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如何做到与时俱进
2010-08-15张全波
张全波
(川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四川南充 637000)
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如何做到与时俱进
张全波
(川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四川南充 637000)
“与时俱进”学说起源于1910年初,蔡元培撰写《中国理论学史》,针对清朝末年中国思想文化界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局面,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指出“故西洋学说则与时俱进”。他把散见于中国古书中的“与时偕行”、“与时俱化”、“与时俱新”等激励人的说法概括综合为“与时俱进”。其释义有①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和发展。②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是医学院学生接触最早、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只有学好解剖学才能为以后的临床各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适应飞速发展的临床医学工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同样面临着知识的创新。因此,如何在教学中贯穿与时俱进的思想,把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1 当前解剖学教学尚待改进的状况
医学中大量的词汇均来源于解剖学,内容繁杂,专业名词多,难记忆等特点,加之人体解剖学课程大多安排在一年级,学生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学习,其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尚未得到完全转变及掌握,导致部分学生感觉到内容枯燥、抽象、理解困难,从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有厌学心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1 教学模式
教学中包含着教与学两方面的默契,教学质量的体现也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互动的结果。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由教师一人授课,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而轻视或削弱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注重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无意中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而在实验课上,学生习惯于依附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操作,把学习当做任务来完成,缺乏探索的欲望,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1.2 教学方式
以往教学是“一本教案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课堂上满堂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虽然一些院校也应用了多媒体课件,但部分课件没有经过精心准备,几乎就是以往板书的电子版,缺乏新意,很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同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应该准备不同侧重点和深度的课件,讲授的方式、涉及的相关知识点也是不相同的。部分教学人员准备一套课件后,即用于不同层次或者方向的学生,甚至多年反复使用,导致学生感觉难易不适中,甚至抓不住重点,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1.3 教学内容
解剖学由于自身的学科特点,多年来,内容上没有太多的变动和发展更新,容易给教师一种“解剖学教学内容是一层不变”的错觉,在教授几次课程后,觉得研究完全掌握了知识点,上课之前就不需要再备课,也不再关注学科的发展情况,导致眼界越来越窄,知识越来越陈旧,慢慢就对教学就失去激情。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不能做到除了在掌握本身学科知识点外,还对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的知识的了解,导致在教学中教学目的不明确,与临床联系不紧密,学生不知道学习该知识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完全为了学习该知识点而学习,死记硬背,缺乏兴趣。
2 运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和解决以上问题
2.1 加强学习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所以说学生“自为研索”能力的强弱,在一定情况下,决定了教学效率的高低,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会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获取知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摄取型,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质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在教学中非常流行并且效果肯定的是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这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学生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如:图书馆、电脑学习软件、文献检索系统、解剖学VCD、模型以及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自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PBL讨论课中扮演3个角色:资源的提供者、评价者和促进者,基于问题学习的指导者与传统的教师相比,应该表现为更多促进、较少教导、更多指导、较少直接教学,并且教师的指导或促进是持续的、局部的、管理性的,它要求师生之间全面的互动,甚至每项活动都是师生完全互动的结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彻底。
2.2 转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核心行为,即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只能在教师的监督下学习;教师决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进程乃至结果和质量,学生则只能彻底地接受考试和评价。然而,教师的这种经典的角色行为随着教学的改革正在慢慢的发生改变。现代教育技术思想中所提倡的“求实、求新、求活、求精”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师生互动加强。①通过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先提出一些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些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解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又能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②要求学生参与到电子课件的制作中来,通过制作课件,使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同时加强了师生关系。有些相对简单的内容部分,可以邀请某位同学充当教师角色,学生自己备课,做课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对其讲授内容正确性及深入程度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对于其中重要的或者没有讲清楚地知识点进行二次讲解。通过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③章节内容讲解完后,同学们回忆自己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与该章节内容相关的临床疾病,教师诱导学生通过解剖学结构特点对临床疾病的表现进行分析解释。通过现实客观的病例来反向复习解剖学知识,让平面的知识点立体起来,加强学生的记忆,并提前将解剖学与临床知识进行衔接。
2.3 丰富教学方式,充实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科技手段的引入为传统人体解剖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令人耳目一新。除了传统的板书、挂图和教师的讲课外,还可以增加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载体,使原本抽象的内容更加直观化、形象化,便于理解,有助于记忆。多媒体可以很快地调出各方面的信息,有选择地应用于教学,可实现医学课程之间的内容交叉,有利于医学知识的融合,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由于学术前沿的内容不断更新,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尽量与之同步,虽然解剖学本身内容的变更上缓慢,但是与之相关的学科发展迅速,如近年数字医学的蓬勃发展,通过三维重建使解剖结构更加立体、生动,并能够多平面、多角度进行观察,实现了从二维平面图片到三维立体结构的转变;临床外科中各种手术方式优化和变更,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病患创伤。这些术式的变革需要解剖学知识作为基础,解剖学教师在关注本学科发展的同时,还应该了解临床相关学科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又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既能体现出解剖学重要性,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所学知识点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实用。
总之,随着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强医学生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解剖教师必须顺应形势对解剖教学做出调整,不断提高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在教与学的道路上不断的寻求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为优秀的医学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