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世臣的官治思想

2010-08-15童慧

关键词:全集人民出版社黄山

童慧

包世臣的官治思想

童慧

包世臣是清朝著名的经世致用学家,他从小深受中国传统学术的熏陶,在漕运、河政、盐务、兵制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但其官治思想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包世臣;修身治国;与时俱进

包世臣是近代一位饱受传统思想又颇具盛名的经世学者,近年来,他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号小倦游阁居士、江东布衣等,安徽泾县人,泾县汉时称为安吴,所以他又被称为“包安吴”。他在盐、漕、兵等政治、经济方面都有建树并独具特色。笔者拟就其官治方面的思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修身治国、志存高远

包世臣生活的时代已是封建社会没落时期,其一生经历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年间。封建社会的贪污腐化、积贫积弱已显露,清代江山正日落夕下。生于家境贫穷又属书香门第的包世臣,仍在接受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教育,走科举之路,以求光宗耀祖。包世臣曾说:“乾隆己亥,先君子抱世臣于膝上,授以句读。”[1]“予龆龀时,侍先君子授《孟子》问曰:‘今天下内外官吏皆以读书取科举,皆读《孟子》,何不遵行其道?而使贫富相耀,宗族涣散耶。儿异日若得命以上,持此以出,其可乎’先君子曰:‘儿骨相非贫贱者,然推此意兴其必不客于流俗已。然儿慎保初心,毋为习俗所染!况事变不常,非一人聪明材力所能备,儿其慎之!’”[2]

可见,包世臣从小就有了“治国平天下”思想,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之,并欲实施之。要实现抱负只有走科举之路,这是封建社会文人志士走上仕途的必由之道,包世臣也不例外。“包世臣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首次参加乡试,未中;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包世臣又应试,未中;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秋,包世臣终于考中了恩科举人,这是他第6次赴试的结果,时年34岁。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春,包世臣首次入都会试,未中。他中举后的26年中,考了13次,均名落孙山,终身未能考中进士。”[3]屡次会试却不第,满怀大志得不到国家的认可,其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后来在举人大挑中包世臣被列为一等,曾署理江西新喻知县,却遭奸逆陷害,不久被罢官。包世臣的怀才不遇正是封建衰世的表现。

虽科举未达、仕途受挫,但包世臣仍把心力用在救国救世上。他曾写信向朋友诉说自己的追求:“世臣生乾隆中,比及成童,见百为废弛,贿赂公行,吏治污而民气郁,殆将有变,思所以禁暴除乱,于是学兵家。又见民生日蹙,一被水旱,则道殣相望,思所以劝本厚生,于是学农家。又见齐民跬步即陷非辜,奸民趋死如鹜而常得自全,思所以饬邪禁非,于是学法家。既已求三家之学于古,而饥驱奔走者数十年,验以人情地势,殊不相远,斟古酌今,时与当事论说所宜。虽补救偏弊之术,偶蒙采纳,皆有所效,然极世臣学识之所至,尚未知其能为富强耶?”[4]《清史稿》本传说他:“少工词章,有经济大略,喜言兵,嘉庆十三年举人,大挑以知县发江西,一权新喻,被劾去。……世臣精悍有口辩,以布衣傲游公卿间。东南大吏,每遇兵、荒、河、漕、盐诸巨政,无不屈节咨询,世臣亦慷慨言之。”[5]又如“先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究心于当世之务,名动公卿,当时主试江南者皆以不得先生为恨。”[6]包世臣虽身无官职,在万马齐喑、众多才子埋头故纸堆中去消磨时光时,他却“上忧国,下忧民”,关注时事,呕心沥血,志向高远,精通传统治世,又决不盲从,为官或为民,都能事事变通,实事求是;虽为他人幕僚,但官治思想无不闪烁光辉亮点,可以算是一位旷世济才。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有人称包世臣是近代前夕的改革家,是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在各方面继承传统又不墨守成规,实事求是又与时俱进,这种思想在其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主张中都有所体现。

办理保甲方面:“甲有甲首,有直甲。十家之中,择其家少殷实,年逾四十无过犯,不为其邻所恶者,为甲首。十家轮直,察核其当轮之家为直甲。凡应审多案者,必系人所信服,或家世智计得人者也。知县自备饮膳,出城分乡驻聚,就近召集各村衿耆,导以睦邻里弭盗贼大有便益毫无滋扰等情,令其转相告谕。”[7]由此可见包世臣的保甲,首领必须是推选出来的德才贤明者,并且受到官府的监督。他办理保甲还寓有救贫扶孤之意:“编甲既成,摘出穷户,凡无子孙者养之,有子孙者给之,其孤儿亦养之。”[7]这个思想已超越了以前的封建君主专制下的保甲制度,反映其有重振吏治清明的官治思想。“二年丁己,先生你二十三岁,是年良,苦旱,祷祈靡至,卒不雨。宋公请先生作《诛旱魃文》文称于时。稿达于皖江,时大兴朱文正抚皖,见其文叹曰:‘此奇才也!’方知出先生手,乃手招先生。文正喟然曰:‘楚、豫匪势猖獗,糜烂人民,安徽西接黄州,北边固始,势若处堂,吾子亦有万全之策,可近护桑梓而远—妖乎?’先生对曰:‘为政之道,先戒为宝,冢宰戒之矣。现今之势,不强民而令,不扰民而强者,莫若练乡兵。’”[8]包世臣的这一思想既针对时弊又有远见,后人曾国藩的湘军就是在练乡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最终成为挽救清王朝的主力军。

漕运方面:漕运为封建国家正供,清朝时专供京师皇室、百官、驻军食用。嘉道以后,运河淤塞情况加剧,加上“贪吏之诛求良民,奸民之挟制贪吏,始而交征,终必交恶,关系政体者甚巨。说者皆谓漕弊已极,然厘实无善策。”[9]面对严重弊端,包世臣在25岁(嘉庆七年)便写了《海运南漕议》,指出:时人认为海运之弊者有三:“一曰洋氛方警,适资盗粮;二曰重洋深阻,谭没不时;三曰粮艘须别造,鸵手须另招,事非旦夕,费更不赀。”[10]包世臣根据自己的深入调查,对这三点进行了批驳,特别有价值的是针对第三点的反驳。他主张利用商船运粮,“沙船聚于上海,约三千五六百号。其船大者载官斛三千石,小者千五六百石。船主皆崇明、通州、海门。南汇、宝山、上海土著之富民。”“上海人往关东、天津,一岁三四至,水线风信,熟如指掌,沙船以北行为放空,南行为正载。”[10]这与漕粮方向正好相反,包世臣认为可以准许商人带粮北行,每南粮一石,给水脚银四钱。这样官商两利,一举两得,有可能多得,何乐不为!可惜这个观点在当时没有受到重视,直到20年后即1848年海运才正规运作。由此可见包世臣的思想具有超越时人的特点。

盐务方面:清朝盐实行专卖,但民间贩卖私盐甚行,所以弊端百出。针对这种现象,包世臣建议“裁撤大小管盐官役,唯留运司主钱粮,场大使管灶户,不立商垣,不分畛域,通核现行盐课,每斤定数若干。仿现行铁硝之例,听商贩领本地州县印照,赴场官挂号缴课买盐。”[11]即实现“票盐制”。这样,食盐专卖被取消,一般商人都可参与食盐的运销,食盐的价格也就下降,百姓得利,食盐走私现象也不存在了,国家盐税收入也会大增,又何乐而不为呢!

包世臣在漕运和盐制方面均有独到见解,这些思想与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明显不同,他审时拙度,提出与时俱进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这也是明清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发展对他的影响。

对于鸦片战争,他也早有预见。他在《上两江督部裕大臣书》中说:“粤中夷情,始自据新埔为汤沐,觊觎之胎已怀。继以倩洋盗为兵船,主使之机亦露。十数年前,姚亮甫中丞起陈粤臬,世臣移书切言,须早为预防之计。中丞以书呈李节相,笑为迂怯,置之不议。”[12]他把英国的侵略与明朝倭寇的骚乱进行对比,指出:“今之英夷,事略同而情迥异。”在《与果勇侯笔谈》中,他说:“英夷国居极西,地不过千里,造鸦片以害中华,该夷又有火轮船,瞬息千里,以伺便利。通商已有余年,汉奸引为奸利,内地一举一动,彼无不知。”[13]而且他也早认识到英国的长处,提出“以夷狄攻夷狄,中国之势也,英夷之长技,一在船只之坚固,一在火器之精巧,二者皆非中华所能。”[13]并提出后来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又嘉应州贫士,多有就英夷之馆者,一请三年,习其地势人情,似宜明示,宥其既往,收为我用,或亦可得制炮之法。”[13]现在看来,清朝统治者在鸦片战争后开始向西方学习,只不过是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在洋务运动中具体化罢了。

三、结语

“时世造英雄”,“识时务者为俊杰”,当时大多士子以“莫谈时事逞英雄”为座佑铭。包世臣从小饱读圣贤书,但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生忧国忧民,虽摆脱不了封建士大夫的局限,但他的为官思想时时闪烁卓越的光芒。鲁迅曾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才是民族的脊梁。包世臣就是这样的人,其一生虽几乎都为别人做幕僚,但只要对国对民有利,他无不呕心沥血,走在时代的前头。

[1]包世臣.安吴四种总目序[M]//包世臣全集.合肥:黄山人民出版社,1994:1.

[2]包世臣.赠余铁香秀序[M]//包世臣全集:艺舟双楫(卷三论文三).合肥:黄山人民出版社,1994:320.

[3]金丹.包世臣书学批评[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13-16.

[4]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M]//包世臣全集:艺舟双楫(卷一论文一).合肥:黄山人民出版社,1994:264.

[5]清史稿·文苑三·包世臣[M]//包世臣全集(附录).合肥:黄山人民出版社,1994:560.

[6]胡朴安.包世臣传[M]//包世臣全集:小倦游阁集·说储.合肥:黄山人民出版社,1994:201,202.

[7]包世臣.说保甲事宜[M]//包世臣全集:说储(下篇一).合肥:黄山人民出版社,1994:271-280.

[8]胡朴安.包慎伯先生年谱序[M]//包世臣全集:小倦游阁集·说储.合肥:黄山人民出版社,1994:209.

[9]包世臣.庚辰杂著三[M]//包世臣全集:中衢一勺(卷三下).合肥:黄山人民出版社,1994:65.

[10]包世臣.海运南漕议·并序[M]//包世臣全集:中衢一勺(卷一上).合肥:黄山人民出版社,1994:11—12,21—22.

[11]龚自珍.包世臣全集(附录)[M].合肥:黄山人民出版社,1994:566.

[12]包世臣.上两江都部裕大臣书[M]//包世臣全集:齐民四术.合肥:黄山人民出版社,1994:494.

[13]包世臣.与果勇侯笔谈[M]//包世臣全集:齐民四术(卷十一兵三).合肥:黄山人民出版社,1994:490-492.

K820.49

A

1673-1999(2010)06-0135-02

童慧(1978-),女,安徽淮南人,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社会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

2009-12-15

猜你喜欢

全集人民出版社黄山
本刊首任主编吴泽先生全集出版
黄山日落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登江阴黄山要塞》
黄山冬之恋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抉择
人民出版社
《陈望道全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