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2010-10-26陈若冰马丽红宋晓燕
陈若冰,马丽红,宋晓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陈若冰,马丽红,宋晓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采用调查法、小组讨论法和文献法对内科护理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从事内科护理工作所应具备的技术、知识和素质。
护理岗位;职业能力;护士
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这一定义指出护理的服务对象不是“疾病”,而是“人”,包括健康的人、疾病的人,研究问题包括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健康的反应。护理职业具有劳动强度大(包括脑力和体力劳动)、技术操作强、生活不规律等特点,要求从事护理职业的人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而护理岗位的职业需求是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基本依据,因此我院护理专业采用调查法、小组讨论法和文献法,对内科护理岗位的能力需求进行分析,为教学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调查和访谈对象为20余家三甲级综合医院从事内科护理工作的护士长或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共160人。问卷调查和访谈采取自愿回答和不记名方式。
1.2 方法
调查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主要是围绕内科护理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以科室为单位,调查每个科室的护士长或带教教师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设计结构式问卷,问题以封闭式问题为主,最后一题为开放式问题,以保证问卷的全面性。知识需求调查:本调查主要对呼吸内科、循环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神经内科、风湿性内科、内分泌内科、泌尿内科科室进行调查。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护理学》(第2版)中疾病为主要内容,分别从定义、诱因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以可测量的语言(说出、辨认、解释、归纳、推断、解决、计划、总结、了解、理解、不需要知道)作为备选答案。
访谈法由专门负责实习的教师对带教教师和护士长进行访谈,采用半结构式问谈法,围绕内科护理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进行访谈,边访谈边记录。
文献法以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为查阅背景,以“关键词”为检索途径,以“护理”“职业能力”“岗位能力”为检索标识,查阅文献。
1.3 资料处理
对问卷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数据采用百分比形式。对访谈法和文献法收集的资料进行总结、归纳。
2 结果
2.1 护理技能需求
临床护士使用频率较高的技术见表1。
表1 临床护士使用频率较高的技术
2.2 相关知识需求 对疾病的定义、诱因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护理的需求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临床护士相关知识需求程度
2.3 职业素质需求
职业道德、协调沟通能力、抗压心理素质、正确审美意识和服务意识是一名护理工作者应当具备的素质,其认同率在70%以上;同时,慎独精神、较强学习能力、危机意识也被很多护理专家认为是一名护理工作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3 讨论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门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从能力的组成元素上来讲,职业能力包括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1]。随着医学理论和模式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和要求的提高,护理职业岗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护理工作者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护理技术方面,护士不仅要掌握吸氧、心电监护、输液泵使用等基础护理技术,还要根据自己特定的岗位,掌握本科室相关的护理技术。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对护士的操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呼吸科的护士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还应熟悉呼吸机的使用、维护。说明基础护理技术是护士职业能力需求的基本要素,与此同时还应能够熟悉相关的专科护理技术。如静脉输液是护士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操作技术,但是近些年静脉输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良,如静脉留置针技术的出现以及对静脉输液管材料的选择。说明护士在掌握基本操作技术的同时还要不断对操作方法、效果及材料进行研究和学习。
每项操作技术都有相应的支撑知识,护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独立的知识体系,但又与医疗知识密切相关。调查显示,护士应首先掌握护理措施,要求其能够解决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其次是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目标;再次是疾病的定义、病因诱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护理岗位要求护士能够独立进行护理评估,这需要护士收集与疾病相关的资料,应当了解疾病相关的定义、病因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治。通过护理评估,找出存在的健康问题,提出护理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护士要了解疾病的发展、转归和预后,才能够预测将要出现的、潜在的护理问题,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整体的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恢复的手段,要求护士不仅要实施于患者,还要能够对患者进行讲解和指导,这是护理工作的核心。
高超的操作技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不能满足护理工作岗位的需要,要使一个岗位形象丰满、持久发展,还要具有相关的职业素质。护理岗位是技术性与服务性相结合的岗位,护士在满足患者健康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患者内心的需求,因此护士要具备沟通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护理工作复杂而琐碎,接触的人群种类多、人员复杂,工作时间不规律,并常面对生死,所以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压力,学会调适。护理工作的质量关系着患者的健康,要求护士应当具有慎独精神,能够严格按照技术操作标准、医院护理规章制度去做,才能保证护理质量。同时,随着医学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护理理论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在校学习和实习所获知识、技术难以满足岗位需求,所以护士要有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总之,护理工作不仅担负着捍卫人类健康的重任,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求护理工作者除具备相应的知识、技术和素质外,还要具备相关的人文素养、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2,3]。
[1]湛献能.护理职业能力评价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2):61~63.
[2]余剑珍.护理专业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调研报告[J].中国卫生资源,2003,6(3):127~129.
[3]胡爱招,章晓幸.临床护理人员职业能力构成要素的调查和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2B):37~38.
G421
B
1671-1246(2010)07-0063-02
注:本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08GZJ064)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