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职康复技术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10-09-23宋玉兰马志元张柏林赵小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20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康复

宋玉兰,马志元,张柏林,赵小红

(定西市卫生学校,甘肃 定西 743000)

对中职康复技术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宋玉兰,马志元,张柏林,赵小红

(定西市卫生学校,甘肃 定西 743000)

通过对国内各中职学校康复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使用和实践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为完善教学环节,充实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实践技能操作方法,开发具有中职特色、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的实训教材等教育教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康复技术;中职;教育现状;调查

1 历史背景

1.1 国内外康复医学发展

现代康复医学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经过近70年的发展,学科本身已经建立起一套成熟的理论和方法[1],康复技术专业教育也在专业设置、学历层次、课程设置、岗位准入制度等方面不断改进。目前,国际康复治疗师培养的教育制度已经成熟和定型[2],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外引进康复医学。我国康复医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学术研究、技术革新和成果推广应用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近30年来,康复医学在促进残疾者的全面康复、中老年人延年益寿、全民保健及残疾预防等领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2 康复技术学历教育

康复技术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康复技术专业学历教育是在1989~2000年首先以中专教育为主开始的,从2001年教育部开设第一个本科康复技术专业以来,相继有60多所本科院校、100多所大中专院校涉足该领域。2008年我国康复技术专业教育的情况是,本科、大专、中专开设此专业的学校分别有44所、64所、77所,平均每校年招生人数本科、大专、中专分别为49人、52人、40人,专科(高职)与中职康复技术专业教育,仍然是我国现阶段康复治疗师培养的重要途径[3]。中专康复技术专业教育始于2000年(教育部2000年制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增加了康复技术专业,2009年10月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中将康复技术专业更名为康复治疗与康复工程技术,专业方向有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工程技术)。对康复技术专业的中职教育,国内学者颇有争议,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应当将其取消[4]。但是,由于我国康复治疗师(士)的供应还存在着很大缺口,尤其是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村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而目前高等院校培养的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再加上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这就使康复技术专业的中职教育有了很大的就业市场。因此,在短期内取消康复技术专业的中职教育还不现实,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这可能也是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还允许中职学校开设康复技术专业的原因[3]。

1.3 康复治疗师资格认证

国家康复医学执业准入考试是从2000年以后开始的。2001年进行康复医学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02年增加了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专业初、中级(技师、主管技师)资格考试和技师执业准入考试。2004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课题研究组提出了《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准入标准》的建议性文件。但因该标准中对学历的要求争议较大,该标准至今未得到卫生行政部门的认可[3]。

2 中职康复治疗技术教育现状调查

2.1 方法及对象

2.1.1 学生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定西卫生学校康复技术专业2、3年级学生,共计102名,主要调查本专业实践教学情况。回收问卷102份,回收率100%。

2.1.2 教师问卷调查 笔者利用各种通讯技术(电子邮件、传真、邮寄)对中职卫生学校康复技术专业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旨在调查学校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教材使用、实践教学等情况及其对开发实训教材的意见或建议等。发放问卷51份,回收问卷16份,回收率为31.4%。

2.1.3 互联网调查 通过各学校网站查阅其在2009年的招生简章,了解开设康复技术专业的学校及其生源情况。

2.1.4 文献检索 查阅近10年康复医学专业的国家核心期刊,了解近年来国内外康复技术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动态(发展趋势)。

2.1.5 专业网站 在国家较权威的康复医学专业网站了解国内外康复治疗技术的新技术、新进展。

2.2 调查内容及结果

2.2.1 开设康复技术专业的中专学校 笔者通过网络调查统计国内至少有51所中职卫生学校开设有康复技术专业,在这51所学校中,有42所(占82.4%)属具有较强办学实力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卫生学校(见表1),各校此专业平均每年招生人数为40人。然而康复技术专业在全国的发展并不平衡,有些省份有10多家学校开设了康复技术专业,而有些省份没有1家学校开设该专业。

2.2.2 中职康复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2001年卫生部行指委颁发了康复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调查结果表明,每个学校都使用本校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各学校在学制、课程设置、课时分配、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见表2、表3)。另外,各学校都没有本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见表4)。

表1 国内开设康复技术专业的学校分布情况

表3 上海市杨浦区卫生学校康复技术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四年制中专)

2.2.3 教材 从调查的结果看,各学校选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学校没有使用2001年卫生部规划教材,各学校都认为有必要开发本专业实训指导教材并提出了关于教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见表4)。

表4 中职卫生学校康复技术专业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实践技能操作指导书(占68%),92%的学生认为需要康复技术实训指导教材(见表5)。

表5 定西卫生学校康复技术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2.2.4 师资队伍 由于康复技术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师资严重不足,且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据调查,各中专卫生学校康复技术专业教师基本上都是原医学院毕业的中、西医教师,其中有些教师进行了3~6个月的康复技术专业培训和临床进修;有些教师没有接受现代康复技术的培训,由于教学的需要,不得已承担起康复技术专业的教学任务,于是边干边学,自己摸索,因此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学校认为师资的匮乏严重制约了中职康复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2.2.5 实践教学 目前中职康复技术专业还没有统一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各学校教师依据教科书后附的实验指导并根据自身的条件开展实验,实验的项目、内容、方法和要求随意性很大,与临床的差距较大。同时,各学校的实践教学设施水平也参差不齐,有些学校设施比较齐全,有PT室、OT室、ST室及配套设备,而有些学校还没有专门的康复技术实训室。各学校都没有专门的实训指导教材,也没有比较统一的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标准(见表4),这就很难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有10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制订本专业常用基本技能操作考核标准。95%的学生认为学校举办康复技能操作竞赛对自己是有意义的(见表5)。

3 建议

3.1 准确定位中职康复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康复技术专业是一门促进伤、患者和残疾人身心功能康复的新的治疗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技术专业。它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尽可能地恢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以及社会生活的能力。它的任务包括对残疾和功能障碍的预防、评估、治疗和处理,以使伤残者能尽量恢复生理上、心理上、职业上和社会生活上的功能或能力,促使其融入社会,改善其生活质量[4]。

中职康复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康复治疗技师(士)、保健按摩师,其目标应定位为,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基本的康复医学理论,熟练的现代和传统康复治疗操作技术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初、中级实用型康复技术人才。毕业生应具备完成康复治疗工作任务所必需的康复评定、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传统医学治疗等专业技术能力,还应具备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责任心、职业道德及社区工作能力等[4],能够在各级医院康复治疗科、康复中心(康复医院)、社区医疗或康复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和康复保健工作。

3.2 加强校际交流,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2001年卫生部组织制订了中职康复技术专业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编写出版了卫生部规划教材,这对促进我国中职康复技术专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然而,近年来康复治疗技术的理论与实践以及社会对康复治疗技术的需求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当时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已不能适应现阶段我国中职康复技术教育的发展[2],而各学校自行制订的教学计划又存在较大差异。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重新调整中职康复技术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新一轮教材,已成为各学校的共识。开设康复技术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间应进行经常性的深层次的交流,共同探讨教学模式、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材、实践教学等共同关注的问题,共同应对康复技术专业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

专业课程设置应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康复治疗师(士)的岗位需要,将现代康复技术与中国传统的康复技术相结合,努力培养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适应面广的学生。选编的教材内容既要借鉴国外经验,又要符合我国国情,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规范性,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处理好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关系。

3.3 加强教材建设,编写配套的专业实训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学生认知的主要对象,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中介,因此,教材的水平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从表5可以看出,学生对实训指导教材颇为期待。目前,课题组正在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并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中职康复技术专业实训教程》,教材力求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并体现出系统性、实用性、先进性、规范性;教材既要以现代康复技术为重点,又要兼顾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还要与康复治疗师(士)实践技能考试接轨,使之能够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学习、复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教学参考书[5]。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历史的原因,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专业教师缺乏的现象,这也是制约医学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规范化工作。学校可通过鼓励教师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参加学术会议、编写教材、进行教学研究、参加临床实践、进修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使之尽快达到国家教育部所制订的教师任职要求和专业能力要求,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目前,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等学术团体每年都在举办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康复技术培训班,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这对建设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整体水平有很大帮助。

3.5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中职康复技术教育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规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反复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训练,规范其操作程序及方法。而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先决条件,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实训指导教材、实验室及相关设备、实践指导教师、实习单位及临床实习、技能训练(包括竞赛)、技能考核等方面[6]。

近30年来,我国康复医学教育从数量上发展比较快,但从教育的质量上看,仍存在着“软实力”不足等问题,康复技术学历教育亟待进一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康复技术专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得到社会的认可,更应该加强专业学科建设,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规范操作方法,加强职业实践技能训练,真正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体现“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1]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的成就和面临新世纪的挑战[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1):28~29.

[2]卓大宏.我国康复治疗技术岗位任务分析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6):2.

[3]胡亚东.对我国康复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165~166.

[4]卓大宏.关于我国康复治疗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6):406~410.

[5]范秀英.以需求为导向改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康复治疗专业课程[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88~89.

[6]朱红华.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3):28~29

G526.5

B

1671-1246(2010)20-0097-03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康复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
法国普通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评介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制订探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