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子竞技体操2009~2012年版新规则变化的美学因素透析

2010-11-02

运动 2010年8期
关键词:竞技体操体操裁判

马 飞

(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陕西 宝鸡 721007)

男子竞技体操2009~2012年版新规则变化的美学因素透析

马 飞

(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陕西 宝鸡 72100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美学的角度审视了2009~2012年男子竞技体操规则变化。结果表明:竞技体操所表现出的美必须符合时代的发展,必须以规则为导向;新规则对完成动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规则评分标准的量化,使竞技体操的审美标准趋向于客观性;新规则对完成动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旧规则难度的升降,更有利于竞技体操技术的发展,令连接加分空间更大,更加体现了高难动作和连接的惊险美。

美学;男子;竞技体操;规则

2006年男子体操规则系取消10分封顶的评分做法,将运动员的得分分为A、B两部分。A分为难度分,B分为完成分,A组裁判与B组裁判得分相加为选手最后得分。由于新规则实行难度动作分不封顶。因此,对运动员身体素质与动作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 ~ 2012年新规则,对14个难度动作进行了升值,升值的动作大都属于技术较为复杂、连接比较复杂的动作技术,同时新规则增加了G组难度动作,新规则增加了连接加分的限制,所有这些变化,更加突出了难度要求。难是成套动作的动作价值,美是成套动作的体现。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审视男子竞技体操新规则变化的艺术性要求,旨在为我国竞技体操的训练和争夺奥运金牌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国际体操评分规则变化为导向,以2009~2012年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方法,从美学的角度审视2009~2012年男子竞技体操新规则变化特点。

2 竞技体操的美学特征

“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美,即内容;另一种美是外在的,即内容借以现出意蕴和特征的形式。”竞技体操所表现出来的美是在追求人体在完成高难度的惊险美与身体的表现美。不管是自由体操简单的后手翻还是做高难的后空翻3周,也不管是单杠简单的屈身上或完成特卡切夫接京格尔空翻抓杠,这些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动作,无不蕴涵着极强的审美情趣。竞技体操运动以人体为载体,以运动员的动作姿态、速度、力量、幅度与节奏等因素的变化组合为表现手段,在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中表现出一定的美学形态。竞技体操的美是一种弥散性和放射性的美,通过成套动作的表演,呈现出一种整体美,而整体美又是通过局部美的优化组合烘托出来的。只难不美的体操,毫无欣赏的价值,而美感不足是质量不高的体现,只有局部美和整体美达到高度的统一,才能把竞技体操表现得淋漓尽致,美是竞技体操的灵魂,是竞技体操强大的生命力。

3 竞技体操表现美学特性的具体内容

3.1 竞技体操所表现出的美以规则为导向,符合时代的发展

规则是竞技体操发展的导向,没有规则,体操艺术美就无从谈起。进入20世纪90年代,评分规则向着难度和D、E、SE和R、O、V三性发展(惊险性、熟练性、独特性),促使了竞技体操技术的迅速发展;1989 ~ 1993年规则确立了“三性”,促进了竞技体操向着力、美、难、新方向的发展:1993 ~ 1997年取消了三性加分因素,增加了D组以上的难度动作和C组难度动作之间的连接,使得竞技体操在规则的指引下,沿着难与美的方向发展;1997 ~ 2000年的新规则有了新的变化,规定高质量及美的要求开始与高难动作挂钩。另外,难度表中新增加了超E(SE)组难度动作,降低了成套动作的起评分,增加了难度和连接加分,取消了关于动作升值的规定;2001~2004年,规则的修改,对动作的质量、部位质量都有了进一步的扣分规定;2006年新规则突破了国际体操联合会使用了124年的10分满分的老规则,实行难度不封顶,这势必驱动各个国家的体操运动员大力发展难度;2009年新规则对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14个动作升值为G组,每个G的大作难度要加0.7分,如自由体操团身后空翻两周同时转体1080度团身后空翻3周等。2009年规则欲增加G组难度动作,指明了竞技体操发展的方向,难度动作是运动员训练的重点,也是获胜的法宝。新规则的变化,对竞技体操这项极富有艺术性的运动项目提出了新的美学要求。

3.2 新规则对完成动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89年把技术与姿态错误分为三级,小错扣0.1分,中错扣0.2 ~ 0.3分,大错扣0.4~ 0.5分;1993年的规则,把技术和姿态错误分为四个级别,小错扣0.1分,中错扣0.2分,大错扣0.4分,掉下扣0.5分。2006年规则对美观的身体姿势和完成错误,以及技术和编排错误的确定更为严格,而且提高了错误扣分的幅度。每个动作都被定义为正确的结束姿势,或被定义为完美的完成情况。新规则规定:“与动作正确完成的任何偏差均视为完成或技术错误,裁判员要对其进行评判。根据与正确动作完成偏差的程度决定大、中、小的错误扣分,对于手臂、腿、身体的同等程度的弯曲,每次扣分一样。当与正确动作完成发生艺术性和技术性偏差时,要进行以下的扣分。这些扣分与某一动作或某一成套动作的难度无关。其中,小错扣0.1,中错扣0.3,大错扣0.5,掉下扣0.8。”2009年规则将失败的扣分有0.8提升到了1.0分,比前几个版本的扣分要求明显提高,扣分的比例也有很大程度的上升。例如,跳马落地迈了三小步,又坐下,过去仅扣0.8,现在要累计扣1.0分。这一新规定要求运动员在选择动作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能力范围,在发展难度的同时兼顾稳定性。

难度组别逐增,技术价值更为突出,成套动作难度大得分就高,故加大难度势在必行,但高难度意味高风险,不断地挑战人体的极限。同时,运动员受伤几率也会随之进一步增加,这是新评分规则的最大隐忧。故新规则一方面鼓励加大难度,同时又进一步加大对动作错误的扣分力度,扣分比以往更细致、更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可制约运动员盲目追求难度,以保证运动员在安全前提下平衡可控地发展难度。新规则对身体姿势和完成动作的更高要求,有利于竞技体操技术向更加完美的方向发展,进一步体现了高难优质美是竞技体操美之核心。

3.3 新规则评分标准的量化,使竞技体操的审美标准趋向于客观性

体操运动属于难美项群运动项目。由于运动员的成绩不是以高度、远度、速度、重量等客观数值标准来衡量的,而主要依据裁判员的现场评分,因此比赛结果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尤其是在运动员水平相近、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裁判员0.10分甚至0.01分的评判分差,就会出现迥然不同的结果。新规则限制了主观因素在评分中的主导作用,新的评分系统将裁判打分权力分开,A裁判组确定A分和一套动作的内容价值,B裁判组确定B分和成套动作的完成情况、技术及身体姿势。2009~2012年新规则中将A、B裁判分别改变为D、E裁判。D、E裁判的职责分工和A、B裁判的评判内容并未改变。另外,双杠在做准备活动时,增设了1名计时裁判,同时对运动员、教练员的规定新规则加大了对全队违规和教练员违规的处罚,均从原来的扣0.8分提升到了1.0分。新规则的进一步变化,可避免打分不公现象,以及混乱现象,有利于竞技体操的审美标准趋向于客观性。

3.4 新规则难度的升降,有利于竞技体操技术的发展,更加体现了高难动作和连接的惊险美

2001年国际男子评分规则规定,运动员完成SE组的超难技巧可获得0.4分,D组以上的动作之间的直接连接可获得0.1~0.2的加分;2006年新规则规定E组动作可以获得0.5的加分,F组动作可以获得0.6的加分。2001年规则对单杠飞行动作的直接连接给予合成加分,即C+C=D、C+D=E或D+C=E;C+E或E+C=SE。对D+D、D+E、E+D和E+E的直接连接将继续保其自身的价值,同时规则对加转360度以上的动作和扭臂、再握动作,难度价值加0.1分; 2006年规则还规定加转360度以上双手扭臂握,难度价值升两级。2009~2012年新规则对14个难度动作进行了升值,其中有5个难度动作升为F组难度。可见,新规则鼓励运动员发展难度动作,如吊环悬垂前摆直体后空翻转体1080度、单杠双手扭臂握盖洛德由D组升为E组等。虽然个别项目和个别难度升值了,但要获得G组和F组的加分是非常困难的。由此可见,新规则的导向在于运动员发展难度、追求难度动作的连接加分。而新的难度动作的诞生,必然造成旧难度动作的逐渐贬值,这也是体操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在。新规则实行难度升降,更加有利于高难动作之间的连接,更加体现了高难动作和连接的惊险美,体现了竞技体操发展的技术总趋势。

3.5 编排美使竞技体操的美呈现出多元化

体操运动员一套成功之极的动作,总是由许多有着内在联系的动作连接组成的。2001年规则,要求运动员技术全面,使竞技体操更具有观赏性。为了使编排更丰富多彩,规则对特殊要求做了新规定,以前每个项目每套动作中有3个“特定要求”,而新规则将“特定要求”增加到5条。也就是说,一套动作必须满足5个动作组的动作要求(每个动作组0.2分),才不被扣分,同时2001年规则第5章16条规定,计算难度和加分时,不能重复做同一个动作(包括相同编号的动作),重复动作(包括相同编号的动作)不能构成起评分,相同动作直接连接出现3次将被裁判扣除0.2分;2006年新规则第16条规定,在所有的项目上,成套动作有单独的A分和B分,A分包括10个难度动作的价值之和(最好是9个动作,加上下发);B分从10分开始,以0.1分单位进行扣分,扣分包括艺术和完成错误,技术和编排错误。2006难度总数为269个,2009 ~ 2012年规则增加到了276个,增长比例为2.6%。(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双杠的超难度动作(G组)增加了3个,这一变化无疑增加了双杠动作加分的困难性,使得双杠项目向难度和编排多样化方向发展,为双杠项目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方向,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新规则的变化,给教练员和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同时对成套动作的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竞技编排美使竞技体操的美呈现出多元化。

表1 新旧规则加分难度数量对比表

[1] 乔治·迪基:艺术与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4-5.

[2] 刘叔成,夏之放等.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31.

[3] 金大陆.体育美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8.

[4] 董静波.高雅、优美、艺术——谈现行国际体操规定动作的高标准[J ].体操,1989(3):18.

[5] 楼昔勇.美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2.

[6] 何幸光,马飞.竞技体操美与力、难、新、稳的等圆正交模式关系[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4):73-75.

[7] 袁浩.竞技体操的运动美[J ].体操,1989(1):16.

[8] 肖光来.1997-2000年男子国际体操新规则介绍[J ].体操信息,1997(6):2-6.

[9] 雷强. 2001-2004年男子国际竞技体操评分规则评述[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1):74-77.

[10] 竞技体操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9.

G832

A

1674-151X(2010)08-04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8.020

投稿日期:2010-06-26

宝鸡文理学院院级科研课题(课题代码:YK0920)。

马飞(1974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操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竞技体操体操裁判
东京奥运会女子竞技体操发展态势研究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青少年竞技体操的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裁判中存在“唯一正解”吗*——对《司法裁判中的道德判断》的批判性研读
竞技体操在我国学校开展的策略研究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四川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制约因素及对策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