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现状研究
——以高等农业院校为例

2010-09-14郭孝平

体育科学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学时课程内容

郭孝平

(福建农林大学体育部,福建福州 350002)

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现状研究
——以高等农业院校为例

郭孝平

(福建农林大学体育部,福建福州 350002)

以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模式的5种类型为依据,分别对其课程内容设置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等球类项目依然是各类课程设置模式的主要内容;部分农业院校开设了发展类、地域性的特色项目,如定向运动、滑冰等;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体育课程在继续注重技术教学的同时,适当增加了理论知识与身体素质的学时比例。

体育课程;设置模式;课程内容

高等农业院校属于我国专业特色较强的高校,在学校建设、专业设置、学生生源等方面与其他高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专业的不断增加,其差异性逐步缩小。在高等农业院校中,公共体育必修课的课程内容设置与其他高校有无差异,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值得高等农业院校的体育工作者进行探讨。因此,围绕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现状,展开相关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立足于高等农业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的调查结果,依据划分的5种课程设置模式类型,比较分析了各类型模式课程内容设置的共性与区别,指出了今后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发展方向。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课程领域的论著,以及近十几年来我国有关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文献资料。

1.2 问卷调查法

向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26所高等农业院校体育教师发放问卷28份,回收26份,回收率达92.9%。其中有效问卷26份,有效回收率达100%。

1.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0和EXCEL2003等应用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模式的类型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整理统计分析,将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模式分为5类,即基础型、选项型、俱乐部型、选项附加型、综合型,但各类型课程设置模式之间没有绝对的划分,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内容交叉。

所调查的26所高等农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模式的具体类型情况如下:1)基础型,即一年级开设普修课,二年级开设选项课,共开设2年,包括西南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贵州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大连水产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等13所院校。2)选项型,即2年均开设选项课,无其他附加项目,包括中国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8所院校。3)俱乐部型,即依据学生的兴趣,自由选择项目,修满学分即可,共开设2年,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代表。4)选项附加型,即选项贯穿2年学习,同时依据学校的实际条件以及地理环境在各选项课中开设共同的项目,包括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5)综合型,即第一学期开设普修课,第二学期开始选项,第二学期之后的每个学期开学之前,学生可以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项,共开设2年,包括河南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

从统计结果来看,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模式以“基础型”和“选项型”的课程设置模式为主,采用2种类型课程设置模式的学校分别占总数的50%和30.8%;而选用“选项附加型”、“俱乐部型”、“综合型”的学校分别占调查学校总数的7.7%、3.8%和7.7%。

2.2 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各类型体育课程设置模式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

课程内容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而不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实施的媒介。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都要围绕课程内容的安排及其结果展开。体育课程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其课程内容选择既要考虑课程目标的实现,还要注重体育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可操作性,原则上以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实用性、兴趣性等为中心,同时要兼顾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如体育设施资源等,看其能否满足体育课程内容实施的需要。

与其他以知识性内容传授为主的普通课程相比,体育课程内容具有运动性、健身性、娱乐性、非阶梯性等鲜明的特点。体育课程内容的选用,不仅要考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知识、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体育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课程内容的交叉融合。各院校在设置课程内容时,要依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围绕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合,本研究对各类型课程设置模式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主要从2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课程内容中运动项目的开设情况;第二,课程内容中各模块的学时分配情况。

2.2.1 开设运动项目的比较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对采用“基础型”、“选项型”2种课程设置模式农业院校的体育课程所开设的运动项目分别进行帕累托分析 (见图1、图2)。依照帕累托分析方法,80%左右的选择项目均可认为是每种课程设置模式的基本开设项目,其他项目 (20%)为各课程设置模式在不同学校的具体表现。由于采用“选项附加型”、“综合型”课程设置模式的农业院校各只有2所,所以在判定基本开设项目时,以其共同开设的项目为准,不同的均列为其他项目(见图3、图4)。而采用“俱乐部型”课程设置模式的院校只有山东农业大学1所,所以不对该模式进行基本项目和其他项目的分析。

表1是有关4种模式类型开设基本项目与其他项目的统计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从开设的基本项目看,传统的高校体育优势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等球类项目依然是各类课程设置模式的主要课程内容,而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也出现在各类模式的基本项目中。从开设基本项目的数量看,以“选项型”开设的项目居多 (12项),“基础型”次之 (11项),然后依次为“选项附加型”(9项)、“综合型”(17项)。从开设其他项目的特色看,“选项型”课程设置模式中部分院校开设了一些发展类项目,如定向运动;“基础型”课程设置模式中开设了一些地域性特色项目,如东北地区部分农业院校开设了滑冰类运动项目;各类模式所开设的其他项目中,还出现了一些休闲体育运动项目,如轮滑、瑜伽等。

图1 “基础课型”开设的选项项目的帕累托载集图

图2 “选项课型”开设的选项项目的帕累托载集图

图3 “选项附加型”开设选项项目的统计情况图

图4 “综合型”开设选项项目的统计情况图

总之,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体育课程所开设运动项目的数量还是处于比较少的状态,开设项目的特点以基本类课程为主,发展类课程为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三自主”的实现,即学生自由选择项目、自由选择教师、自由选择上课时间。另外,从上述运动项目开设情况的统计分析还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在体育课程内容选择上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其专业特色。

在选择和组织体育课程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到体育课程目标,还要考虑到体育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可接受性[1]、学生和社会的实际以及与学校整个教育目的的一致性。课程内容选择以基础性、实用性、科学性为原则,充分考虑各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需求紧密相连,使其更具有灵活性和弹性[2]。高等农业院校主要以培养农业类人才为主,学生毕业后多数要致力于农业开发与农村建设,拥有强健的身体尤为重要。因此,高等农业院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在注重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在运动项目的开设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一些与农业发展较为密切的体育运动,如越野跑、定向运动、野外生存、登山等。

表1 各类型课程开设的基本项目与其他项目的比较情况

2.2.2 课程内容各模块学时分配的比较分析

体育课程内容是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毛振明指出:“体育教学内容是那些以体育教育为目的,以身体练习、运动技能学习和教学比赛等为形式,经过组织加工后的,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运行的内容的总称。”[3]根据上述理解,结合新 《课程纲要》中的相关规定,将体育课程内容分为3个模块,即理论知识模块、运动技能模块和身体素质模块。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体育理论知识内容逐渐受到重视,在《纲要》中明确提出:“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 (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与健康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4]。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各种体育课程设置模式课程内容各模块的学时比例基本上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从图5的各项数据可以看出:在各类型课程设置模式中,“俱乐部型”、“选项附加型”、“综合型”3种模式类型的课程内容各模块的学时比例基本上控制在1∶6∶3的范围内,“基础型”模式类型重视身体素质练习, “选项型”模式类型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在理论知识模块,只有“选项型”课程设置模式的学时比例低于8.7%,其他类型模式均在10%以上,控制在10%~13%之间;在运动技能模块,以“选项型”课程设置模式的学时比例最高,达70.8%,“基础型”模式学时比例最低,仅54.6%,其他类型模式的学时比例均在60%左右;在身体素质模块,“基础型”最高,达到35.3%,其他各类型模式均在20%~30%之间。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体育课程在继续注重技术教学的同时,适当增加了理论知识与身体素质的学时比例,但从总体看,理论知识的学时比重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图5 各类模式课程内容各模块学时比例情况

体育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目前体育课的教学以技术教学为主,但学生有关体育理论知识的缺乏,也使得运动技能的掌握及其熟练程度受到影响。这种理论知识学时与身体实践练习的矛盾,从目前学生体育运动技术大多数偏差、身体素质下降、健康课程运动知识匮乏的现状得到验证。围绕课程内容模块的学时比例问题,在对专家的访谈调查结果表明,体育课程应以技术教学、身体练习为主,同时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认为理论知识、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这3个模块较为合理的学时比例为2∶5∶3,因此适当提高理论知识学时数成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发展的趋势。

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课程内容的3个模块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理论知识是先导,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是进行科学锻炼、自我健康运动的前提;运动技能是手段,是进行健康运动、身体锻炼的实践方法;身体素质是保障,可以保证健康运动得以顺利进行。因此,要依据《纲要》精神,围绕体育课程目标,结合社会对人才体育能力的需要,注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对高等农业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选择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课程内容各模块的学时比例,进而构建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

3 结论与建议

1)各类型体育课程设置模式均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等传统球类项目;健美操等新兴运动项目也属于基本项目开设范畴;“选项型”模式开设的基本项目最多;定向运动等发展类项目出现在“选项型”模式中;“基础型”模式开设了一些地域性特色项目;各类模式所开设的其他项目中,出现了轮滑、瑜伽等休闲体育运动项目。

2)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体育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运动技能、身体素质3个模块;在各类型体育课程设置模式中,3个模块的学时比例基本上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 “俱乐部型”、 “选项附加型”、“综合型”3种模式的学时比例控制在1∶6∶3的范围内,“基础型”模式重视身体素质练习,“选项型”模式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

3)加强各高等农业院校之间的地域性合作交流与研究,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探讨农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发展取向;转变教育观念,结合先进的学校体育思想,根据学校和社会体育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设置高等农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确定课程目标,构建较完善的课程结构体系。

4)各高等农业院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充分体现农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特色。建议在课程内容选择中,考虑农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增设一些有针对性的运动项目,如越野跑、定向运动、登山、野外生存等。

[1]王丽.对安徽省部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状况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5):1670-1672.

[2]丁素文,闫双挪,李艳霞,等.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2): 45-48.

[3]毛振明,毛振纲.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3.

[4]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1992.

[责任编辑江国平]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Establish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Agricultur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GUO Xiao-ping
(Department of P.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Based on the five types of curriculum offering model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agricultur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establishment of them is analyzed comparatively.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in content of each type of curriculum model is ball games project including basketball,volleyball,soccer,ping-pong,tennis. Some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et expansibility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project,such as directional motion and ice-skating.Sports curriculum of the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continues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technical teaching,at the same time,study period proportion of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he physical quality is increased suitably.

curriculum of P.E.;offering models;curriculum content

G 807.4

A

1007-7413(2010)03-0108-05

2010-05-26

郭孝平(1976—),男,福建平潭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学时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三农”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