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表现
2010-10-20陈勋玮陈渝
陈勋玮 陈 渝
【摘 要】贫困大学生是我国转型时期的一个社会性问题,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形成主要源于大学生家庭的经济贫困,拮据的生活状态和同学形成强烈的对比。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在自闭心理、偏激心理、自卑心理,从而导致严重的人际关系危机,如不及时进行疏导和调适,很容易造成极端的后果。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危机 表现及成因
“贫困大学生”这一群体出现的标志性时间是1998年。这一年,教育部宣布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直接带来了高效贫困生的大规模增加。据国家教育部统计:截止2005年8月,全国共有贫困大学生405万人,如果加上民办高校、高职高专、人数应该在500万人。贫困大学生的分布也存在不同的趋势,中西部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总数超过30%,特困生超过10%。
经济上的贫困导致了贫困大学生心理上的危机。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或者精神失常等心理问题。而这种心理危机得不到很好的疏导,往往会造成激烈的后果。2004年云南大学大学生马加爵残忍杀害四个同学的恶性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宁夏大学对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73.27%的贫困生对现状不满意,64.51%的贫困生没有体会到生活的幸福,52.53%贫困生存在压抑状态或者抑郁倾向。
贫困大学生主要来自广大农村和城市中的低保家庭。在农村上中学时,由于同学之间差别不大,虽然生活清贫,心理上也没有太多不平衡。当学生经过努力考上大学,走进城市里德高校,面对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面对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的时候,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这些危机主要表现在:
一、严重的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贫困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危机。由于家庭的经济困难,贫困生的生活相当拮据,从穿着、伙食、玩乐甚至到交学费,都显得是那么力不从心。和身边经济状况好的同学相比,贫困生难免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能力、自身价值等方面低估自己,并且认为自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同,因而终日忧虑不安乃至于自暴自弃,产生退缩性思想和情绪。这种自卑心理对贫困生的损害时相当大的,贫困生如果一味沉浸在自己这种自卑的消极情绪里而不能自拔,心理很容易失去平衡。
二、严重的孤僻性格和自闭心理
孤僻性格和自闭心理的大学生并不少见,以前主要是大学生在少年时代就已经有了这种倾向。而扩招之后,这种情况则多出现在贫困大学生之中。他们将自己隔离于同学和学校之外,人及关系淡漠,甚至产生恐惧心理;缺乏获得安慰、支持的环境和宣泄专一的条件。因此,在遭受挫折和打击的时候,得不到别人的安慰和帮助,不良情绪得不到宣泄和释放,导致心情郁闷,严重者会以自杀作为解脱。那些贫困家庭出来的学生,进入高校后,强烈的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常常会因为贫困,经济拮据感到自卑,又羞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即使得到别人的帮助,也会悲伤沉重的心理包袱,认为自己亏钱了同学的情谊,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同时,他们又对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十分在意,极其敏感,慢慢将自己自觉与不自觉地封闭起来,远离人群,形成自闭心理和孤僻性格。
三、心理极度偏激
一些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心理和行为常常比较偏激。家庭的贫困,往往使他们比一般同学早熟,他们对社会上对待穷人的白眼和各种世态炎凉都极其敏感,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不平衡。他们觉得世事不公,容易养成愤世嫉俗,或者玩世不恭的人生观。由于自卑心理作祟,他们看问题走极端,心理偏激。周围人们的一点异样的目光往往会被无限放大,与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容易采取国际的行为,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人际关系不良
贫困大学生人及交往不良主要指大学生在于他人相处和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不适、自闭、逃避,以及难以调和与他人关系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造成贫困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原因固然很多,淡由于经济困难和由此产生的自我认知偏差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这些学生常常为自己的贫困出生而自卑、痛苦,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低人一等,自惭形秽,郁郁寡欢。不少人因为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不予同学交流,回避与老师的沟通,对集体活动没有兴趣,顾影自怜从而造成人际关系不良。
五、严重的心理抑郁
相当一部分贫困大学生有抑郁心理。抑郁是指人长期受到消极因素的刺激后,心理无法承受而出现的不良情绪反应。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困难,各方面条件不如同学,总觉得事事不如意,低人一等,心理常常感到极度郁闷和痛苦,长此以往,形成心理抑郁。表现为对日常活动兴趣显著消退,感到生活无意义,对前途悲观失望,遇到事情总是朝消极的方面想,精神不振,自我评价下降,不愿与别人主动交流。由于缺乏应有的关心和支持,这种抑郁的心理会恶性循环,一步步严重起来,直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者报复同学,报复社会。心理抑郁已经成为一个危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不再是单个的学生或者学生家庭的问题,它已经成为社会和高校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怎样帮助和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里自理能力,使他们以乐观、自信、坚强的态度面对困境,顺利完成学业,立足社会,是一个值得各方面认真思考的问题,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切实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
参考文献:
[1] 郝丽萍.高校贫困生消极心理现状分析及调适思路 [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5
[2] 孙心.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调适[J]当代青年研究[J],1996、06
[3] 徐秀琴,刘川.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04
作者简介:
陈勋玮,(1980——),四川眉山人,学士学位,硕士在读,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陈渝 ,四川乐山人,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乐山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