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研究现状综述
2010-07-30王杏芬
王杏芬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于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效果研究极少。吴水澎,徐莉莎(2008)从价值相关性的角度研究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其实证结果表明:实施新会计准则后,财务报告的价值相关性有所提高,且利润表的价值相关性高高于现金流量表;同时盈余对股价增加的解释力度下降,并被账面价值增加的价值相关性所替代。贾瑞芳(2008)以2006—2007年中国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选样本,运用单变量指标分析、模型回归以及事件研究等方法,从两个方面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存在及其变化,其研究结论表明: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降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尽管新会计准则将稳健性列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之一,但仅仅是次要质量要求,其更注重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公允”,因此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大量采用使得多个项目对收益和资产的增加都起正向作用,因此依据新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不会更稳健(高利芳,2008)。
2003年至今,国内研究较多的是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会计准则是否影响盈余管理,其观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大都仅停留在规范分析层面(沈烈、张西萍,2007等);第二,新会计准则影响盈余管理的程度,该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其研究结果和规范研究类似,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实施前后的盈余管理程度整体无差异,但不同行业程度有所变化(王建刚,刘庆艳,2009),但其样本仅选取了2006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因而其结论的可靠性尚待检验。另一种观点认为,新会计准则有效地降低了盈余管理空间,使得财务报告更趋于真实(王勇,2009),该研究仅仅对2007年上市公司的总应计和可操控性应计进行了单变量的统计分析,没有从众多因素中考察并分离出新准则的影响,因此,其结论与第一种观点存在分歧就不足为奇了,且可靠性如何也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在我国,新会计准则另一研究的热点是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与前述研究类似,该方面的研究也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对其实施“毁誉参半”,主要原因在于盈余管理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体现,二者互为相反,即盈余管理程度高则会计信息质量低,反之亦然。由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范围更宽泛,其还包括相关性、可靠性及稳健性等,而现有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规范分析(王强,2009),还未发现真正的会计准则实施效果的实证论文出现,因而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由于利益相关者更关注的是企业价值,如微观主体的投资决策、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以及政府监管等都要以此为依据,当计量和披露企业价值的尺度——会计准则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时,其直接产品——企业价值是否有所变化无疑为世人瞩目。其实施效果如何,尤其是对企业价值衡量的影响怎样?其可信度大小即信息质量如何?另外,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尤其是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对审计人员而言,审计风险无疑空前放大,面对企业可能加大的盈余操控空间,其将如何鉴证众多动机形成的最终产品——财务报告,以及鉴证结果怎样等等都不容忽视。更重要的是,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企业及其会计行为的标准,其改变无疑对政府监管产生影响,后者的演进也可能对其有所影响,但关于二者关系的文章却极少见,新会计准则实施效果与政府监管关系的研究更属空白。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由于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的主旨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而在国外目前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种种制度也正处于不断变革之中,因此,后者同样存在与我国的新准则类似的诸多不足,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使用,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也均无统一意见。
三、结论
总之,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我国特有的,国外可资借鉴的文献极为罕见,上述我国学者目前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种种分歧、及其实施效果与政府监管、投资者保护和稳定宏微观经济科学发展等关系方面研究的空白,无一不亟待理论研究者和财务会计实务工作者、与政府部门共同携手再未来进行不断探索和不懈努力。鉴于新会计准则对政府监管的具体影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新会计准则;2.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与政府监管相应的配套机制;3.从源头抓起,提高会计、审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4.在新准则的制定、完善和实施过程中持续贯彻科学发展理念,维护经济秩序、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