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淡中职卫校医学生物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2010-10-26易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20期
关键词:核型实验课染色体

易红

(甘孜卫生学校,四川 康定 626001)

浅淡中职卫校医学生物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易红

(甘孜卫生学校,四川 康定 626001)

医学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医学学科。在中职教学中,不断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是实施和完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提炼、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提高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培养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学生物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我校是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教学设备较为有限,加之学生大多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农牧区、县中学,存在学科基础知识脱节,基本技能差(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显微镜)的问题。现就加强学科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谈一些体会。

1 因材施教,做好学科教学计划工作

根据学校教学资源、每届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与实验教师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理论、实验授课计划(见表1),达成理论、实验并重的共识。

2 明确目标,做好学科前期教学工作

医学生物学是首先开设的医学专业基础学科,也是首先开设的专业实验课学科。教师要特别注重对这2个“首次课”的教学工作,因为它不仅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为学生学习后继专业基础、临床学科打下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

2.1 加强首次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

应充分发挥首次课的“首轮效应”,让学生明白教师已经对其学科基础知识有所了解。教师对学科理论授课计划、安排、深浅、层次等的介绍与处理,可以增强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兴趣;教师对课堂纪律的调控、要求等,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要适时导入医学生物学的教学目标,这对尽快地转换学生的专业角色,明确其作为医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理论素质与技能,明确其作为掌握学科知识、技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表1 三年制中职专业(护理、卫生保健、助产士等)学科理论/实验课相关章节教学计划(学时)

2.2 加强首次实验课教育教学工作

对首次身穿白大褂走进实验室的医学生,应注重发挥“首轮效应”,让学生能从中获得专业角色的确立,并提高职业意识;通过了解实验室规则,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和怎样做。由于多数学生从未做过实验,所以教师应作好对分组、座位、显微镜的安排工作;明确班干部的职责;做好实验用品的领取、归还工作;强调实验课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规范职业行为等。此外教师还有必要讲解怎样完成实验报告;交待并强调实验课的收尾工作等。让学生从教师的整体调配上,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责任意识,树立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科学实验态度,为以后实验课的有序进行打下牢固基础。

3 有机结合,做好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工作

教师应相互交流、听课,了解彼此的教学方法、重难点的设置以及在相关知识点上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等,这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巩固。

3.1 理论教学注重对相关知识点与学科技能的渗透

第九章节是教材的重、难点内容。理论教学中,应充分结合细胞学基础知识,讲解人类染色体及其畸变、疾病,并结合染色体制作技术等知识,让学生形成理论知识——实验分析——临床疾病等相关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在学科的有机结合中产生学科兴趣。这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重要一环,也为人类非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的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3.2 实验教学注重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巩固与渗透

人类非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是教材遗传学部分的一个重要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正常人体细胞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分组特征;掌握核型分析法等。

实验报告:人类核型分析。

为了使第九章(人类染色体与染色体病)理论知识与相关技能(人类核型分析)有机结合,巩固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素养,特对本实验的方法和形式进行了改进,并更好地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效果。

实验前准备:学生分组(8人一大组,2人一小组);照片“处理”(对下发染色体照片中的部分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数目、结构进行“破坏”,并标示出染色体号、畸变类型,其余为正常染色体照片);随机下发(2人一张,并共同完成一份核型分析)。

操作前达成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设计上,应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并增强核型分析与临床染色体疾病诊断关系的认识,从而达成DNA-基因-染色体-性状(疾病)之间的逻辑思维和必要的知识渗透与结合,使学生更加明确实验的目的与意义。

操作中达成技能目的:学生结合人类正常体细胞中46条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类型、分组、染色体畸变与疾病等知识,积极投入“照片”分析。体现大、小组间的充分合作、交流,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表达观点,并营造出积极、认真、互助的实验氛围和规范、有序的实验秩序。

实验教学效果:学生能结合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分析,准确判断,这充分展示了理论与实验的有机结合,一改过去“依样画葫芦”机械性地剪、粘、贴实验活动形式。正确书写核型:46,XY(正常男性);47,XX(XY),+21(先天愚型);45,X(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等,再也没有“千篇一律”(正常男性:46, XY;正常女性:46,XX)的核型报告。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职业技能与道德素养;提高了观察分析、动手操作、思考归纳、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目的性的能力有所增强。

4 相互兼顾,作好学科终结性评价工作

学科考试,是教、学的评价形式。对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进行考评,不能顾此失彼。尤其是显微镜操作技能,这对后期的学科(解剖、组胚、微寄、病理等)学习尤为重要。

4.1 在学科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中,体现理论、技能并重的理念

我校在学科单元测试中,要求理论与技能考题比例大致为7:3(分别渗透于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综合分析题型中)。通过测试,即时给予评价与补救,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综合判断分析能力,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学科终结性评价:以60%理论成绩+20%技能操作成绩+20%态度成绩为参照,进行综合考核,成绩在60分以上为学科达标。

4.2 注重对显微镜操作基本技能的考核

考核目的:主要了解学生对一般光学显微镜的低、高倍镜的使用情况;了解学生对精密仪器的爱护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学科知识、态度与技能。

考核方法:实验桌上相对放置数台显微镜(注意间隔距离),准备好考核观察标本片(洋葱根尖切片或血涂片等),每人1台显微镜。考核前分发考核表(见表2)并介绍规定,限时3分钟(完成操作后举手示意)。考核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在考核表上作好记录。

表2 显微镜操作考核表

考核评价:对成绩低于60分的学生,应择时进行辅导、补考,争取做到人人过关(本成绩与其他实验成绩,共占学科终结性评价的20%)。

总之,在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并扩展其知识外延;作好理论与实验相互渗透和良性互助,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G420

B

1671-1246(2010)20-0127-02

猜你喜欢

核型实验课染色体
SNP-array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胎儿超声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能忍的人寿命长
2040例不孕不育及不良孕育人群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全基因组芯片扫描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