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2010-08-15尹鸿涛
尹鸿涛
(枣庄学院 外国语系,山东 枣庄 277160)
浅析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尹鸿涛
(枣庄学院 外国语系,山东 枣庄 277160)
母语迁移现象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很难避免的,汉语的负迁移一直都对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很大的干扰作用。这种干扰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写作和文化等几个不同的层面,本文对这些层面逐一进行了列举,找出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减少负迁移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母语负迁移;英语学习;策略①
引言
语言迁移 (language transfer)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第二语言习得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相同或相似时,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过程起到促进作用,往往出现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差异较大时,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过程产生干扰,就会形成负迁移现象。众所周知,汉语和英语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语系,汉语属于汉 -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 -欧语系,因而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篇章组织、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因此,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汉语所产生的负迁移远远大于正迁移,从而阻碍了英语的学习。因此,了解汉语负迁移的层面,分析负迁移产生的原因并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是英语水平提高的关键。
一、语音的负迁移
中国的大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早已经牢固地掌握了汉语知识,特别是汉语的语音、语调已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在英语的发音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采用汉语的发音规律,用汉语的语音语调来发英文。虽然英语和汉语都使用国际音标,在某些元音和辅音发音方面有共同和相似之处,但两者毕竟隶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音上的差异很大,因此语音层面上汉语对英语发音的干扰作用要远远大于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些英语音素汉语中根本没有,很多学生便会从汉语音素中寻找类似的音来代替英文中的发音。例如,中国学生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 thank读成 /sænk/,这是因为汉语中没有/θ/这个音素,于是便用/s/替代。
汉语中没有辅音簇,汉语发音时辅音和辅音之间要用一个元音,因此中国学生在读英语时,总习惯在辅音簇之间加一个元音,great、grace之类的单词便经常被中国学生读成 /gəreit/、[gəreis]。
汉语语音没有长短音之分,英语中不但有长短音,而且有时长短音不同,词义也会不同。例如 fit/fit/和 feet/fi:t/发音上只是/i/和/i:/的区别,但是词义却完全不同。这就给中国学生在发音和听力方面都造成了一定干扰。
汉语发音中有阴、阳、上、去四种声调,但是单音词的发音中却没有轻重音之分,因此很多学生在读英语单词时重音、次重音都把握不准,再加上语音还会受到方言的影响,这些都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发音造成了干扰,都是母语负迁移在语音习得过程中的表现。
二、词汇负迁移
(一)词义负迁移
在汉语学习者没有完全掌握英语中一些词汇的意义之前,往往会把汉语词汇的意义应套在英语上。但是英语中词汇的意义和汉语词汇能够一一对应的并不多,一种语言的某个单词在另种语言中可找到几种不同意义。这就给语言的初学者在词汇义的掌握方面造成了困难。当学习者由于自身的英语词汇量有限而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就会把类似汉语意思的英语单词生搬硬套上。例如,将‘步入社会’翻译成 go to society,将‘锻炼自己’表述成practice myself这类错误就是学习者把其中文意思与其英文意思从字面上简单地等同起来,将汉语逐字翻译成了英语而产生了母语的负迁移。
(二)词性的误用
汉语和英语中的一些词都可以用作不同的词性。只是,汉语里的词如果用作其它词性的话,词形本身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同一个汉语词汇通常可以体现不同的词性。例如:‘发展 ’、‘提高 ’、‘成功 ’这几个词,在汉语中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而英语中的单词在转换词性时,通常会在词形上有所转变。例如,汉语中的‘发展’这个词,在英语中动词为‘develop’,名词为‘development’;‘经济 ’这个词,在英语中名词为‘economy’,动词为‘economize’,形容词为‘economic’和‘economical’。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记住了它们的汉语意思,而没有记住它们的词性,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就会出现‘with the develop of the economic’这样的错误。这都是由于汉语词性的转换过程没有词形变换而造成的英语词汇习得过程中的负迁移。
(三)词汇的搭配
英语中词汇的搭配 (collocation)对中国的大学生来说是最难的一部份。每种语言都有一些自身约定俗成的固定搭配,很多汉语中常见的搭配在英语中就未必合适,同样很多英语中固定的搭配汉语中又可能没有。所以很多中国学生往往会因为在英语中采用汉语的搭配而出现很多错误。例如:将‘经营生意、做生意’翻译成‘make business’,而其实英语中的搭配应该是‘conduct business’.
除了以上三点之外,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词汇负迁移现象还表现在其它一些方面:1.汉语的名词词形一般不分单、复数,也无可数和不可数之分。因此,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忽视第三人称单数,或者是可数名词用了单数,不可数名词却用了复数;2.汉语和英语虽然都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但有些动词在汉语中是及物动词,而在英语中却是不及物动词,反之亦然。这些都给中国学生的词汇习得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三、语法负迁移
英语和汉语在词序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例如:中国学生往往会把“我非常喜欢英语”说成‘ I very like English.’那是因为汉语中副词常常出现在动词前。而英语中副词往往在动词后,因此正确的说法应该是‘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此外,汉语中的定语无论长短,一般都置于所修饰的中心词之前;英语中较短的定语会放在中心词前,但如果定语成分过长的话便会放在中心词后面,这就使一些没有熟练掌握英语语法的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出现词序上的混乱。
英语句子有时态上的变化,而汉语没有。汉语通常是用一些副词或虚词来表达时间意义,英语则直接体现在动词时态的变化上。例如从 He goes to school.He went to school yesterday.He is going to school.分别体现出三种不同的时间意义,但中国学生往往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出现类似 He go to school yesterday.之类的错误。
汉语中的关联词往往成对出现,常见的有“因为…所有…”,“虽然…但是…”
等。英语却恰恰相反,英语中的关联词在同一个句子中只能用一个,不能成对出现。受汉语迁移的影响,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往往出现主句和从句出现两个关联词的错误。如:’Although it is very difficult,but we won’t lose heart.’
四、写作方面的负迁移
首先,由于思维模式的不同,在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时中国学生也免不了要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型的,在写作中喜欢首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再进行论证、分析。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属于螺旋型,在写作时喜欢先陈述一些事实或引用别人的观点进行大量的铺垫,然后进行分析说明,最后才委婉的提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很多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看上去废话太多又没有中心思想,以致很多外籍教师反映看不懂中国学生的作文。
其次,汉语讲究的是“意合”,英语注重“形合”。汉语作文的句子和句子之间,段落之间,只要意义紧密联系的话可以没有连接词。而英文中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注重的是结构上的流畅,句子之间的过渡要用到 ’but,or,although,however,further more,therefore’等连接词。因此,很多中国学生写英语作文时受到汉语的影响,写出的文章结构松散,句型单一,有时甚至只是简单地将好几个句子罗列在一起,中间用逗号隔开,而且没有使用任何的连接符号。
还有很多学生写作文时是先用母语来思考文章的内容,再把用母语思考出的句子用英语翻译出来,最后将翻译出的内容组织成作文。这种现象导致了所写出的作文,在词汇和语法方面虽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读起来不像地道的英语,而是中式英语。
五、减少负迁移的对策
(一)正确看待母语的迁移
虽然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汉语的负迁移要远远多于正迁移,但是不能因此忽略正迁移的作用。汉语和英语之间也有很多共同的特征,掌握这些特征促成正迁移的形成将有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利于母语,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同时还要全面认识负迁移,不能只把它看成英语学习中的阻碍,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二语习得的必经阶段,是一种学习策略。通过对比分析、错误分析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避免或减少负迁移的产生。
(二)增加语言输入量,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母语负迁移的原因是目的语的输入量不足,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应该给学生大量的第二语言输入,让他们多读、多听、多看、多练,让学生多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并且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使用英语,鼓励学生运用英语思维,多用英语交流,只有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才能更多地避免母语负迁移的产生。
(三)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应该重点介绍,英汉之间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和文化方面异同。让学生加强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学到更加地道的英语。
综上所述,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层面的负迁移,掌握母语负迁移的特点和成因并采取相应策略才能更好地提高英语水平。
[1]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2]Odlin,T.Language Transfe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戴炜栋,王栋.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与思考[J].外国语,2002,(6).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王文宇.母语思维与二语习得:回顾与思考[J].外语界,2002,(4).
[6]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7]张放放,丁建宁.浅谈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迁移现象[J].广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0).
[责任编辑:李成文]
G642
A
1004-7077(2010)04-0090-03
2010-07-22
尹鸿涛(1976-),男,山东枣庄人,枣庄学院外国语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