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
2010-09-14师聪红汪剑威路雅宁
师聪红 汪剑威 路雅宁
椎动脉由于其位置较深、解剖结构复杂、功能相对重要、涉及范围较大,而且受到基础研究和影像学等多方面的限制,因此以前对该部位病变确诊较困难,故手术大、成功率低并且死亡率也很高,曾一度被认为是“手术禁区”,但随着影像诊断、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颅底外科研究的不断深入,椎动脉病变手术治疗也逐渐成熟,在神经外科领域发展最为活跃和迅速,对椎动脉的显微解剖学研究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3]。
受椎动脉系统供血的组织主要有脊髓、脑干、小脑、大脑枕叶及迷路等,也包括周围的多组神经根,椎动脉的受压和病变会引起严重的症状及临床综合征[4-6]。该区域可发生影响机体功能的一系列病变,如血管性、肿瘤性、退行性、先天性及创伤性等疾患,因此对其治疗目前仍然是神经外科最具挑战的手术之一。国外学者Duret[7]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对椎动脉进行了显微研究,此后也有学者对其进行了诸多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本文针对椎动脉及其相关结构进行显微解剖测量,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10%福尔马林溶液(上海科兴生物有限公司)、60%酒精(内蒙古医学院制剂室)、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器械(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外科提供)、高速磨钻(上海唯科工具制造公司)、XTS-3手术显微镜(中国镇江光学仪器厂)。
1.2 实验材料 成人连颈头颅湿标本5例,男4例,女1例,均无明显的颅内和颅颈病变,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均为内蒙古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
1.3 椎动脉的观察测量 椎动脉颅内段的观察与测量,首先对椎动脉形态及走行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然后对其外径进行测量、记录。
1.4 统计分析 将数据录入Excel及SPSS13.0软件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表示;组别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确立检验水准为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标本取脑后,进行了两次椎动脉的观察与测量(血管灌注前与灌注后),经过预实验证实,血管灌注后操作更加直观、简洁、准确,因此本文所用测量数值,均为血管灌注后数值。
椎动脉颅内段的走行 椎动脉(VA)自寰枕关节内侧穿硬脑膜入颅后(此为椎动脉的第四段(V4),行向内上方,在桥延沟平面与对侧椎动脉汇合,称基底动脉。椎动脉第三段在进入寰枕后膜的位置距正中矢状面左为(16.40±1.36)mm,右为(16.12±1.26)mm。VA硬脑膜下最宽处间距(24.66±3.62)mm,范围在(21.2~30.6)mm。V4的左侧外径平均为(4.02±0.83)mm,右侧外径平均为(3.95±0.93)mm,V4的左侧长度平均为(3 6.03±8.92)mm,右侧长度平均为(37.98±7.26)mm。经t检验,P值均大于0.05,左右侧椎动脉的外径和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椎动脉颅内段观测结果(mm)
3 讨论
近些年来,神经外科学、影像学以及颅底解剖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尤其对于颅底外科的显微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椎动脉是后颅窝重要结构,其常见病变为椎动脉顶端动脉瘤,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大约为50%左右。位于后颅窝的椎动脉包括椎动脉颅内段及其分支,分支主要有小脑后下动脉、脊髓前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等。因此对其解剖结构的准确掌握,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疗效的关键。
椎动脉(VA)穿硬脑膜入颅后,为椎动脉颅内段(V4),行于延髓和后组脑神经腹侧,向内上方走行,在桥延沟平面与对侧椎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两侧椎动脉在穿过硬脑膜时的最宽间距在(20.1~31.2)mm范围之内,如果在术中要切开硬脑膜,则侧方安全距离应为10.05 mm左右。也有文献报道,其两侧方的距离左侧(12.39±3.29)mm,右侧(12.42±2.52)mm,所以认为在中线两侧之间12.15 mm范围内才是安全的,该结论大于本实验结论,原因可能是考虑到了枕下海绵窦的存在。
4 结论
4.1 椎动脉及分支在临床应用中有重要意义。
4.2 寰椎横突作为重要标志,在辨认椎动脉中起到重要作用。
[1]Fine AD,Cardoso A,Rhoton AL Jr.Microsurgical anatomy of the ext-racranial-extradural origin of the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J Neurosurg,1999,91(4):645-652.
[2]Akar ZC,Dujovny M,Slavin KV,et al.Microsurgical anatomy of theintracranial part of the vertebral artery.Neurol Res,1994 Jun,16(3):171-180.
[3]李旭光,曾司鲁.国人脑动脉系统的研究(Ⅳ)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 解剖学报,1982,13(1):1-7.
[4]张元鑫,王福,张奎启.舌咽、迷走神经的动脉供应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口腔医学研究,2003,19(2):127-129.
[5]张奎启,王福,张元鑫.面神经根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3):203-205.
[6]王福,张奎启.三叉神经根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口腔医学纵横杂志,2000,16(3):184-186.
[7]Duret H,Rcehers.Anatomiques sur Iacireulation de I’encephale Arch phy-siol.Norn Patho1,1874,2(l):6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