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24例MRI表现

2010-08-15李建灵王岸飞荆延平李荫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3期
关键词:脊髓型状位脱髓鞘

张 焱,胡 瑛,李建灵,王岸飞,荆延平,李荫太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郑州 450052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可以出现视觉障碍、肢体瘫痪和共济失调等症状,病程为反复恶化与缓解,总趋势为进行性加重[1]。MS以脊髓损害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称为脊髓型 MS[2]。作者分析了 24例脊髓型MS患者的MRI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4例脊髓型MS患者(为2007年1月至 2009年 5月作者收集的病例)中,男 8例,女16例;年龄 15~58岁。病程 2个月至 3 a。15例以突然出现感觉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9例亚急性起病。15例有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22例病理征反射阳性,15例起病时有发热。患者表现为视力下降 10例,肢体无力和感觉障碍 19例。病变部位及范围:累及颈髓者 10例,颈胸髓交界者 7例,胸髓 7例。该组病例起病方式、临床表现、脑脊液和影像学检查均符合MS诊断标准[3]。

1.2 MRI检查方法 24例均于发病后1 d~2周行脊髓MRI平扫检查,16例同时加做MRI增强扫描。18例患者采用德国西门子1.0 T超导型Magnetom Impact MR机检查,6例采用德国西门子3.0 T超导型Trio Tim MR机检查。常规为脊椎横轴位、矢状位及冠状T1WI、T2WI,层厚为3~5 mm,矩阵为256×256,SE序列。3.0 T超导型Trio Tim MR包括矢状位压脂T2WI。

1.3 MRI表现 18例T1WI信号基本正常,6例病变区内见轻度条状、斑片状稍低信号影,境界模糊不清。矢状位T2WI上 24例均显示病变区有信号增高影。横轴位T2WI上6例整个脊髓断面呈不均质性高信号,18例为脊髓横断面T2WI中心和周边(侧面或后部)高信号影。矢状位显示异常高信号的上下界与正常脊髓间分界多较清楚,呈小条状或不规则点片状。

13例病变区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脊髓肿胀,病变区脊髓均匀一致性增粗,外缘光整;11例增粗不甚明显。

16例 MRI增强病例中,7例未见明确强化,9例可见轻度散在斑片状强化。

以椎体为计数单位,观察矢状位 T2加权像高信号范围,其中 19例病灶为 2个椎体高度以下。14例患者有头部MRI,发现合并脑部MS者7例。

11例治疗后行MRI复查,T2WI仍有高信号者8例,但是范围有所缩小,3例病灶显示已不明确。显示原病变区脊髓变细萎缩者 4例。

2 讨论

MS的病理变化主要是髓鞘崩解、灶周水肿和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致局部血-脑屏障破坏,晚期胶质细胞增生,纤维增殖形成瘢痕。MS发生于灰白质交界处,病灶内早期组织间隙水肿,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继而发生少突胶质细胞和磷脂细胞丢失的脱髓鞘过程。如果病变损害轻,髓鞘修复,可出现临床症状缓解;中期由于发生新的病灶与陈旧病灶扩展,可出现临床复发与加重;晚期胶质增生形成瘢痕组织。在北欧和北美地区 MS的发病率最高,亚洲型 MS病理以软化坏死多见[1-4]。

MRI对脊髓型MS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5-7]。通过对该组病例的分析,发现脊髓型 MS有以下的MRI表现:①病变范围较短。T1WI常不易确定病变范围,而矢状面及横断面T2WI显示病变较好。该组病例病变范围一般不超过 2个椎体节段(19/24)。②脊髓轻度肿胀增粗呈均匀一致性。该组13例MRI显示脊髓有轻度均匀一致增粗,外缘光滑。此影像特点在与髓内肿瘤鉴别时具有重要意义。③T2WI病变区信号增高,矢状位可以较好地反映病变范围。但应注意当扫描层面位于脊髓边缘部分时,因蛛网膜下腔也呈高信号而易误认为是脊髓信号增高,所以同时观察横断面 T2WI以确定脊髓信号有否异常非常重要。脊髓 MS病灶位于脊髓侧方和后方,一般小于脊髓截面 1/2。主要与脊髓的神经解剖学有关,脊髓周围部白质内的众多纵行神经纤维主要由髓纤维组成,含有较多髓磷脂[8]。神经纤维在脊髓内沿脊髓长轴分布,发生脱髓鞘后,形成位于脊髓侧方或后方平行于脊髓长轴的病灶[9]。④与脑部 MS病灶不同,脊髓病灶不受灰白质交界的限制,可以同时累及灰质和白质。⑤MRI增强扫描不强化或轻度小斑片状强化。

总之,脊髓型 MS的诊断有时较为困难,特别是不典型的病例。随着磁共振设备的发展,磁共振扩散成像(DWI)与磁共振波谱(MRS)也可能会提供一些帮助,这有待于以后进一步探讨。

[1]沈天真,陈星荣.神经影像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70

[2]鱼博浪.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鉴别诊断[M].2版.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00

[3]包颜明,田伟,毛青,等.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 MRI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5):693

[4]Matsuoka T,Matsushita T,Osoegawa M,et al.Association of the HLA-DRB1 alleles with characteristic MRI features of Asian multiple sclerosis[J].Mult Scler,2008,14 (9):1 181

[5]陈楠,李坤成,秦文.MRI对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分期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5,20(9):761

[6]Miller DH.Role of MRI in diagnosing multiple sclerosi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s valuable[J].BMJ,2006, 332(7 548):1 034

[7]Poonawalla AH,Hou P,Nelson FA,etal.Cervical spinal cord lesions inmultip le sclerosis:T1-weighted inversion-recovery MR imaging with phase-sensitive reconstruction [J].Radiology,2008,246(1):258

[8]耿道颖,冯晓源.脑与脊髓肿瘤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6

[9]张礼鹃,莫友发,涂昌灼,等.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 MRI诊断探讨[J].广东医学,2008,29(8):1 385

猜你喜欢

脊髓型状位脱髓鞘
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手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改善情况分析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及椎旁肌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国医大师刘柏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用药规律探析
正常国人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激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疗效观察
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
一脚踩空,引发全身瘫痪
有些疾病会“化妆”成脱髓鞘
3例颅内脱髓鞘假瘤的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