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
——现实主义的泛化

2010-08-15梁明

红河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多元发展

梁明

(红河学院院办,云南 蒙自 661100)

多元
——现实主义的泛化

梁明

(红河学院院办,云南 蒙自 661100)

现实主义在经历了当代文学近60年的演变之后,表现出多元发展的泛化特征,同时这一时代特征正是现实主义迈向广阔道路的显著标志。

现实主义;多元;泛化

新时期文学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进入到了一个稳定、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在各种文化交融、碰撞、互补的广阔平台上,文学转型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文学已从原先重大而统一的时代主题所涵盖的时代精神走向的束缚中突围出来,即从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所提出的“共名”文化状态的制约中进入到价值多元、共生共存的“无名”文化状态。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也面临着现代意识的渗透、影响,而且,现实主义也决非是僵化、顽固的独立王国,在不同时代的思想理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它也曾经历过古代朴素的现实主义、古典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等不同阶段。现实主义总是在发展中不断分化、变异和更新。由于思想内涵和手法的不同、还产生了魔幻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等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因素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因此,九十年代现实主义的也必然在社会、文化等现实因素的驱动下,发生变异、更新,呈现多元共存的发展态势。但要着重指出的是,现实主义的变异更新并非全盘否定、抛弃现实主义的本质原则,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在与种种创作方法的碰撞对接中,通过汲收改造、借鉴充实,进一步增强自身活力,丰富自己的内涵,体现时代色彩。

复旦大学淡蓓芳教授提出的九十年代是以“文学回归自身”作为标记,她认为从九十年代起,文学将成为逐渐与五四新文学传统产生距离的时代、但在五四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朝着更符合文学本身特征的方向走上更新阶段。她继而指出“就中国的特定环境而言,这一倾向实际也就意味着进一步追求人性的解放和直面复杂的人生——包括人在当今的生存困境及所担负的环境的重压”[1]这段话给人的启示是,其一,当代文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入文学的转型期,加快了文学回归自身的步伐。其二,文学将进一步坚持现实主义的原则直面复杂的人生。其三“追求人性的解放和直面复杂的人生”依然是文学传统的核心,但其内涵和外延已不断深化和扩展。

仅从九十年代以来小说创作的实际状况看,代表国家主流意识、表现重大而统一主题的作品虽然存在,但不过是坚持传统观念的作家在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中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如反映时代主旋律的小说,包括红色经典和反腐作品。但我们很难用诸如“伤痕”、“反思”、“改革”、“寻根”这样的概念对此一时期的小说创作作宏观单一的总体概括。仅从创作形态看,正如陈思和教授在其《无名和共名》一文中分析指出的那样,除上述代表知识分子传统的文学形态之外,还有自觉在民间文化中寻求新的审美形式和价值意义的民间立场写作的文学形态,如张炜及其代表作品《九月寓言》等;有置身于社会边缘,坚持以个人的感情世界为视角表达与社会尖锐对立的个人创作形态;如新生代作家的作以及表现知识分子生命悲壮的创作形态等等。陈思和的概括分类不外乎是对其“无名”论点作进一步的阐释,但确实也是对九十年代文学呈现的价值多元,共生共存状态的科学描述。

多元性表现在不同艺术风格、不同思潮流派、不同作家作品、不同艺术可能性在独立、自由、健康地孕育、生长和走向成熟。九十年代以来的小说创作态势就是有力佐证。这一时期可称之为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繁荣期,主旋律长篇小说、新潮长篇小说、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新生代长篇小说争相绽放,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洋洋大观。仅以不受文坛过多关注和常遭市场冷落的新生代长篇小说为例就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热闹状态。对此山东师大文学院的吴义勤作过具体分类:

“在我看来,新生代长篇小说整体上主要呈现为四种形态:一是以曾维浩的《弑父》、须兰的《千里走单骑》、艾伟的《越野赛跑》、麦加的《解密》等为代表的具有强烈寓言色彩和超现实意味的小说;一是以李洱的《花腔》、红柯的《西去的骑手》、艾伟的《男人同志》、韩东的《扎根》等为代表的把‘现实’与‘历史’进行‘互文’处理,具有某种新历史小说特征的文本;一是以刘志钊的《物质生活》、王芫的《什么都有代价》、朱文的《什么是垃圾,什么是爱》、戴来的《我们都是有病的人》、徐坤的《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等为代表的近距离书写欲望化的生存现实,宣泄生存之痛和世纪未情绪的小说;一是以叶弥的《美哉少年》、何大草的《刀子和刀子》、魏微的《一个人的微湖闸》、王彪的《越跑越远》等为代表的反应‘成长’主题的小说。四种形态的小说虽然题材有异,故事蕴涵不同,叙述风格迥异,但是在对‘世界在崩溃’这一主题的表达上土却有异曲同工之妙、……。”[2]

如果我们用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来观照上述陈思和的四种创作类型和吴义勤的新生代长篇小说的四种形态,不难发现,现实主义的精神因素依然存在于作品之中。陈思和认为他提出的前三类作家的创作形态包含了“追求人性的解放和直面复杂的人生”的因素。而新生代小说从总体上看是一种极其个人化的“自我镜像”,作者沉溺于一己的私人生活,作品也都存在表象化、平面化和脸谱化的特点,无法给读者带来震撼性的体验,也淡不上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批判力度。然而他们描述的所谓“崩溃的图像”,“也是新生代小说家关于当下时代和现实世界整体感受的传达”(吴义勤语)。换句话说,九十年代以来的小说如果用现实主义的原则来衡量的话,都敢于直面当下现实、人生,都敢于说真话、抒真情。尽管新生代某些作品中描述的“人生”总是在私人化的领地中面对种种问题作困兽犹斗似的无望挣扎;尽管这类作品中的“真情”有着浓重的迷惘和怀疑情绪,表现出对社会现实歇斯底里似的对抗情感。然而,却也是一种变态的真情告白和大胆的欲望坦露。何况在林林总总的新生代长篇小说中,也不乏撼人心旌的作品。如刘志钊的《物质生活》通过对一个诗人从精神的“诗”的王国堕入物质的“欲”的王国的人生经历的描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社会演变的精神轨迹。作者准确描述了在这演变过程中人性的扭由、爱情的殒落和伦理亲情的流失。读来令人触目惊心。再如红柯的《西去的猎手》“对马仲英‘英雄’形象的塑造,与其说是在追怀一个‘英雄’的时代,张扬一种野性的有血气的生命,不如说是在借‘英雄’的毁灭来批判历史和人性的黑暗,而‘英雄’和‘土匪’的潜在置换,则更是秘密地完成了对于由意识形态所建构的英雄话语本身的解构。”[2]这类作品中对人性堕落的揭示和对英雄传统观念的颠覆已显示出了不自觉的批判意识。

纵观九十年代现实主义的流脉虽经历了几年的平缓发展,出现了批判精神的弱化趋势并受到同期新生代小说现实“崩溃”的影响,但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现实主义终于又积蓄了力量,形成了新一轮的冲击波。淡歌的《大厂》、刘醒龙的《分享艰难》、关仁山的《九月还乡》、李佩甫的《学习微笑》、梁晓声的《学者之死》、李贯通的《天缺一角》等小说所形成的现实主义集束炸弹,石破天惊,再次佐证了现实主义的顽强生命力。

刘醒龙的《分享艰准》中那位西河镇党委书记孔太平为保住养殖场每年为该镇提供的占全镇财政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税收,竞然对养殖场老扳洪塔山的不法行为姑息迁就,百般坦护,连自己的亲表妹遭其奸污也网开一面,不加追究。还让他继续当经理,自以为行了“大善”。果然,这洪塔山不负众望,卖了小轿车,发了镇上的工资,又连续做成了几笔生意,扭转了镇上的经济情况,俨然成了一个扭转乾坤的英雄。作品中描述的书记孔太平与老板洪塔山的交易,是建立在无视法律、纵容犯罪、助长堕落的基础之上。作品的批判并未停留在这一浅显层次上,而是在孔太平的所谓克己奉公、宽宏大量的矛盾心态的尖锐嘲讽上。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屈从和现实生活中既得利益的驱使扭曲他的人性,引起价值取向的严重错位,正是作品现实主义批判精神的意义所在。

李贯通的《天缺一角》是一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手法隐喻的小说。一座价值连城的汉画像石一直倒放在堆放杂物的古井之旁,上面随便盖块塑料布、棉被褥。一次还被无知的小孩砸核挑砸掉了石像上端天空的卷状云纹,导致天缺一角。某港商发现其价值所在,花三万元买走了天缺一角的像石拓片,这一来,冷清的文化馆顿时热闹起来,讨债的债主、要拓片的官员、讨还征地款的农民络绎不绝,使文化馆这群无权无钱的文化人穷于应付。好容易求得拨款修亭保护像石。无知的工人却把亭子盖到了市委书记题字的石碑上,原因是像石又残又旧,只配垒垒猪圈。作品中“天缺一角”隐喻的不正是人们在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现实中、文化贬值、道德缺失、文明倾斜的社会现象。蕴籍于作品中的批判意识确有几分鲁迅小说《肥皂》的韵味。

总之现实主义的脉流时而奔突,时而平缓,时而潜行,一直未曾断流。我们可以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走向作如下的大体描述:

1949年——1960年是现实主义异化的发生发展期。此阶段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现实主义的识别标记。以追记革命史绩和歌颂革命人生为小说取材的全部范围,既张杨了革命献身精神又表达民族解放的喜悦。既坚持了延安文学路向又营造了“英雄主义”的温床。强烈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时下的左倾政治环境因素全面深入地干预文学。现实主义的异化从滥觞萌芽逐渐强化凸现。此期的关键词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想改造”、“双百方针”、“文艺思想斗争”(指对《武训传》的批判、对《红搂梦》研究的批判运动、胡风文艺思想批判、反右斗争等)“写真实”、“干预生活”、“歌颂与暴露”、“香花—毒草”等。从1960年——1978年是现实主义异化的极端时期。此期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或“革命现实主义”为现实主义的识别标记。由于一系列文艺思想斗争的开展以及围绕现实主义的论争中的左倾思想抬头,使喜获革命历史题材丰收的小说创作在面对现实生活时却又陷入不知所措的迷惘之中。政治干预文学的倾向日趋严重,五八年“大跃进诗歌”生成的“假、大、空”文坛风气和粉饰生活的虚假浪漫主义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强权政治和文化专制主义的推动下走向极端。“高、大、全”的英雄摸式和“瞒和骗”的文风彻底颠覆了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现实主义彻底变异、批判精神完全丢弃。此期的关键词有:“革命现实主义”、“文艺为政治服务”、“新英雄人物”、“大写十三年”、“文化大革命”、“文艺黑线专政”、“根本任务”、“三突出原则”、“两个凡是”等。

1979年——1985年是现实主义回归的滥觞时期。此期以“抚伤追昔、反思历史”为现实主义的识别标识。随着思想解放运动日趋深入,强加于现实主义身上的种种政治外衣被逐一剥除,现实主义的本来面目日渐清晰,尤其是“伤痕小说”在“天安门诗歌”大无畏批判精神的启示和鼓舞下,在痛定思痛、抚伤追昔的控诉中,使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原则和批判精神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充分实现。现实主义的回归在深入到历史层面的深刻反思和对改革大潮的现实描述中全面展开,并在文化寻根的创作热潮中引向深入。此期的关键词是:“思想解放运动”、“真理标准”、“二为”、“双百”、“新时期文学”、“写真实”、“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

1985年——1990年是现实主义平缓发展时期。此期以“写生存状态”、“写生存本相”为“新写实主义”的识别标识。“新写实主义”或称“后现实主义”。新写实小说是对先锋小说疏离读者大众的反拨。他们把审美视角对淮普通小人物的主存困境,表现他的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烦恼,揭示小人物无奈尴尬的处境,以反浪漫、反激情、反理想的旨趣对革命现实主义的典型性原则和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进行消解。以不动情观照的所谓“零度叙述”弱化了新时期以来一直高扬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现实主义的流脉,在尴尬无奈中,开始了几年的平缓发展。但也进入到蓄积力量,拓宽路径的准备阶段。此期的关键词是:“新写实主义”、“向‘下’看”、“向‘后’看”、“本真”、“活着的故事”、“零度写作”等。

1990年——本世纪初是现实主义泛化分流时期。此期以现实主义再度崛起和各种创作形态多元发展、相生并存为识别标识。现实主义的精神因素在多种创作形态中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不同手法的表现。由于当代文学处在历史的转型期,小说创作的整体格局己形成自由发展的多维空间。现实主义在新生代作品中有弱化消退的趋势,但在倍受关注的主旋律小说中却坚持原则。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表现更为突出,在先锋派小说家九十年代的转向中,开始面对当下现实,思考中国人的生存本相和生活意义,(如余华和他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单一、传统的现实主义在与各种文学流派的碰撞和交融中,互为表里,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此期的关键词有:“文学转型”、“多元发展”、“相生共存”、“共名”、“无名”。

从以上对现实主义流程的回顾扫描中可以看出,在多元并存的文化状态下,现实主义并非固执地坚守自己的单一传统和世袭领地,而是在与其他多种文学观念、创作形态的相互撞击和重新组合中,不断更新和扩容。当今现实主义的概念已超出它在19世纪的经典含义,已在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之后,就逐渐走向泛化。单单就所出现的相关名词就有“批判现实主义”、“民族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田园现实主义”、“大都会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等。“现实主义现象所暗示的是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现实主义在外在形态上的弹性发展,是因为现实发生了变化,艺术必然对之作出反应,这一反应反过来又必然使现实主义的内涵有所变动。同时,现实呼唤艺术的介入,艺术则必须体现出对现实的价值。所以,现实主义似乎有着永远广阔的道路。[3]

[1]谈蓓芳.再论现当代文学分期[J].复旦学报,2001,(1).

[2]吴义勤.新生代长篇小说论[J].文学评论,2004,(5).

[3]董晔.从现象到方法——对现实主义的反思与定位[J].文艺报,2006-04-08.

Multiple Factors-Realistic Generalization

LIANG Ming
(General Office of Honghe University,Mengzi 661100,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alism since 1990s,the author holds it that the experience of contemporary realism in literature has shown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ized multi-features after the evolution of nearly 60 years.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embody a realistic approach.

realism;multiple factors;generalization

I206

A

1008-9128(2010)01-0071-03

2009-03-28

梁明(1949—),男,广东人,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文学理论。

[责任编辑 自正发]

猜你喜欢

多元发展
作文教学小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研究
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普通高中特色化多元发展调查报告
浅谈农村幼儿教育中本土资源的利用
影像长证中华梦重振珠影之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