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近代新疆“客邮”
2010-08-15杨和平
杨和平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乾隆嘉庆年间,“西人来华贸易者众,聚集闽粤,每于泵船上及贸易监督驻所悬一信箱,备侨民之通信,是为邮箱(postal)名称见于吾国之始。[1]这些信箱就是列强侵犯中国邮权的最早见证。道光14年(1834),英国商务监督在广州开办了一个所谓“英国邮局”,免费为英国侨民传递信件,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客邮”。道光22年(1842)《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便在香港开设“香港英国邮局”,并以中国没有邮政机构为借口,先后在五口通商口岸私设邮局。对此,清政府不但不反对,反而美其名曰“客邮”。随后其他列强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法国、美国、日本和俄国陆续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自己的邮局。西方列强既无条约根据,又未经中国政府的许可,擅自在中国国土上开办所谓的“客邮”,侵犯了中国的邮权,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薛福成、李鸿章、刘秉璋、张之洞等人纷纷上书,倡议开办国家邮政,以堵“客邮”存在之借口,同治5年(1866),清政府同意在总税务司署设邮政办事处,由海关兼办邮政。光绪22年(1896)2月,各海关邮务办事处一律改为“大清邮政”,光绪32年(1906)设邮传部,宣统3年(1911),邮政脱离海关,邮传部下设邮政总局。在中国有了自己的邮政机构后,“客邮”不但没有裁撤,反而有继续扩大之势。国家邮政与“客邮”斗争的经历曲折而漫长。直至民国10年(1921),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有关中国问题的九国会议要求“客邮”必须于民国12年(1923)1月1日以前全部撤销。
一、“客邮”在新疆的建立和发展
沙俄对我国美丽富饶的伊犁地区早就虎视眈眈,预谋窃取。清同治10年(1871)7月,沙俄借故武装侵占了伊犁地区并在宁远县设立了邮局,开辟了宁远至霍尔果斯的邮路。光绪7年(1881),中俄两国政府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沙俄军队撤出了伊犁,但它却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设邮的特权,邮政机构得到进一步加强,到光绪28年(1902)沙俄又先后在省城迪化、塔城和疏附(今喀什噶尔)设立了邮局,开辟了塔城——巴克图和疏附——伊尔克斯塘的马班邮路。俄东方铁路告成后,“彼乃因利乘便,偏设于通商城邑,(迪化省城及伊塔喀城四处),收受华人函信,取道西伯利亚,阅四十日而达我京师,其计时速取费廉,我流寓商民利其便捷,争相输送,岁入邮资至十万卢布以上。[2]
沙俄在新疆大办邮政之时,英国人也不甘落后。光绪32年(1906)年英国在疏附县设邮务局一处,并开辟了疏附——印度吉尔吉特(今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市)的马班邮路,开办信函、印刷品和小包等业务,经过印度转发我国内地各省。到宣统2年(1910),我国在疏附设立邮局,一个小小的疏附县城就有三个国家的邮局存在。
二、政府对“客邮”的抵制和斗争
宣统3年(1911),新疆邮政收归国办,但俄邮拒不裁撤,反而大加扩张,这种侵略行为遭到了政府的坚决抵制和斗争。
清光绪元年(1875),俄驻迪化领事提出:自迪化至塔尔巴哈台由俄国设立驿站快车,往来运输函件货物,由中国代售俄国邮票,遭到清政府的拒绝。[3]东方铁路告成后,俄通过铁路运送我国商民的邮件,大获其利,而“俄人乃更谋垄断攘我利权,宣统纪元之2月,俄总领事函请仿设台站快车由省城至塔尔巴哈台边界往来递运信箱货物,并请代售邮票以资推广,兼按察使荣霈援约力争”。[4]俄的这一无理要求再次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而针对俄国侵犯新疆邮权的现状,巡抚联魁在《奏新省开办邮政兼递文报》的奏折提出“俄道递寄之件,即按中俄订立互寄合同办理,”[5]希望能够由此挽回主权。
民国二年(1913),新疆阿山(阿勒泰)办事长宫帕勒塔擅自与沙俄签约,允许俄国从承化寺至吉木乃边卡口岸设立邮站8处,每站划有草场.盖有房屋,饲养马匹,雇佣中国人当邮差运送出口邮件。民国8年(1919)2月,杨增新向交通部呈文“民国六年,俄兵撤回,俄邮虽暂停废,而俄领仍不惜借巨款重行设立,既已苦心经营,自不肯一旦抛弃,道伊拟先将拨给俄邮之草场如数查明收回,并严饬蒙哈头目不准所属人民充当俄国邮差,将使俄国邮差邮马两有所穷,仍请政府转向俄使,严重交涉,以期收回邮权。”[6]表明了俄对既得利益的不放弃,也显示了政府撤销“客邮”的态度。
谢彬于民国7年(1918)在新疆考察时,针对俄国在吉木乃设邮的现状,提出政府“应宜设法自行开办,于吉木乃设局,援《邮政同盟章程》与俄交换邮件,方是以保主权,而更交通”。[7]在途经南疆巴楚县时,目睹了当地人民纷纷使用俄邮的局面,表达了他对此的看法“然非紧急事件,亦不必采此特别的办法,坐令邮权丧诸外人也”。[8]这充分表达了他坚决抵制“客邮”的态度和爱国之心。
三、“客邮”的撤销
民国8年(1919)7月25日,苏联政府宣布:从即日起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即放弃在华的一切特权,陆续撤销了设在中国镜内的伊宁、塔城、阿山、疏附的邮局,结束了沙俄在新疆的“客邮”。
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有关中国问题的九国会议明确要求外国在中国开办的邮政必须于民国12年(1923)1月1日前全部撤销。但英国在疏附的邮局迟迟不愿撤走。经我方多次交涉,英人表面上撤销了邮局,实际上继续在英国驻喀什领事馆内办理邮政业务。对于英国撤销在新疆的邮政业务时间,从最后一任英国驻喀什噶尔的总领事(1946—1948)夫人的回忆录来看,很可能和总领事馆在同一时间撤离的,即新疆和平解放前。领事夫人在书中这样写道“中国人时断时续地取消了我们这个特权,1947年8月15日,印度获得了独立,此后我们的邮路就风雨飘摇了”。[9]
四、“客邮”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对新疆邮政的影响
俄国和英国在新疆开办邮政不仅侵犯了中国邮政利益,而且违法经营,如苏联邮差夹带货物进疆,这“实与我国之主权、邮权、税权均有妨碍”。[10]“客邮”在中国存在了近百年的历史,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段耻辱。但是,我们在批判“客邮”侵犯我国主权之时,却不能不承认它的进步性。首先,“客邮”方便快捷、资费低,这使它比国邮更有竞争力。通过俄邮寄信去北京,四十日即可到达。选择国邮“约需三月到达,包裹则需半年”。[11]“客邮”有完备的组织和运输机构。“我们的邮路是一个计划周密的系统,由步行的邮差和骑马的邮差组成,沿途有供他们使用的邮站和给养,一切都组织的很好”。[12]最后,新疆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落后,这严重阻碍了国家邮政在新疆的发展,但新疆邮政发展缓慢,“盖非尽天然之阻力,实则人事有未逮”,[12]这也使得新疆邮政无法同“客邮”相抗争。
“客邮”侵犯了国家主权,给新疆的邮政事业和关税收入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客邮”也起到了“窗口”作用,让新疆人对近代邮政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并由此模仿借鉴西方近代邮政之法。
光绪29年(1903),新疆巡抚潘效苏就仿效俄国驿车制度,试办自迪化至肃州(今甘肃酒泉市)的驿车。
综上所述,尽管“客邮”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它未经中国政府的许可,凭借强权在华设立邮政机构,不仅抢夺了官邮的大量业务,而且还纵容走私,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新疆政府和人民对“客邮”的抵制和斗争也就具有抵制和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进步意义。
[1]楼祖诒.中国邮驿发达史[M].北京:中华书局,1940:338
[2][4][5]树楠.新疆图志[Z].第86卷,道路(八)。
[3]新疆邮电志编撰委员会.新疆邮电志[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147
[6]杨增新.补过斋文牍[Z]续编,卷二
[7][8][11]谢彬.新疆游记[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250、124
[9][英]凯瑟琳·马嘎特尼、戴安娜·西普顿.外交官夫人的回忆[M].王卫平、崔延虎译.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234-235
[10]杨增新.补过斋文牍[Z]三编,卷五
[12]林竞.新疆纪略[M].19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