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
2010-09-21李惠民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453000
李惠民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453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
李惠民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45300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确诊为UC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自拟益肠汤保留灌肠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7%,83.3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UC较单用柳氮磺吡啶好。
中西医结合;溃疡性结肠炎
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和工作节奏的变化,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已成为慢性腹泻常见的病因之一[1]。柳氮磺吡啶(SASP)目前是我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推荐的治疗剂量为4~6 g/d,但此剂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病人服药的依从性较差[2]。2002年~2008年本人应用柳氮磺吡啶(SASP)联合自拟中药益肠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2008年门诊及住院的UC患者72例,诊断参照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治疗标准[3]。所有入选病例均为经结肠镜诊断的活动期病人,且必须停用一切影响溃疡性结肠炎药物至少1周(包括激素、中药等)。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其中轻型41例,中型31例。治疗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1~47岁,病程4个月~8年,初发20例,复发16例;对照组36例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32.5~48岁,病程6个月~9年,初发22例,复发14例,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和结肠镜下炎症程度及范围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和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②有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者;③消化道肿瘤者;④有肠道切除手术者;⑤孕妇、哺乳期妇女;⑥精神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SASP)(上海信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片0.25 g)1.0 g口服,每日4次;治疗组在上述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肠汤保留灌肠。方药组成:党参、黄芪各15g,白芍30g,马齿苋30g,赤芍10g,黄连、黄芩、干姜各8g,红花、柴胡、葛根、丹参、白术、防风、甘草各10g。上方加水400 ml煎30分钟取液150ml。嘱患者睡前排空大便,取膝胸卧位,导尿管插入深度,直肠部位病变以10~15cm为宜,乙状结肠以上则插入20~30cm为宜,入液宜缓。病变广泛者顺序采取左侧卧位(降结肠)、平卧位(横结肠)、右侧卧位(升结肠)各 15分钟交替,乙状结肠以上者宜抬高臀部,每晚1次。10~15天为1个疗程,休息4天,可进入下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嘱患者休息,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食物,避免进食海鲜、乳制品及粗纤维等诱发加重的食物。用药期间记录症状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1周内复查结肠镜并作活组织学检查。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标准[4]:显效: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常规检查阴性,结肠镜检溃疡愈合,糜烂消失,黏膜大致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消失。大便常规检查阴性,结肠镜检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结肠镜检未见改变。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治疗6周后总的疗效比较,治疗组36例,其中显效27例(75%),有效6例(0.17%),无效3例(0.08%),显效率75%,总有效率91.57%;对照组36例,其中显效14例(38.89%),有效16例(44.44%),无效6例(0.17%),显效率38.9%,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比较 (n)
两组治疗前后腹痛、腹泻、粘液血便、里急后重等主要临床症状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1例出现恶心,1例患者诉灌肠后便秘,短时自行缓解;对照组1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头晕。均为轻微一过性,继续用药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3 讨论
UC是难治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隶属于中医的“肠澼、泄泻、肠风、痢疾”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损伤脾胃,或因情志伤肝,横逆犯脾,以致脾胃虚弱所致。治疗上则应补脾,祛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现代医学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SASP是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既往推荐的治疗剂量为4~6 g/d,分4次口服,但口服4~6 g/d的SASP,45%以上的患者开始服药时对药物不能耐受,但并非过敏反应,11%~43% 的病人出现不良反应,且与剂量呈正相关[3]。自拟益肠汤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升阳止泻;黄连、黄芩、葛根、马齿苋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芪甘温除热,补气摄血;红花、丹参祛瘀生新;柴胡理气健脾,与白术、防风同用,泻肝补脾,调和气机;白芍养血敛阴,治腹痛、止泻痢;干姜温中散寒,又防苦寒太过;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近年来,药物灌肠疗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一定疗效。经直肠给药,使药物直达病所,高浓度作用于病灶,药物通过直肠下静脉吸收,减少肝脏的首过效应,不经过胃与小肠,避免了胃酸、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提高生物利用度,既解决了患者服药的困难又能充分发挥药效。吸收更有规律,受到干扰更少,并且避免了胃肠道消化酶类对药效破坏,以及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而产生的胃肠道反应[5]。
我们采用SASP 1.0 g,一日4次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UC,避免了大剂量的SASP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因其无激素样毒副作用,无停药后反跳现象,故应用较为安全,特别对激素不能耐受者亦可试用。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UC较单用柳氮磺吡啶效果好。
[1] 江学良,崔慧斐.中国溃疡性结肠炎10128例报告[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9(8):869-73.
[2] 褚行琦.炎症性肠病的现代药物治疗进展.炎症性肠病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30-252.
[3] 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S].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
[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9.
[5] 吴眉平,舒洪权,赵琼.直肠栓剂的进展[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20(7):32.
10.3969/j.issn.1672-2779.2010.09.020
1672-2779(2010)-09-0031-02
201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