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四年级开设临床应用解剖学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2010-08-25姚震陆富生卢敏刘浩郭忠仁程玉泉
姚震,陆富生,卢敏,刘浩,郭忠仁,程玉泉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洛阳 471003)
在大学四年级开设临床应用解剖学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姚震,陆富生,卢敏,刘浩,郭忠仁,程玉泉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洛阳 471003)
本项目目的在于通过调研及试讲,对本科生临床应用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建议方案,为在大学四年级第8学期开设临床应用解剖学选修或必修课探索其可行性。
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内容;本科教育
1 项目立意 我国临床应用解剖学发展迅速,但系统开设临床应用解剖学课程的院校并不多。临床应用解剖学在我国医学院校的开设形式有几种。多见的是将临床应用解剖学的内容穿插在人体系统解剖学或局部解剖学课程之中。这样做不改变现有的课程体系,教师也可灵活地选择讲课内容。但这种做法也有明显的缺陷。一、它不系统,零打碎敲,教师的随意性较大。二、由于解剖学课程一般开设于大学一年级,而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临床知识却几乎是一片空白。学生并不容易把基础知识和临床联系起来。这种穿插讲授的方法实际效果并不太好。有的院校已正规地讲授临床应用解剖学,自成一门课程,有专用的教材,一般有数十个学时,但讲授对象以研究生为主。有的院校开设临床应用解剖学课程自成体系,直接把属于基础课程的局部解剖学、组织学等与属于临床课程的手术学、放射诊断学等相整合。非常系统,水平很高。但这涉及到课程体系和人员管理体系较大的更动,并非容易做到。
我校本科生解剖学课程开设于大学一年级,以系统解剖学为主。未开设局部解剖学课程。根据我们日常了解,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学生普遍有基础课程知识的淡忘。特别是人体解剖学,到五年级进入临床实习时其内容多有遗忘,给临床实习尤其是外科的实习带来不少困难,影响学生的实习质量。实习阶段的学生多希望开设临床应用解剖学课程。分析国内其他院校的做法后,我们试图在大学四年级第8学期开设《临床应用解剖学》选修或必修课,以起到拾遗补缺之作用,同时也为基础课程与临床实习发挥衔接和过渡作用。
2 方法 首先我们对开设临床应用解剖学课程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都是临床医学专业,部分学完或全部学完了外科学等临床课程。共计60人,分成大四(29人)和大三(31人)两组。结果见表1。参考调查情况我们设计了对应的临床应用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然后进行了24学时的试讲。
3 结果
3.1 问卷调查情况
表1
3.2 设计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掌握实习生基本手术操作的相关解剖知识,熟悉手术的主要步骤。
计划学时:理论24~30学时。
学分:1.5~2.0
内容:针对临床医学本科生在实习阶段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手术操作讲解相关的临床应用解剖知识。具体选择如下。
①胸膜腔穿刺(引流)、腹膜腔穿刺、椎管穿刺、膀胱穿刺、心包穿刺、骨髓穿刺、上颌窦穿刺、心内注射的相关解剖结构。
②气管切开、大隐静脉切开和胸腹壁常用切口的相关解剖知识。
③阑尾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相关解剖知识,胃大部切除术、胆囊摘除术、胆道取石术、剖腹产术、子宫全切术、输卵管结扎术、乳腺癌根治术的相关解剖结构。
④颅内高压、尿道损伤的相关解剖结构。
⑤心脏介入手术的相关解剖。
3.3 试讲情况
2009上半年(2005级的第8学期),我们以系列讲座形式进行了试讲。每次3学时,讲1~2个主题。共进行了8次。累计听讲人次逾千,每次人数在130左右。讲座的时间在19点半~22点。所用教室容量40人。在这个时间段及这样容量的教室情况下,学生们听讲的积极性大大超过我们的预计。每次开讲前1小时已经有十余名学生在门口排队等候,开讲前半小时教室内已爆满,窗台上都坐上了人。还有几十个学生只能站着听讲。听课的学生大三大四年级均有,大四人数为多。
试讲时我们依照常规先讲相关手术的局部解剖,再讲解手术的主要步骤,最后放映手术录象。讲手术的主要步骤时我们特别注意要让学生在每一个步骤中都弄懂并辨认清楚其解剖结构,这是讲座的目的。手术只讲主要步骤,至于手术细节要酌情处理。比如用几号缝线之类问题就省略之。但有些细节牵涉到重要的解剖结构就要讲清楚。比如胆总管探查引流术中,在切开胆总管之前,要先用细针穿刺,肯定有胆汁抽出才能切开。这一细节牵涉到辩识肝门静脉及异常的肝右动脉或肝总动脉,就要强调学生注意。放映手术录象过程中教师要首先注意引导学生认清方位,也就是摄象者是从哪个方向拍摄的,以利学生分辨各手术结构的方位。其次,手术录象因受角度、光线、出血及器械遮挡的影响有时会使人看不清手术视野。必要时需暂停录象来具体指点所见结构。
4 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统计数字和我们的日常了解基本是一致的。绝大部分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时解剖知识的遗忘程度较严重;所有接受调查的学生都对开设临床应用解剖学课程感兴趣。这一点在我们后来进行的试讲中又得到了验证。学生们听讲的积极性大大超过我们的预计,堂堂爆满,不少学生只能站着听讲;73.33%的学生挑选在大四阶段开设临床应用解剖学课程,这与我们课题设计是一致的;在课程的开设方式上61.67%的学生选择了必修课,这和我们预想的开课形式——选修课不同,也和我们的事前估计大不相同,我们原以为学生会倾向于讲座方式,它比较自由也不用考试。选择必修课方式说明学生在学习了临床课程之后充分体会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和重温基础课程的必要性,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在“你认为由谁讲解临床应用解剖为好?”的问题回答上,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三学生的多数(58.06%)选择临床课教师,而大四学生的多数(68.97%)则选择了解剖课教师。两年级合并则过半同学(55.00%)选择解剖课教师。我们认为这反映了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对知识渴求的不同心态。大三的学生刚刚接触临床课程,充满好奇。急于进一步更多地了解怎样看病?怎样治病?怎样做手术?所以会选择临床课教师。而大四的学生有了心理的回归。他们学完了临床课程,深深体会到没有扎实的基础课程知识的支持,学习临床课程必然困难重重。所以他们迫切需要温习各种基础课程的知识,也就选择了由解剖课教师来讲课;在临床应用解剖学课程开设的学时问题上。多数同学(76.67%)的选择在20~30学时之间,这也与我们课题预设是相符的。最后在“你认为临床应用解剖的内容分配怎样为好?”的问题回答上,多半同学(56.67%)选择了“手术步骤为主,辅以解剖”。这看来与过半同学(55.00%)选择解剖课教师讲课有一定矛盾。我们分析认为是学生忽略了临床应用解剖学毕竟是解剖学而非手术学这个前提。但这也敦促教师必须紧密地联系手术来讲相应的解剖知识。这就要求讲课的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临床经验。
我们的课题是专门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本科生而设计,这是我们课题的一个特色。即不仅讲授对象是本科生而且讲授内容是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手术操作之相关解剖知识。拟开课的时间选择在大学四年级第8学期是我们课题的另一个特色。这个时间段是一个很重要的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时期。也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良好时机。
5 结论 经过前述的调查、设计及试讲,我们认为在大学四年级第8学期开设《临床应用解剖学》选修课或必修课是完全可行的和深受学生欢迎的。课题方案中的讲课内容适合将要进入临床实习的本科生。它以本科生实习阶段的教学大纲为参照,难易程度及内容广度把握恰当。它没有一味追求大而全的讲课内容,学生乐于接受。
[1]丁自海.护理应用解剖学学科建设的研究进展与思考[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6):1-2.
[2]张志英,张传森,党瑞山,等.研究生《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实施[J].解剖学杂,2009,32(2):277-278.
[3]范锡印,付升旗,刘恒兴.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形式及方法的探索[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5,13(4):68.
河南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7Y-044)
作者E-mail:yaozhen1107@yahoo.com.cn
姚震(1964-)男,江苏常州人,讲师,主要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