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酮康唑软膏的处方设计试验

2010-08-15邢东志邢晗宝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6期
关键词:甲酚酮康唑亚硫酸钠

邢东志 邢晗 宝玲

复方酮康唑软膏的处方设计试验

邢东志 邢晗 宝玲

复方酮康唑软膏主要成份是酮康唑和丙酸氯倍他索,用来治疗皮肤湿疹、瘙痒[1],疗效确切,患者容易接受,没有发现明显药品耐药性。该产品处方设计除了考虑常规要求外,还充分考虑避免有效成份易氧化变质的问题。为此,经笔者反复试验、改进设计,得本结论。

1 仪器试剂

仪器:电动强力搅拌器(北京永光明仪器厂);保温套;三颈瓶1000 ml;温度计(校准);量筒(10 ml);扭力天平 ;试剂:酮康唑(郑州兴人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生产);丙酸氯倍他索(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新华联制药厂生产);氮酮(开封天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6-二叔丁基对甲酚等。

2 试验过程

2.1 处方 酮康唑8 g,丙酸氯倍他索0.7 g,烷基聚氧乙烯醚35 g,甘油130 g,氮酮0.5 g,十六十八醇50 g,无水亚硫酸钠 7 g,2,6-二叔丁基对甲酚10 g ,EDTA0.5 g,羟本乙酯1 g,硬脂酸 100 g,VE1.5 g,纯化水 550 g。

2.2 处方分析

2.2.1 成份作用 酮康唑、丙酸氯倍他索为药品的主要成份,酮康唑是真菌抑制成份,主要用来治疗真菌引起的湿疹;丙酸氯倍他索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用来治疗皮肤炎症和瘙痒症;无水亚硫酸钠为抗氧剂[2]附加剂,保护酮康唑不被氧化;氮酮为辅助浸润剂,促进有效成份渗透[3];羟本乙酯为防腐剂;EDTA为络合剂保证产品的稳定性;甘油为保湿因子改善复方酮康唑软膏的稳定性。

2.2.2 水相及油相组份说明

2.2.2.1 油相 硬脂酸、十六十八醇、液体石蜡、羟苯乙酯、组成油相。

2.2.2.2 水相 烷基聚氧乙烯醚、甘油、VE、2,6-二叔丁基对甲酚、无水亚硫酸钠 、EDTA、酮康唑、丙酸氯倍他索、氮酮组成水相。

2.3操作

2.3.1 按处方分别称取各个成份。首先分别制备成油相及水相,然后在一定条件下经混合制成膏体分装。

2.3.2 将油相组份(除羟苯乙酯、VE)放置在约60℃水浴中加热,逐渐升高温度至68℃左右全部熔融,同时开动搅拌器(100转/min),不断边搅拌,10~15 min后加入羟苯乙酯在搅拌下进行溶解,当温度升至80℃时,将反应器置入保温漏斗,在75℃时保温20 min,然后加入VE搅拌均匀(持续搅拌10 min)。得油相A。

2.3.3 将水相组份升温(除EDTA、无水亚硫酸钠、氮酮),开动搅拌器,搅拌(约200转/min),升至(78±2)℃时,将反应器置入保温漏斗,在75℃时保温15 min,加入EDTA搅拌溶解,然后加入无水亚硫酸钠慢慢搅拌5 min至全部溶解。得水相B。

2.3.4 在75℃状态下,将完成的水相B慢慢加入到完成的油相A中,慢慢搅拌均匀,然后控制温度在70~80℃,保温30 min。当温度降低至70℃时,将用40 ml无水乙醇溶解的10 g2,6-二叔丁基对甲酚加入上述混合液体中,搅拌均匀。

2.3.5 自然降温到60℃,加入称量的10 g酮康唑,搅拌10 min后再加入丙酸氯倍他索,搅拌后加入氮酮,温度降至43℃渐渐变稠至膏状。根据处方申请要求加入3‰的香精。得成品约900 g。小包装可采用10 g软管式或者10 g瓶装。

3 讨论

操作关键2.3.4的搅拌需要持续慢慢搅拌。曾经将酮康唑裸放于空气中,很快变红色,经测定其实际含量降低,本试验同时加入无水亚硫酸钠和VE作为抗氧剂以达到防止有效成份降解目的。成份的投料量比率应既符合要求又要成本达最低。经过反复试验得出如上结论。

4 结论

该成品放置3年后外观没有变化,经测定有效成份含量符合中国药典(2005 版)[4]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试剂手册.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编.试剂手册(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475003 河南医药技师学院制剂工程系(邢东志);河南大学药学院(邢晗);开封制药(集团)公司制剂四分公司(宝玲)

猜你喜欢

甲酚酮康唑亚硫酸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磷酸三甲苯酯中游离甲酚的含量
用亚硫酸钠处理含氯废水的弊端及应对措施
亚硫酸钠分银的试验研究
丛毛单胞菌对邻甲酚及对甲酚的降解特性*
消除双氧水对CODcr测定干扰的研究
酮康唑单独及联合克霉唑栓治疗老年念球菌性阴道炎的效果对比
聚甲酚磺醛栓联合抗宫炎片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观察
UPLC法测定酮康唑制剂中酮康唑的含量
电位滴定法测定聚甲酚磺醛栓的含量
货架效期内3种酮康唑制剂抑菌效力测试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