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玉屏风散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通气功能影响
2010-08-27李大军苑惠清刘红旭
李大军 苑惠清 刘红旭 祝 勇
加味玉屏风散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通气功能影响
李大军 苑惠清 刘红旭 祝 勇
目的观察加味玉屏风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患者4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口服茶碱缓释片、盐酸氨溴素片并吸入异丙托溴铵,治疗组加用加味玉屏风散;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检测通气功能。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通气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结论加味玉屏风散能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症状,改善通气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虚 肺通气 加味玉屏风散
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s,COPD)是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呈渐进性发展,并且伴有肺部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的炎症反应[1]。COPD在我国也居疾病负担首位,因COPD致残人数达500万~1000万/年,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针对COPD的治疗刻不容缓,尤其是稳定期如何减少发病至关重要。笔者近年采用加味玉屏风散治疗COPD稳定期49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呼吸科门诊患者49例,西医诊断标准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版》[1]、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执行。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味玉屏风散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9例,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 55~82岁,平均(62.00±8.61)岁;中度 20例,重度9例。对照组20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52~79岁,平均(61.12±8.12)岁;中度 16 例,重度 4 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口服氨茶碱缓释片、盐酸氨溴素,吸入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有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组同时给予加味玉屏风散:生黄芪30g,党参30g,炒白术 10g,茯苓 15g,陈皮 12g,法半夏 9g,生甘草6g,防风12g,仙茅9g,淫羊藿9g,金银花30g,虎杖20g。每日1剂,由我院中药煎药室采用全自动煎药机代煎为每包200mL,每次1包,每日2次温服。均以90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喘促气短、咳声低弱、易患感冒、久咳不愈、自汗、恶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治疗前后检测FEV1、MMEF、PEF,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测定肺功能,选择最大第1秒呼出气量(FEV1.0)、最大呼吸中期流速(MMEF)、最大呼气流速(PEF)作为观察指标,由同一操作人员,于晨间完成。
1.4 疗效标准 以积分法评定疗效。计分方法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肺气虚证症状分级量化表,按无、轻、中、重分别计 0、1、2、3 分。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 <30%。计算公式 (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χ2检验及 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症状变化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比较(分,±s)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症 状喘促气短n咳声低弱易患感冒久咳不愈自汗恶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29 20 29 20 29 20 29 20 29 20 29 20 29 20 29 20 29 20治疗前2.75 ± 0.38 2.76 ± 0.34 2.59 ± 0.29 2.61 ± 0.26 2.48 ± 0.19 2.51 ± 0.18 2.47 ± 0.23 2.45 ± 0.22 2.84 ± 0.36 2.82 ± 0.37 2.87 ± 0.29 2.85 ± 0.28 2.79 ± 0.35 2.78 ± 0.37 2.88 ± 0.29 2.85 ± 0.27 2.86 ± 0.38 2.87 ± 0.39治疗后1.20 ± 0.31*△1.71 ± 0.29*1.15 ± 0.25*△1.59 ± 0.32*1.08 ± 0.23*△1.52 ± 0.22*1.21 ± 0.16*△1.54 ± 0.18*1.10 ± 0.27*△1.98 ± 0.28*1.08 ± 0.21*△1.89 ± 0.22*1.21 ± 0.28*△1.58 ± 0.29*1.05 ± 0.23*△1.78 ± 0.25*1.03 ± 0.21*△1.82 ± 0.22*
2.3 两组治疗前后通气功能比较 见表3。治疗前后两组肺通气功能均有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 <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EV1、MMEF、PEF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EV1、MMEF、PEF比较 (±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n=29)对照组(n=2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EV1.0(L)1.45 ± 0.41 1.44 ± 0.47**△1.49 ± 0.38 1.47 ± 0.51 MMEF(L/s)0.78 ± 0.36 0.89 ± 0.35**△0.76 ± 0.29 0.75 ± 0.37 PEF(L/s)2.25 ±1.67 2.56 ±1.71**△2.30 ±1.80 2.15 ±1.85
3 讨论
COPD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属中医学“咳嗽”、“喘证”、“肺胀”范畴。COPD稳定期多以本虚证为主,主要表现为肺脾肾虚。从慢阻肺的发生发展及其病机特点来看,气(阳)虚是其本虚的关键,无论在急性加重期或临床缓解期都可兼见,虽发作时标实为主,缓解期本虚为主,但从病机演变总的趋势衡量,愈发必致正气愈虚。目前许多研究表明,肺气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肺气虚证的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较正常人低下。从中医角度讲,肺气虚,则肺宣发卫气和输布精气功能减弱,致卫表不固,外邪入侵。加味玉屏风散组方中黄芪补气实卫固表,白术健脾补气而壮肌腠,以助黄芪益气固表之力,防风本为风药,善走全身皮表;黄芪得防风而固表之功更为增强,且疏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可祛全身之风邪而不伤正;三药相合,黄芪固表而外要所为,白术固里而内有所据,防风遍行全身,既祛已有之风邪,又防再来之风邪,表里皆固,风邪不得入侵,共为君药。党参健脾补气,茯苓渗湿健脾,甘草和中益脾,陈皮、半夏燥湿除痰,共奏培土生金之力,为臣药。仙茅辛温,温肾壮阳;淫羊藿心甘温,温补肾阳,两药相合,温运肾阳,从而达到健脾补肺之功,为佐药。金银花甘寒,具有清热解毒之功,虎杖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泻下的作用,两药相合既能防止温补太过化热,又能治疗COPD痰湿蕴久化热,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培补脾肾以补益肺气,恢复肺气宣肃、治节之功;同时淡渗健脾、燥湿祛痰、苦寒清热,以防痰湿蕴阻肺经影响肺气的布散,从而明显改善喘促气短、咳声低弱、易患感冒、久咳不愈、自汗、恶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症。
MMEF是反映小气道疾病比较敏感的指标。小气道病变一般认为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早期表现,MMEF降低说明小气道通气功能障碍,而FEV1.0、PEF的降低说明其肺功能障碍已由早期的局限于小气道波及到大、中气道,此时肺泡组织弹性进一步降低,因而肺泡压降低,使流速变小,同时由于管腔的痉挛狭窄,亦使流速减慢,可以反映COPD严重程度,也间接反映了呼吸肌的情况。呼吸肌疲劳是慢阻肺患者呼吸急促、表浅和“动则喘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减缓呼吸肌疲劳的进程,控制和阻断呼吸肌的萎缩,对慢阻肺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组患者MMEF、FEV1.0和PEF均低于正常,反映其大、中、小气道均存在通气功能障碍。使用解痉、化痰、扩张支气管药物后,均能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从而缓解气短、咳嗽、气促等症状,加用培土生金的中药加味玉屏风散颗粒后其改善作用更加明显。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呼吸肌疲劳与肺脾气虚关系密切,根据“脾主肌肉”和“肺主治节”的理论,在治疗过程中及早介入,见肺之病先实脾,通过“补土生金”和“补益宗气”可以延缓和控制呼吸肌疲劳的发生和发展,这应该是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着力研究的方向。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90-392.
R563.9
B
1004-745X(2010)10-1679-02
201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