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丹金虎汤治疗黄疸型肝炎

2010-08-03蔡世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2期
关键词:纳差黄疸型虎杖

蔡世军

江苏省铜山县单集镇吴桥医院(221129)

铜山县单集镇吴桥医院对30例各种急慢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在保肝、降酶、促肝细胞生长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上自拟的赤丹金虎汤口服,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铜山县单集镇吴桥医院2000年8月至2009年8月门诊各种急、慢性黄疸型肝炎共60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1],中医辩证为湿热蕴结证。所有病例均经过B超或者彩超排除肝内外阻塞性黄疸和其他肝胆系统疾病,不具备重型肝炎肝硬化的其他指标。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22例,女8例,年龄8~72岁,平均42岁,病程3~15d。经病原学检查,急性乙型肝炎4例,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16例,戊型肝炎4例,药物性肝炎3例,甲型肝炎3例,血清总胆红素轻度升高者15例,中度升高者11例,重度升高者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7~68岁。平均43岁,病程7~10d。其中甲型肝炎4例,急性乙型肝炎6例,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16例,戊型肝炎4例,药物性肝炎2例,血清总胆红素轻度升高者16例,中度升高者10例,重度升高者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选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甘草酸二胺50~150mg,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促肝细胞生长素100~200mg,分别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加用赤丹金虎汤:赤芍30~60g、丹参10~20g、金钱草30~60g、虎杖10~20g、蒲公英15~30g、夏枯草10~15g、茵陈20~30g、云苓10g、白术10g、大黄3~6g,胁疼口苦加香附10g、元胡10g,恶心干呕加半夏3~6g、苏叶3~6g,便秘者加枳实6g、厚朴6g,1个疗程共30d。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如腹胀、纳差、乏力、尿黄、舌苔黄厚腻、皮肤巩膜黄染及肝区不适均作详细观察和记录,每周检查肝功能作为治疗前后的对比,每隔2周行B超或者彩超查肝、胆、脾并随时观察记录任何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纳差、乏力、尿黄,无肝区不适,TBIL、ALT、AST均在正常范围内。超声检查肝、胆、脾均无明显异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偶有肝区不适或者纳差、乏力,肝功能各项指标均下降50%以上。无效:病情无好转或者向重型肝炎发展,复查肝功能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s)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舌苔黄厚腻治疗组(n=30)组别 肝区不适 腹胀 纳差 乏力 尿黄 皮肤巩膜黄染治疗前 27 27 29 30 30 30 29治疗后 11 11 15 11 12 10 14治疗前 26 28 30 30 30 30 28治疗后 2 3 4 4 2 2 4对照组(n=30)

2.2 肝功能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s)

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组别 TBIL(μmmol/L) DBIL(μmmol/L) ALT(U/L) AST(U/L) ALB(g/L)治疗组(n=30) 治疗前 131.4±97.2 85.3±65.2 738±455 592±473 32.4±3.52治疗后 25±16.2 20.1±12.1 75±26 62±44 38±4.12对照组(n=30) 治疗前 135.2±98.9 82.1±68.2 742±488 580±420 32.2±3.42治疗后 76.1±38.4 37.2±22.8 110±74 89±72 34.2±3.88

2.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统计情况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统计情况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2例服用中药后恶心、呕吐改为饭后继续服用,2例中断服用。

3 讨 论

黄疸型肝炎属于祖国医学“黄疸”、“胁疼”、“急黄”范畴,其病因多为湿热邪毒侵入人体,湿热羁留,熏蒸肝胆,阻遏气机,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入血而发黄疸。脾为湿困,运化失司,故有纳差恶心呕吐,湿热之邪,雍塞脉道,气血运行不畅,故有胁痛不适。苔厚腻滑,脉濡缓或者弦滑均为肝、胆、脾有湿热之象。历代医家在该病治疗上各有偏重。《金贵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近代医家关幼波教授认为“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汪承柏教授则主张“凉血活血为治”。据前辈所鉴,我们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湿热邪毒蕴结肝胆,气滞血瘀,脾为湿困。治疗黄疸型肝炎当以清热解毒,清肝利胆,凉血活血,健脾利湿为大法。

赤丹金虎汤是针对临床辨证为湿热邪毒偏胜,蕴结肝胆的患者所设,由赤芍、丹参、金钱草、虎杖、蒲公英、夏枯草、云苓、白术、茵陈、大黄等组成。赤芍凉血活血,解毒退黄。药理学研究表明:赤芍有效成分芍药甙,具有调节免疫、镇静镇痛、解痉保肝、扩张血管、抗炎等作用,可以阻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胆汁分泌并降低血清胆红素[2]。王融冰教授指出: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中医药有优势,凉血活血重用赤芍是中西医结合思路[3]。丹参活血化瘀,养肝生血,赤芍与丹参合用有利胆退黄,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肝脏血流量,从而加速胆红素的结合与排泄。虎杖、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胆、降低转氨酶和抗肝炎病毒的功效。药理学研究表明,蒲公英能使麻醉后的小鼠胆汁分泌增加40%,保护受损肝细胞。虎杖具有保护受损肝细胞,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降低ALT的作用[4]。云苓、白术健脾利湿和胃止呕。茵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大黄活血化瘀,降泄瘀热,通腑排毒,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大黄具有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胆囊收缩,降低奥迪氏括约肌张力作用[5]。诸药共用,共奏清热解毒、利胆退黄、健脾和胃之功效。与对照组比较,本方的应用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和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和减少治疗费用。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60.

[2]王朝红.芍药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7):544.

[3]王融冰.重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6,16(1):1-3.

[4]叶维法.肝病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31.

[5]申德林.大黄治疗肝脏相关性疾病研究概述[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5,15(5) :314.

猜你喜欢

纳差黄疸型虎杖
八段锦之“调理脾胃须单举”联合足三里穴位按压对新冠肺炎患者纳差效果评价*
丁香透膈汤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纳差的疗效观察
茵陈蒿汤治无黄疸型肝炎
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小儿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消化系统损伤的临床分析
虎杖叶胶囊中2种成分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建立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
虎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虎杖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
关于发热黄疸型牛病临床治疗的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