棍球、篮球、冰球、橄榄球依马特维耶夫分类及其标准归类表
1.1 依项群训练理论的分类及其标准
依照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可将所有的运动项目首先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两大类.技能主导类又可分为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和格斗对抗性五个亚类.足球、篮球、手球、曲棍球、水球、冰球和橄榄球运动项目属于同场对抗性技能主导类.
依照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运动项目可分为测量类、评分类、命中类、制胜类、得分类五大类.足球、篮球、手球、曲棍球、水球、冰球和橄榄球运动项目同属于设防命中类和得分类.
依据动作结构特征标准分类,该项群项目又属于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类.该七项运动项目同时上场比赛的双方人数最少也在十人以上,为区别于击剑、跆拳道、拳击等既属于同场对抗性设防命中类和得分类项目,又属于“双人”格斗对抗性和得分类运动项目,且“技能主导特性”很容易被人们识别及区别出来,以及本研究主要体现该项群的整体进攻特征,省去“技能主导”,故而忽略其动作结构特征,把以上7项运动项目归结为“多人同场对抗设防命中得分类”项群.
1.2 依马特维耶夫的分类原理及其标准
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足球、篮球、手球、曲棍球、水球、冰球、橄榄球比赛中运动员身体接触频繁,对抗激烈,要求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以速度、力量、耐力为主,因此同属于速度、力量、耐力类.
依比赛使用器材分类,足球、篮球、手球、曲棍球、水球、冰球、橄榄球运动项目比赛的任何一方只有把双方共同拥有的“球体”,通过符合该项目比赛规则规定的手段及方法,整体从规定的方向穿过“球门(篮圈)”方算本方得分,最终裁定参与一场比赛双方的胜利、失败及平局结果.争夺“球体”将“球体”命中是双方共同的目标,因此将7个项目归为球类.
依参赛人数分类,足球、篮球、手球、曲棍球、水球、冰球、橄榄球双方参赛的人数均在6人以上,所以属于多人竞技类,且双方的进攻与防守均以一个集体的形式完成,所以把以上7种运动项目归结为“多人同场对抗集体球类”项群.
“多人同场对抗集体球类”项群是根据项群训练理论以及马特维耶夫《运动训练分期》分类中对竞技项目的分类标准及方法,融合赛场上参与人数、场地共享、攻防矛盾、得分方式、成绩评定等因素,把足球、篮球、手球、曲棍球、水球、冰球、橄榄球这7个项目从众多的运动项目中剥离出来并规整在一个项目群体中,体现本项目群体的共同或相似特征与本质规律.
其特征为:①多人——场上参与比赛的双方人数均在6人以上;②同场——整个比赛场地属于双方参与者共同拥有;③对抗——进攻与防守的对立和矛盾关系;④集体——比赛当中,进攻或者防守一方多人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利益;⑤球类——双方共同使用的器材是一个“球体”,控制“球体”的一方设法使“球体”接近对方的“球门(篮圈)”,进而使“球体”穿过“球门(篮圈)”得分.
2.3 多人同场对抗集体球类项群的类群本质分析
2.3.1 宏观运动结构与构成特点
在此项群中,在宏观的运动构成与结构方面表现为集体性、身体接触同场性、非线性对抗性、分扰性(见图 1)[2].集体性是指运动主体的构成是多人的,不同于其他单人项目,要求高质量的协作和多维性;身体接触同场性指多个运动主体在伴随有激烈身体接触的同一场地内竞技,它不同于百米赛跑和体操等项目的无身体接触;非线性对抗性是区别与其他对抗类项目而言,该项群存在对抗时间上的动态性持续性、对抗内容上的多维性综合性、对抗空间上的无序性制约性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复杂性、高难性和不确定性,它区别于长跑、百米等项目的同场单一竞速和其它单一竟力等项目;分扰性是针对竞技环境而言的,是指场外的观众或主场方利用一切手段对比赛双方施以有分别、有目的和有意识的影响特性.
2.3.1.1 集体性
项群项目的集体性是针对竞技主体而言的,竞争的双方是多人的.竟技主体的一切竞技行为都寓于与本方队员的集体协作和对方队员的集体对抗之中,这就决定了该项群项目运动员竞技要素的多维竞争性.不同于其他项群项目,该项群项目是在集体性的背景下竞技术、竟战术、竟体能、竟心理、竟毅力等.然而,这种集体性又具有双重性,即协集体性和竟集体性(见图2)[3].协集体性是指本队队员之间的协同配合所衍生的注意、沟通等特性.其核心是技战术的相互流畅衔接和机会与实际的协同创设.在竞技项目中,协集体性必然包含着整体性,它包括全队队员的时机创设、技战术运用的横向整体性和攻守的纵向整体性.竞集体性是针对对手的集体性而言的.竞技对方也是集体的,队员必须注意到对方各个队员的场上位置,尤其是有效位置,并发现其攻守意图进而全力阻止,破坏对方的集体性、整体性,以及其内部的衔接.其核心是有效注意的多项分配和阻挠、预防、破坏等.另外,集体性也包含教练员对场上队员和场下替补队员的合理、合时运用.
在实际的比赛中这两种集体是相互渗透的.集体性决定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协作和心理能力的多项分配要求.运动员必须首先明确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
2.3.1.2 同场性
在该项群项目中,同场意味着攻守双方竞技主体相互渗透性高.与隔网的集体性项目不同,它意味着比赛中的激烈凶悍的接触性身体对抗,尤其是在终极技术(如篮球中的投篮、足球中的射门等)和直接衔接终极技术的技术运用时,直接的接触性身体对抗更为激烈.接触性身体对抗性项目是中国体育运动的软肋,也是中国篮球、足球致命的弱点.[4]该项群项目技术的运用以激烈的接触性身体对抗为前提和背景,是一种激烈的、智能化的接触性身体对抗,特别是核心制胜技术以及衔接核心技术.接触性对抗能力包括力量、步法技巧、时机判断、身体各部位的技巧性合法利用等.这些都给参与其中的运动主体提出了很高的能力要求.凶悍的身体接触和身体对抗的不断升级都对该项群竞技主体提出了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运动员必须适应这种高对抗和多变性带来的压力,并具有合理化地利用这一特点的优良的比赛能力.
2.3.1.3 对抗性
对抗性不是本项群项目的独特特点,然而在集体性、同场性的背景下,本项群项目的对抗性就显示了不同寻常的内部规定性和特点(见图3)[5],有着自己独特而复杂的对抗内容、对抗形式和对抗轨迹.集体性决定了对抗的内容与量度,要求运动员的素质与能力是多维的,对抗的内容与形式是复杂的,从而引申为队员比赛中的全面、综合与机动应变等.同场决定了对抗的激烈性、凶悍性、难度与强度,从而引申为竞技主体的高承受性、高稳定性与高适应等.
2.3.1.4 分扰性
分扰性是由主观的球迷环境和客观的项群项目特点所决定的[6].一方面,在现代体育竞技比赛中,由于主客场制的存在和观众带有喜好的特性,使得观众在观看比赛时对比赛双方带有有分别的感情与行为;另一方面,因为在此项群中,存在明显的进攻与防守时间延限和轨迹,给场外主观环境对竞技主体双方施以有差别的影响提供了机会.在此项群项目中,存在明显的进攻与防守时间延限和轨迹.在主队或球迷喜好的球队进攻时,可有意识地利用声音、音乐、视觉干扰、情绪影响等手段为其加油、鼓劲和提醒,而在客队或场内球迷不喜欢的队进攻时,又可以相应地进行心理干扰和破坏.在其他项目如隔网类项目中的网球双打、乒乓球、排球等,攻、守快速地在双方转换,使得带有主观目的的观众没有机会对比赛双方施以有差别的影响.这就对该项群项目竞技主体提出了特殊的心理能力要求,以应对这种分化的干扰.
2.3.2 内在本质特点
要进行同场对抗集体球类项群进攻特性的理论研究,就不得不对所研究项群项目的本质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同场对抗集体球类项群包括足球、篮球、手球、冰球、水球、曲棍球、橄榄球.该类项目是以技战能性和体能性并重为主导的项目.该项目的制胜手段特点和对空间位置与时间上的优势,都是以竞争制胜的必然性为前提.在有限的场地内展开速度、空间、时间上的竞争必须以充沛的体能为保证,并要合理运用体能,才能保证各方的速度优势、技术优势和战术优势等,所以该项群类项目是以技战能性和体能性并重的.
2.3.2.1 动作结构
该项目群的动作结构属于非周期性的、动态的、变异组合的多元动作结构.各项技术的运用是有机的、有原因的,但是无序的.竞技主体技术动作的运用是根据场上的客观形势、情景的需要做出反应,完全不同于体操等项目的固定组合有序的表现性动作结构.它需要高强度的、复杂的、稳定的项群性的专门能力.
2.3.2.2 运动素质
根据该类项目的运动结构与构成特点及非线性竞争特点,该类项目的运动素质要求为速度耐力性、快速力量性、运动素质利用与分配的合理性.
2.3.2.3 运动负荷
该项群项目的同场对抗性特点以及制胜手段的特点,决定了比赛双方在比赛中求快求速度,以速度争取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这种求快是在一定的条件和规则的制约下及对方的反制中进行和实现的.并且该项群项目持续时间较长,队员比赛的时间对抗密度大和空间对抗强度高,也对该项群竞技主体提出了高的生理、心理负荷要求.该项目的运动结构与构成特点决定了该类项目的高生理负荷特点,如篮球比赛和足球比赛全场耗能分别为6270 KJ和3760 KJ[7].由此带来的肌肉、呼吸、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强烈的刺激,都会传导到大脑,从而引起大脑感觉系统的应激,并表现为高的心理负荷.另外,由于当代竞技体育的竞技实力,使得竞争日趋激烈化、综合化和立体化.又加上时代的发展赋予了胜利者以更多的精神利益、物质利益和社会利益,使得胜与败者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利益反差.项目内涵性和外延性的因素都给该项目的运动员提出了高的心理负荷要求.
2.3.2.4 生理机能综合
由于集体性和同场对抗性特点,以及基于其他方面的分析,该类项目要求运动员的神经系统感官诸方面高度集中,本体感觉、视觉和听觉具有高度灵敏、快速反应的能力,以便和队友进行高质量和快速全面的沟通,从而进行集体的协同对抗.诸方面的素质综合协调要求高,要求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都要达到一定的高度.
3 结论
(1)依项群训练理论的分类及其标准和马特维耶夫的分类原理及其标准将足球、篮球、手球、曲棍球、水球、冰球、橄榄球7个体育运动项目归类为“多人同场对抗集体球类项群”是可以开展研究和探索的.
(2)通过对该项群项目宏观运动结构与构成特点及该项群的内在本质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此项群在宏观的运动构成与结构方面表现为集体性、身体接触同场性、非线性对抗性、分扰性.
(3)该项群的一些内在的共同特点,希望能在该项群项目的教学和训练中相互借鉴和移植同群项目的训练理论、训练方法、训练经验等,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33~140.
[2]徐本力.运动训练学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18~20.
[3]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09~113.
[4]曹景伟,袁守龙,席翼,等.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流 [J].体育科学,2004(2):29~32.
[5]邢尊明.集体性同场对抗性项目项群心理理论 [D].东北师范大学,2005:20~22.
[6]蔡江涛.陆上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二人三角传接配合 [J].体育科学,1999,25(1):53~56.
[7]张庆春,马国义,蒋国勤,等.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球队竞技能力要素分析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8:68~71.
[8]王兴怀.多人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进攻特性研究 [D].陕西师范大学,2008:35~36.
The Principle of Antagon istic Group Classification in Ball Sportsand Its Nature
XU E Qiang,GONG Xian-w e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Tibet Nationalities College,Xianyang 712082,China)
According to the group training theory,football,basketball,handball,hokey ball,w ater polo,ice hockey and rugby belong to“antagonistic group sports”.Through the study of theirmacro sports structure,formation features and the inner nature of the sports,we intend to use for reference and transp lant the training p rincip le,training method and training experience to enable such sportsw ith low level temporarily to develop more healthily and efficiently.
antagonistic group sports;classification p rincip le;nature analysis
G84
A
1009-1734(2010)02-0087-05
2010-03-14
薛强,讲师,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