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吉尔的口译模式看商务英语口译能力要素的构成

2010-08-15程跃珍

关键词:译员口译商务

程跃珍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从吉尔的口译模式看商务英语口译能力要素的构成

程跃珍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商务英语口译是在商务活动中涉及的以连续传译方式为主的口译行为。作为一种口译行为,其能力的构成离不开口译活动的基本要求。著名的口译研究学者Daniel Gile所提出的“口译理解公式”和“连续传译的精力分配模式”很好的阐述了连续传译译员应具备的能力。本文从该视角探讨商务英语口译能力的基本要素。商务英语口译能力的构成与一般连续传译一样,其要素包括智力素质(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口译技能)和非智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职业素质)。其中,商务知识作为非语言知识的一部分对商务口译能力的构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口译模式;素质要求;商务口译能力;商务知识

一、前言

口译是指“对口头表达的信息及文本进行的口头翻译”[1]。口译是一项技能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口译活动对译员有非常“苛刻”的要求,如“反应敏捷”、“天生具有沟通能力”、“流利使用双语甚至多语的能力”、“有广博的知识”、“有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熟悉两种文化”等[2]。仲伟合[3]认为,职业口译按其活动性质大致可分为:“会议传译(Conference Interpreting),随从传译(PersonalInterpreting)和联络口译(Liaison Interpreting)”三种。其中,“会议传译”按工作方式又分为“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和“连续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随从传译”是指为重要人物在不同场合提供的以连续传译为主的口译服务。如各国外交部的译员从事的多是这类工作。“联络口译”是指在其他场合提供的以连续传译为主,为持不同语言的双方进行交际提供口译服务的活动,如商业谈判,旅游口译,电视访谈口译等。按照上述对职业口译的分类,我们认为商务英语口译同属于“随从传译”和“联络口译”的范畴,其工作方式以连续传译为主。那么以连续传译为主的商务英语口译的能力由哪些因素构成呢?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哪些方面的训练?本文试图从吉尔的“连续传译的口译模式”和口译“理解公式”出发,探讨商务英语口译能力的构成和培养问题。

二、连续传译的口译模式和要素

商务英语口译是以连续传译为主的一种口译活动。连续传译是指译员在听辨原语的同时,借助已有知识和笔记,正确地理解和记忆原语语篇意义,待讲话人部分或全部发言完成后,即刻用目的语把讲话人所表达的信息以口头形式迅速传播给听众[4]。连续传译又被称为交替传译、连续翻译、即席传译、即席口译、即席翻译和连续式翻译等。连续传译用于演讲、祝词、授课、高级会议、商务谈判、新闻发布会等许多商务场合。

巴黎释意派口译理论家Seleskovitch认为,口译能力的基本支柱包括以下几大模块:

模块A:双语支柱;

模块B:个人的社会文化累积;

模块C1:百科知识;

模块C2:专业(可以是临时性的)知识。

此观点深受后来学者的认同,为口译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的参照。

著名的口译研究学者吉尔教授提出“连续传译的口译模式”[5]。吉尔教授认为连续传译的注意力分配模式分为两个阶段:

Phase I:C I=L+N+M+C

Phase II:C I=Rem+Read+P。

即:连续传译(第一阶段)=听与分析(Listening and analysis)+笔记(Note-taking)+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协调(Coordination);连续传译(第二阶段)=记忆(Remembering)+读笔记(Note-reading)+传达(Production)。根据“连续传译的注意力分配模式”,连续传译译员的注意力分配在五种“活动”(effort)上,即听和分析(Listening and Analysis Effort),笔记(Note-taking Effort),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 Effort),记 忆(Remembering Effort),读笔记 (Note-reading Effort)和表达(Production Effort)。这五种活动清楚地说明连续传译的工作过程和译员所要具备的工作能力。吉尔认为如果用在某一方面的注意力多些,其它方面的注意力就要少些,注意力分配不当会影响到理解。

针对口译的理解过程,吉尔建立了下面的理解公式:C=KL+EKL+A。即:理解(Comprehension)=语言知识(Knowledgeofthe language)+非语言知识(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分析(Deliberate analysis)。上述公式表明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相互依存,通过译员的审慎分析而达到对原语的理解。

针对译员口译能力的基本要求,林郁如[6]推出了下列口译公式:I=S+C+P(I=Interpreting; S = Interpreting skills; C =Comprehension;P=Professional standard)。他认为成功的口译是口译技巧加理解加职业准则的运用。在此基础上,仲伟合[3]建立了关于译员知识结构的公式:KI=KL+EK+S(P+AP)。在此公式中,KI=KnowledgeRequiredforan Interpreter(译员应该掌握的知识),KL=Knowledge for Language(双语知识板块);EK=Encyclopedic Knowledge(百科知识,百科知识板块也包括译员必须掌握的专题知识);S(P+AP)=Professional Interpreting Skills and Artistic Presentation Skills(技能板块)。技能板块包括职业口译技能和艺术表达技能。职业口译技能包括如记忆、笔记、信息综述与重组、译前准备等,艺术表达技能是以科学的手段、艺术性地完成口译过程的技能。他认为,一个好的译员的知识结构应该由“语言知识板块、百科知识板块、技能板块”这三个板块组成。

上述讨论清楚的表明: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及口译技巧是对一个译员能力的核心要求。从事商务英语口译的译员也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具体地说,商务英语口译能力由以下两大基本要素构成:智力要素和非智力要素。智力要素包括语言知识(双语能力),非语言背景知识和口译技能。非智力要素有心理素质(快速反应能力、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能进行长时间高强度脑力工作的身体素质)和职业素质(工作态度、责任心、职业道德等)[7]。智力要素和非智力要素在商务口译过程中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三、商务英语口译能力要素及培养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是指能够掌握某种语言表达和接收该语言文字符号并进行交际的过程。它包括对词、句子语义及篇章的掌握。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商务口译译员,必须有扎实的两种语言功底。双语能力的培养是口译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口译训练中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训练重点应放在语篇分析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培养上。英语基本功包括出色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词汇量、语法知识、阅读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汉语基本功包括汉语词汇量、语法知识、措辞能力、组句能力、修辞能力和文学修养(包括古汉语修养)等。我们在很多情况下误以为掌握了一门外语的人就可以做翻译了。其实在“汉译外”的很多例子中,不是因为译员的外语不行,而是因为他们的母语出了问题。著名的翻译理论家教授 Peter Newmark也认为“在翻译过程中,造成翻译障碍的往往是译者的母语”[3]。

语言知识还包括与语言交际密切相关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或者是口译者所持有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交际过程中的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在口译过程中,译员是跨文化意识的载体,而跨文化意识又是评判一名译员水平的标准之一。译员不仅应具有训练有素的双语文字驾驭水平,还应通晓交际双方国家的文化渊源、历史传统、风土人情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知识。因此,具有跨文化意识对译员来说非常重要。

(二)非语言知识

非语言知识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百科知识、情景知识和专业知识。在翻译实践中,译员会遇到不同讲话人和各种交际场合,话题千变万化,内容包罗万象。译员应当是“杂家”[8]。Kerbert[9]也强调好的译员要“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of something”。钟述孔教授[10]说“译员应对一切都有所了解,拥有‘百科全书般知识’”。

译员在进行翻译前,对演讲人、听众、现场情况、工作环境和谈话内容等情景知识应尽可能地了解和掌握。例如事先了解一些讲话人的情况:教育、职业和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所操语言、主要观点以及演讲人和听众的关系等是非常必要的。对发言人不同口音的了解也非常关键。译员首先通过听和辨析原语来理解讲话内容,不同口音对译员的信息接收会造成障碍。有些国家的人说英语受到母语的影响很大,初听起来,很难听懂。比如日本人、阿拉伯人、印度人、阿富汗人和斯里兰卡人等。如果译员不事先熟悉其口音,将会影响到理解,从而影响译文的产出。

商务英语口译和普通英语口译有很大的区别,普通英语口译只要精通原语语言、译语语言以及原语文化、译语文化,再具备熟练的翻译技巧,口译就可能成功;而商务英语口译比普通口译要复杂得多,因为译者除了要精通两种语言文化以及翻译技巧外,还必须熟悉商务方面的知识。商务英语的语言形式、词汇以及内容等方面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随着大商务、大经贸格局的形成,商务英语涉及到营销学、金融学、会计学、法学和管理学等许多学科的知识。商务活动涉及到国际贸易、技术引进、招商引资、商务谈判、商务旅游、国际会展及国际运输等专业范围。因此商务口译要求译员不仅应具有相应的口译专业技能,而且必须了解商务领域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法以及相应的商务专业知识。

商务英语口译具有其独特性,商务口译的技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比如商务谈判可能会涉及大量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术语,牵涉到不同的专业,译员的双语水平根本不能弥补对专业知识的缺乏,若不能把问题和有关事宜翻译清楚,谈判活动便不能顺利进行,甚至会导致谈判的中断。因此译员必须在平时进行合理、到位的训练,必须具备大量的专业知识,积累相关的专业词汇,并且找到它们在另一种工作语言中的语义等值加以强记,做到使用时脱口而出。这些事先确立并已经记忆在大脑中的语义等值,可以有效地消除译员在译前和译中产生的紧张情绪,缓解其口译时承受的心理压力,使译员对完整、准确、迅速、轻松的临场口译充满信心。商务口译人员也许不必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但所有这些商务知识的基本内容却不可不知。比如与WTO专题相关的农业政策、反倾销、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障措施、技术壁垒;与宏观经济环境相关的全球化、美国贸易政策、最惠国待遇;与企业管理相关的领导艺术、企业组织框架、项目管理等。

(三)商务口译技能

以连续传译为主的商务口译过程包括四个基本步骤:听解-记忆-转换-表达。商务口译技能虽然很多,但根据这四个基本步骤,商务口译主要有下列几大技巧:口译听解技巧;口译记忆技巧;口译笔记技巧;数字口译技巧;口译转换技巧;口译表达技巧等。口译听辨和理解是口译过程的基础,是口译的关键步骤。如果没有听懂原语,其他环节就无从谈起。口译听辨技巧的训练主要在主题思想识别、逻辑分析和预测等技能。

商务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处理活动,因其即时性和即席性的特点而对译员的记忆形成很大的压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尽管记笔记可以帮助译员减轻记忆负担,但为了正确无误的完成口译任务,译员仍然需要在听辨过程中充分调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努力将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的原语信息在脑中保留至译语发布完毕。因此精确良好的记忆力是译员必备的关键素质之一。译员可以通过提高听力水平、进行复述练习、记笔记、加强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的积累来提高瞬时记忆效果、扩大短时记忆广度、丰富长时记忆内容,从而使记忆得到全方面的提高,为成功的口译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口译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译员对于感知信息进行记录的能力。记录分为“脑记”和“笔记”两种。口译中的“脑记”主要是短时记忆,但事实上,人的短时记忆是有限度的。这种短时记忆是不足以应付长段信息的口译,译员通常要借助于“笔记”这个辅助记忆手段来完成口译任务。口译笔记是为了突出中心,提示难点,助译员一臂之力,所以作笔记的方法一定要得当,并遵循一定的规则。口译笔记应简短、清晰、易辨,寥寥几个关键词,能为理解后的表达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在商务英语口译中,讲话者经常会用数据来说明问题,而由于中英文数字表达方式的不同,数字及其相关信息的准确快速传译是口译中的一大难点。因此相应的数字口译技巧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口译英汉转换时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口译转换技巧可以借鉴书面翻译技巧,如增译法、减译法、转译法、拆句法、合句法、正译法、反译法、倒译法、顺译、直译等。口译表达是口译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口译表达技巧能帮助译员保证译文产出的质量,使译文连贯、简洁、令人信服。口译学员应加强双语表达技能的训练,培养公众演说技能。

(四)外来制约

在商务口译过程中,各种客观条件都会给译员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影响译员的理解和表达。首先是时间压力。在商务连续口译中,讲话人说完一句或一段后,译员要在2-3秒内做出反应,将对方的话用译入语表达出来。译员几乎没有时间进行细致的分析。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口译任务,即使是有经验的译员也会有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会大大减低译员的即时反应能力,有可能造成理解方面的障碍。其次是一心多用。口译是一种积极的,一心多用的活动。在连续口译中,译员在讲话人完成一个明显的段落或意群后,要马上开始翻译。他要听辨、理解、分析、记忆、有时还要记笔记、然后进行语言再表达。根据 Gile[5]的“注意力分配模式”,译员需要把注意力合理地分配在原语的听、分析、短期记忆以及译入语的表达上。如果注意力分配不均,就会在某个环节出问题,影响口译质量。还有,讲话内容密集也会制约连续口译的质量。讲话内容密集是指演讲人讲话的速度快,在相对时间内传递信息多。如译员跟不上其节奏,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口译任务。

(五)心理素质

商务口译作为一种现场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活动,通常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即使一个非常优秀的有着一定经验的译员,在实际工作中,也可能常常遇到料想不到的新问题。因为译员两种语言的切换状态是在无边无际语言的海洋中进行的。所以,克服一定的心理紧张情绪和障碍对口译人员也是不小的考验。在一些口译现场,常见译员因为心情紧张而导致卡壳或者声音变小、发音不清,究其原因虽然与缺乏现场经验或相关知识不足、业务能力欠佳等有关,然而缺少必要的心理素质锻炼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对于商务口译人员来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可缺少的。

(六)灵活应变素质

商务口译的灵活性一方面是指商务英语口译的准确性并不意味着双语的机械转换,而是需要译员在实际场合进行不违背主体意义的灵活多变的处理,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译员不但是语言翻译的主体,更是协调谈判双方的中间人、过滤者。释意派理论认为译员也是创造者。从这一层面上说,译员必须创造性地灵活处理商务交际双方的言语,不要让双方为了争取最大利益空间而使交际陷入僵局。比如,在严肃商务谈判场合,口译人员遇到双方对抗性过激语言出现的情况并不少见。在这种场合下,就要求口译人员既能准确表达双方各自的准确意图,又能通过适当的应变和变通将语言进行适当处理,以避免双方不必要的摩擦。例如,适当删减人们在极端情绪下使用的过激语言和不礼貌语言等。可见,译员的能力不仅包括语言交际的基本能力,还包括社交的水准、应变的能力等复杂的综合能力。

(七)职业素质

商务口译人员需要具有很强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体现在“忠实”和“尽职”两个方面。“忠实”是指把双方的意思准确的互相传递,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要忠实于讲话人的原意,不能任意增删或篡改。译员不能不懂装懂,凭自己的感觉传译信息,造成理解上的错误,使双方交流不能顺利进行。“尽职”是指树立职业道德观念。译员的活动属外事活动,一举一动都代表公司机构的形象和利益,还要求译员严格遵守服务对象的商业秘密。

四、结论

商务口译活动从“理解、分析到传达”体现了一个复杂的交际过程。以连续传译为主的商务口译对译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双语能力、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口译技能、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这五个方面。一个好的商务英语译员应该具有高水平的双语语言能力、掌握百科知识、某一特定方向的专业知识、跨文化意识、口译技巧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商务口译是一项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只有通过日积月累,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才能逐渐提高商务英语口译能力,胜任商务口译的工作。

[1]Shuttleworth,M&Cowie,M.Dictionary ofTranslation Studies[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7.

[2]Heynold,C. English Interpreting atthe European Commission in C.Dollerup&A.Lindegaard(Eds.),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2.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Benjamins,1994.

[3]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4).

[4]张吉良.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辨[J].上海科技翻译,2003,(1).

[5]Daniel Gile,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 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

[6]林郁如.新编英语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7]王斌华.口译:理论 技巧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8]李学兵.口译过程中影响理解的因素及理解能力的培训策略[J].外语教学,2005,(5).

[9]Herbert,J.The Interpreter's Handbook[M].Paris:Librairie De L'nuiversite,1952.

[10]钟述孔.实用口译手册(修订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On the Composition of Interpreting Qualifications in Business Settings from the Model of Daniel Gile

GHEN G Yue-zhe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Business interpreting is interpreting involved in all business settings,and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is mainly adopted on most of the occasions.In such kind of interpreting activity,business interpreters'competence is almost of the same with that required ofgeneral interpreters. Yetmorerequirements may lay upon thebusiness interpreters.Based on Gile's Comprehension Formula of interpreting and Effort Model for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this paper has tried to discuss the kind of qualifications a business interpreter should have in order to do interpretation successfully in business settings.Business knowledge as 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preting competence in business setting.

interpreting model;qualifications;interpreting competence in business settings;business knowledge

H315.9

A

1008-2603(2010)04-0110-05

2010-06-28

程跃珍,女,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 荻)

猜你喜欢

译员口译商务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口译中的“陷阱”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论联络口译中译员的角色
商务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