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中国队双人花样滑冰制胜秘诀:技术难度
——2010年冬奥会双人花样滑冰比赛引发的训练学思考

2010-11-02余荣芳

运动 2010年8期
关键词:花样滑冰双人运动员

余荣芳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解析中国队双人花样滑冰制胜秘诀:技术难度
——2010年冬奥会双人花样滑冰比赛引发的训练学思考

余荣芳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0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冠亚军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技术难度、基本技术和心理素质对选手技术的发挥有着重大的影响。针对不同的特点,提出了适当编排、择赛而战等思路,旨在对中国选手存在的问题寻求具体解决方法。

花样滑冰;技术难度;择赛而战

花样滑冰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它是从一般冰上运动发展而来的,随继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迅速开展。1924年被列为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奥运会现设有男、女单人滑、男女双人滑和冰上舞蹈4个比赛项目。

1 双人花样滑冰的评分标准

双人滑比赛按双人短节目和双人自由滑的顺序进行。双人短节目滑时自选音乐,二人互相配合在2分40秒内完成8个规定动作,裁判员根据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完成情况以及内容的编排、音乐的配合等评定规定动作分和表演分。双人自由滑时自选音乐,成年组在4分30秒内完成,裁判员根据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难度、质量、动作编排、音乐配合,以及姿态、表情、独创性、场地利用等评定技术水平和表演分。

双人滑短节目和双人自由滑评分标准有所区别。如在双人短滑节目中出现附加动作或重负动作,以及失败动作,在规定动作中必须予以扣分。而双人自由滑中,一个动作由于跌倒而失败不予评分,重复的自由滑动作在技术分中不予评分。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10年冬奥会中国队双人花样滑冰参赛选手(主要是冠亚军)。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花样滑冰相关文献,从中提取精华部分,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

2.2.2 录像分析法 从网上下载2010年冬奥会双人花样滑冰比赛的视频录像,对录像中的技术进行分析。

2.2.3 数理统计法 反复观看录像及网络报道,对录像中的技术动作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双人花样滑冰项目特征分析

从运动训练学出发,双人花样滑冰是技能主导类表现唯美性项群。双人滑要求两人始终协调一致,如果其中一方有动作失误,即使另一方没有失误或者表现完美,仍然会严重影响比赛成绩。因此,在双人滑中,对双人的每个技术动作完成能力要求均较高,在规则中禁止运动员双脚接触冰面时间过长。从整个滑行的技术上看,运动员需要具备出色的腿部力量及单腿平衡能力。所以,要求在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和智能方面全面开发。

3.2 冠亚军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中国代表队取得优异成绩。双人花样滑冰中,申雪、赵宏博取得冠军,庞清、佟健斩获亚军。对于这两组选手来说,都是出自同一个教练,为什么申雪、赵宏博能夺冠,而庞清、佟健只能屈居第二,我们从训练学出发,将两组运动员进行比较分析(表1)。(1)横向分析,女运动员申雪与庞清仅相隔一岁,年龄上的差距并不明显,男运动员赵宏博与佟健相隔6岁,赵宏博的身高略低但体重相对较大,在年龄和身高体重比上,佟健具有相对优势,而两组女运动员中,申雪身高体重比相对占优势。(2)综合分析,两组运动员在身高、体重等方面是不相上下的,即使有一个搭档相对不足,而另一个搭档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互补偿的。

在冬奥会视频录像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庞清、佟健的身材比列相对修长,也就是说在冰面上女伴身体重心相对要高,那么在抛跳动作中,意味着男伴要做更大的功,迅速抛起女伴,使其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完成动作,而女伴则应顺势迅速灵敏地将男伴的抛力转换成动量来完成3周的动作。可以说,在抛起的瞬间,女伴的身体重心急速改变,其运动轨迹是一个不规则的曲线,而运动员要想掌握这个技术,对女伴的专项素质、空间感知和灵敏等能力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对男伴的技术判断,上肢力量等也有很高的要求。

从赛事经验上来看,庞清、佟健参加的各类比赛相对密集,但申雪、赵宏博参加赛事的质量较高。仅2009年,庞清、佟健就参加了世锦赛,4大洲赛、第11届全运会、国际滑联花样滑冰大奖赛俄罗斯站、日本站和总决赛等5大赛事,其他小的赛事未计算在内。运动员连续参加过多的比赛虽然能积累大赛经验,但也要看赛质。如果参加的赛事过分密集,而取得的成绩仍然不够理想,应该适当调整,寻找原因。适当调整可以减轻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压力,以便获得更好的竞技状态。无论是在平时的训练还是正式的比赛,对于庞清、佟健来说,要的不是大量低质量的参加各种比赛,而是要积极放慢脚步、调整心理状态,消除生理和心理的疲劳,更加坦然的享受比赛。

3.3 中国队的优势、亮点

3.3.1 完美的抛跳技术 抛跳是花样滑冰整套动作中的一个基本动作,它由男、女运动员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其中女运动员腾起的高度、飞行的距离、空中姿态的控制、空中旋转的周数以及落地后与下一个动作的流畅连接是判断动作完成质量的重要因素。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申雪、赵宏博的抛跳堪称完美,他们为中国夺得历史上第1个花样滑冰奥运会金牌,总分216.57分,短节目创历史最高分;而庞清、佟健则超越了自己,取得了213.31的高分,在自由滑中完美的表现征服了现场的观众和裁判,获得双人自由滑历史最高分。这里我们把冬奥会20组选手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如表2所示。

从表2看出,庞清、佟健的自由滑技术非常不错,达到了70.53的高分,远远超过申雪、赵宏博和萨维琴科、索尔科维。通过反复观看录像,对照前三名的各项成绩,证明萨维琴科和索尔科维是中国冲金的巨大威胁是有道理的。在女运动员中,萨维琴科的各项素质,无论是控冰能力还是其他素质都不亚于庞清。而庞清与申雪不是一个类型,申雪、赵宏博的基本功更深厚,控冰能力略高一筹,从申雪动作的柔韧、灵敏、精神面貌及充分完成每个动作的缓冲时间,甚至是比赛结束后,申雪向观众致敬的一个单腿半跪动作都可以反映出来,申雪的柔韧性更佳,更加流畅,动作接近完美,几乎没有瑕疵。而庞清属于速度型的运动员,仔细观看庞清在赛场上的每个动作,虽然完成得很漂亮但是不够充分舒展、流畅柔韧,与申雪还有一定的距离。

当然,庞清、佟健也有亮点,各个技术动作都能高质量地完成。值得一提得是,他们在自由滑中的表现相当完美。中国代表队的3组选手的抛跳技术相当扎实,落地稳健。而张丹、张昊自由滑的节目内容有待改进。

3.3.2 冬奥会花样滑冰失误分析 纵观2010年双人花样滑冰比赛,对20组参赛选手进行统计(图1),可以归纳出,选手们的失误大致分两种:(1)技术失误和编排失误。首先,技术方面,表现完美及出色的有2次,意味着整个竞赛中基本无明显失误,分别是申雪、赵宏博与庞清、佟健。在本次比赛场上,抛跳失误次数高达9次,抛跳的失误率高居第一,达24.3%。抛跳对运动员的要求较高,并不是每组选手都能顺利完成。位居第二的是连跳,包括勾手3周接2周连跳、3周接2周阿克塞尔连跳、后外结环3周连2周跳、后外点冰3周接2周连跳,失误率为13.51%。可见, 运动员在掌握单个技术动作时,将这些动作流畅地连接起来还需要更多的能力和磨练,包括心理素质。

对于技术动作方面的失误,只能通过努力训练来改进,而编排失误是可以尽量避免的,要根据不同运动员的特征设计出风格迥异的动作,充分发挥运动员的竞技表演能力,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本次比赛中,有3组选手的动作与音乐不协同,美国选手埃沃拉/拉德维格、瑞士选手莫兰德/多萨兹和自爱沙尼亚的塞尔格耶娃/格勒勃夫在比赛中,动作结束时音乐却没有停止。这种失误可能是因为缺乏比赛经验、临场控制能力差、场地设施未充分利用等。据报道,中国的庞清、佟健在双人滑短节目中也有超时的嫌疑。无论是提前或超时完成动作,都会反映一些问题。(1)在节目的编排上不够科学合理,某些动作的连接并不是最佳组合,编排时并没有把突发情况充分考虑在内。(2)运动员对于技术与音乐同步性掌握程度仍然有所不足,未能充分完成好每节音乐中规定的动作。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在赛场上灵机应变的能力是有待培养的,动作自动化程度有待加深。在动作编排上,音乐的选取是可以人为控制的。本次比赛中,波兰选手苏勒杰/克鲁申斯基和法国选手詹姆斯/博赫尔选用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选手张丹/张昊和美国选手丹尼/巴拉特选用的是《天方夜谭》。虽然每个代表队有选取音乐的自由,这基本上也不影响得分,但是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冬奥会上,面对的是各个国家的观众,音乐的重叠始终有些美中不足,也缺乏一定的新意。

表1 2010年冬奥会双人花样滑冰冠亚军赛事对照

图1 2010年冬奥会双人花样滑冰失误统计

表2 2010年冬奥会双人花样滑冰得分统计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 在双人花样滑冰中,短节目和自由滑的评判标准是有所区别的,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编排上不能混淆对待。

4.1.2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的双人花样滑冰,要求运动员两人始终协同一致,均有较高的体、技、心、战、智等综合能力。

4.1.3 以庞清、佟健为例,对于每个运动运来说,参加重大比赛是必要的,可以充分锻炼自己积累大赛经验,但参赛过于集中,同样会带来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产生疲劳积累,甚至造成心理障碍。

4.1.4 抛跳是双人滑中的基本技术,流畅的完成抛跳对于运动员来说普遍存在难度,大部分运动员因为动作难度低而拿不到高分。

4.1.5 选手们在竞赛中存在不同的失误点,影响因素各有区别。要注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及时创新。

4.2 建 议

4.2.1 深入分析短节目与自由滑评判标准,区别对待,为动作的设计和训练服务。

4.2.2 全面培养运动员的体、技、心、战、智等综合能力,始终贯穿培养男女协同一致性的能力。

4.2.3 对于女运动员庞清来说,应该加强柔韧性、灵敏性、控冰能力的训练,使其动作有所缓冲更加优雅完美的呈现出来。同时,也应积极调整赛程,做到调整心理和生理状态,充分恢复休息,应该适当择赛而战,以便发挥最佳竞技状态。

4.2.4 中国队动作难度级别高。抛跳技术普遍完成质量较高,但是在动作编排上应该再科学合理些,注意培养运动员的踏乐、灵活变通及补救能力,做到积极创新,寻找自己独特的风格,扬长避短。

4.2.5 通过观看本次赛事,充分统计选手的失误点,做到区别对待,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注意不断提高运动员参加大赛的心理承受能力及稳定性。

[1] 易剑东.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88.

[2] 苏晓明等.花样滑冰[M ].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96.

[3] 艾康伟等.花样滑冰双人抛跳4周的三维运动学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03,39(7):50-51.

G862.2

A

1674-151X(2010)08-01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8.005

投稿日期:2010-06-26

余荣芳(1985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

猜你喜欢

花样滑冰双人运动员
花样滑冰双人滑短节目比赛研究——基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
我国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成绩突破的探索——以2019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杯为例
双人面具
——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
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发展的百年回眸与未来展望
中国第一个双人滑冰世界冠军
———申雪、赵宏博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高水平花样滑冰竞技人才的培养
“双人运球”乐翻天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