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昂族教育研究述评
2010-08-15罗吉华
罗吉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在 “民族教育”章节中提到要 “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关注人口较少民族的教育发展,首要工作便是了解现状,其方法之一就是文献综述,通过搜集分析大量资料,了解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等。在这种情况下,回顾和梳理人口较少民族教育方面的研究文献,对于今后开展调查研究,制定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人口较少民族教育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拟选择云南7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的德昂族为个案,采用文献综合分析的方法,对1949年~2009年这60年间国内德昂族教育研究的已有工作、研究现状等内容进行述评。
一、德昂族概况
德昂族原称 “崩龙族”,1985年9月改现名,是云南省特有的民族之一,又是一个跨境民族。我国的德昂族主要分散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镇康、耿马、永德、保山、澜沧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德昂族人口数为17935人,可是这不到两万的人口却分布在云南十多个县市中,呈 “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绝大多数的村寨都和景颇、佤、汉等族分寨杂居在远离经济文化中心的边远山区。
中国的德昂族分为布雷、梁和汝买三个支系,这三个支系按妇女服饰的颜色和式样不同,又分别被人称为红德昂、花德昂和黑德昂。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本民族文字。同一支系尽管不居住在一起,语言却一致;而不同支系的尽管住在同一地区,语言却不相通。大多数德昂族普遍使用德昂语。在经济上,德昂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同时存在非常突出的贫困问题。
新中国成立前,德昂族地区没有一所学校,人们通过佛寺 (德昂族和傣族一样,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家庭和社区等场合的传统教育方式来传承民族文化。1950年,德昂族聚居区之一的梁河县二古城办起了德昂族地区的第一所小学,学生12人 (德昂族7人),标志着德昂族学校教育迈出了第一步。经过60年的发展,德昂族教育取得了很多成就,然而在总体上依然处于落后的状况,是云南省7个人口较少民族中文盲率最高的民族,学校教育仍在 “普初”、“普九”上艰难前行。
二、德昂族教育研究回顾
(一)关于德昂族教育的专题性研究
李家英和张先明著的 《德昂族教育史》是关于德昂族教育研究最系统的一部书,也是目前所查文献中唯一一部关于德昂族教育专题研究的著作,载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云南编委会编,冯春林等主编的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第四卷》 (云南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此书在 1995年撰写完成,共有八章,包括 “第一章——概况;第二章——古代传统教育的内容;第三章——古代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第四章——古代传统教育的特点和作用;第五章——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创建和发展;第六章——学校教育的稳步发展;第七章——发展学校教育的历史经验;第八章——社会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编写此书非常不易。书中通过大量调查所得的数据 (如学校数、入学率、巩固率等)对新中国成立后潞西县、瑞丽县、梁河县、陇川县、镇康县、保山市潞江坝等德昂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创办和发展进行历时性梳理,提出德昂族地区发展学校教育的历史经验有:“从民族特点出发,服务于民族经济发展;坚持实行 ‘双语'教学;发展民族教育须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此书的出版为德昂族教育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作者重描述而轻解释的写作手法,重成就而轻问题的描写视角,使此书还存在很多遗憾。
字开智的 《对发展德昂族聚居地区教育的几点建议》(《民族工作》,1987年第6期)认为要解决德昂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照顾和做法:“一是适当放宽年龄。二是从小学启蒙教育开展,教师应进行双语教学,使学生真正学懂。三是对德昂族学生取消留级制度。四是适当增加教育经费。五是奖励为培养德昂族学生作出贡献的教师。”
张先明的 《德昂族教育的发展之路》(《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中提到德昂族学校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后,“不仅数量有大的发展,山寨村村有学校,更重要的是这些学校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为发展山区民族教育闯出了一条新路”。作者介绍了个案学校取得初步成功的经验,包括:“将基础教育尽早与生产技术教育结合;发挥学校科技优势,因时因地制宜,自觉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学校教育坚持 ‘四结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勤工俭学活动的收入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有助于学校的巩固和发展。”作者认为 “基础教育和生产技术教育相结合的办学路子”才 “适合山区和民族的实际”。
李蔬君和李韬的 《西部贫困山区民族教育发展滞后的症结及出路——以云南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乡为典型的调查研究》(《中国民族教育》,2001年第5期)一文中,作者通过在三台山德昂族乡的实地调查,认为其教育现状十分令人堪忧:“一是文盲、半文盲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较大,真正能读写汉文的不足20%;二是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较低,而辍学率居高不下;三是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四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而制约西部贫困山区民族教育发展的症结究竟何在?笔者试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贫困山区严酷的生存环境,落后的生产方式,薄弱的经济基础对教育的硬制约。二、现行民族教育模式脱离了贫困山区的现实。三、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特别是传统教育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的负面影响。”分析后作者认为西部贫困山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政府,应该 “采取特殊政策措施,支持西部贫困山区发展民族教育;从深化改革入手,增强西部贫困山区民族教育的区域及民族适应性。”该篇论文较为深刻地分析了德昂族教育发展问题,在已发表的论文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朱真莉的 《德昂族妇女扫盲教育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以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德昂族文盲妇女为研究对象,作者通过分析德昂族妇女扫盲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该民族妇女扫盲教育的目的、标准、内容、途径、方法、保障条件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此外,2008年云南镇康县申报了省级重点教研课题 《镇康县德昂族教育研究》,被立项为云南省教育科学 “十一五”计划第二批重点课题。
(二)关于德昂族社会文化综合调查中的教育研究
汤芝兰和李韬主编的 《德昂族:潞西三台山乡勐丹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一书中第九章对田野点的民族教育进行了调查分析。书中对德昂族的传统教育方式、现代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做了调查并指出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对教学的影响;传统观念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师资力量薄弱;其他社会因素如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人力资源的需要以及就业困难等对教育的影响”。
李国华的 《潞西德昂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纪实》(腾二召主编,《古老的茶农——中国德昂族社会发展变迁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一文中对潞西市德昂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进行了梳理,例如学校数量、学生入学率的增加,并培养了一批各级人才,建立起一支为民族教育服务的教师队伍,认为 “教育使德昂族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开始步入掌握、运用科学技术发展经济促进生产的阶段”。
王铁志的 《德昂族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民族出版社,2007年)一书中也有部分章节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德昂族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在 “语言及语言应用”一章中谈到德昂族双语教育问题,德昂族儿童由于入学前基本不会讲汉语,当地教师认为这对教学带来很大障碍。在 “科教卫生”一章中作者对于德昂族学校教育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小结,同时也对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作者提出德昂族教育问题 “目前最突出的是学生辍学的问题、教育经费缺乏的问题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而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便是当地 “贫困”现状、人们落后的教育 “观念”和 “民族语言”的不利性。针对这些问题,作者认为 “在发展德昂族教育时,应根据该民族特点,重点解决:一是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二是对贫困学生实施免费教育;三是采取特殊措施培养大中专学生;四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黄光成所著的 《德昂族》(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7年)一书中对德昂族教育落后的现状例如文盲率高、学生入学率低流失率高、义务教育实施困难重重等表示担忧,政府和社会应该努力寻找途径来突破德昂族教育落后和人才匮乏的瓶颈。
《德昂族简史》修订本 (民族出版社,2008年)的第十九章中对德昂族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寺院教育以及学校教育进行了简要叙述。
(三)关于德昂族教育的媒体报道文章
赵东平 《山寨的希望》 (云南日报,1994年1月30日),蒋喜栋 《蔡琼霞捐赠七万美元兴建德昂族爱国小学》 (云南日报,1994年9月1日),王瑞生的 《情系德昂山寨──记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孔治恩》(《云南教育》,1997年Z1期),字开智的 《闪烁在德昂山寨的一束红烛光──记德昂族女教师姚凤兰》(《民族工作》,1997年第1期),刘俊华的 《姐岗办事处为德昂族学生设立奖学金》(《民族工作》,1998年7期)等报刊文章报道了社会各界在德昂族教育发展上所做的努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多消息被刊登在当地各类网站上,如《我市10万多中小学生享受 “三免费”教育》 (德宏州教育信息网,2005年5月13日),《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乡设立了远程多媒体教室》(云南日报网,2007年4月18日),《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乡举行2008年扫盲班开班仪式》 (德宏州教育局网站,2008年11月12日),《上海少数民族联合会考察我州德昂族教育状况》(孔雀之乡网站,2009年5月25日),《三台山德昂族乡召开2009年度教育工作会议》(潞西市电子政务门户网站,2009年7年13日),《瑞丽市召开傣族、德昂族优秀学生表彰大会》(瑞丽江网,2009年8月24日)等。
(四)相关地方志
关于德昂族教育发展的情况在一些地方志中有介绍,例如潞西县教育局编的 《潞西县教育志》(潞西:德宏民族出版社,1983年),云南省教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的 《云南教育史大事记》(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瑞丽市教育局编的 《瑞丽县教育志》(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潞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的 《潞西县志》(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镇康县教育委员会、教育志编辑室纂修的 《镇康县教育志》(潞西:德宏民族出版社,1994年)等,这些地方志的编纂为德昂族教育研究提供了许多数据和资料。
(五)其他相关资料
德昂族作为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其教育研究也可在一些从整体上论述云南民族教育的相关资料中有所体现,如杨士杰 《试论云南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及发展途径》(《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张天华 《云南民族山区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政策选择》(《民族工作》,1996年第1期),陈红涛等主编的 《云南民族教育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王锡宏主编的 《云南边境少数民族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保定召的 《发展云南民族教育必须分类指导》(《民族工作》,1996年第7期)等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德昂族教育发展问题。
三、对德昂族教育研究的评论
从上述对德昂族教育研究文献的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德昂族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且成果数量非常有限,如同德昂族教育本身,虽取得了一些成就,却存在着研究滞后的问题。
从研究成果形式来看,成果数量很少,关于德昂族教育研究的专著只有一部 《德昂族教育史》,相关的学术论文也不过几篇,且多数研究成果质量不高。近几年,出现了一两篇较有代表性的调查论文比较深入地剖析了德昂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些德昂族社会文化综合调查中的教育研究,采用人类学的调查方法,用实际数据等资料揭示了发展德昂族教育的急切性和必要性,可是依然缺乏对德昂族教育的系统化研究。
从研究内容上看,涉及内容非常狭窄。尽管有关于德昂族教育发展的历时性梳理,也有少量专题研究,但可以注意到研究者的关注点多集中于义务教育的入学率、流失率、升学率等问题以及一些扫盲教育,对于其他层次阶段的教育研究涉足甚少,包括幼儿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对宗教教育、双语教育、民族心理与教育、家庭教育、艺术教育以及近年来关于国内课程改革等教育热点也尚未予以关注。
从研究对象的地区分布上,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德昂族主要分布区潞西三台山乡,而对于其他几个地区的教育情况关注得较少。
从研究人员构成上看,研究德昂族教育的人员并不多,研究力量非常薄弱,且主要是其他民族的学者。此领域依然是一种少人问津的局面。
在研究理论深度上,从现有文献看,一般性的事实归纳、对基本情况的论述比较多,大多停留于对历史现状的调查分析上,还有不少是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许多研究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单一。
在网络上搜索关于德昂族的信息,可以看到政府和社会各界在促进德昂族发展上投入许多,人们更关注扶贫和德昂人的直接经济受益,可是相比较而言却较少关注民族教育。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4月视察德宏德昂族地区时曾说:“民生有四句话: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保障是民生之安。这四句话都很重要,不过教育还是第一位的。”鉴于教育对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及目前教育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从事德昂族教育研究任重道远,迫切需要更多的研究者采用不同视野、不同方法来推动此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