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癌的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分析

2010-07-12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7期
关键词:核仁核分裂转移性

刘 磊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 郑州 450000

本研究主要对颅内转移癌的显微镜下特点和免疫组化特征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病例来自我院1998—2009年神经外科手术切除标本,女11例,男 24例,年龄 40~78岁,临床以短时间头痛,肢体障碍等特征,其中24例有既往病史,4例为多发病灶,影像学表现为肿瘤大多位于灰白交界处,肿瘤边界清楚,呈等密度或低密度病灶,T1W为低信号,T2W为高信号,瘤组织周边水肿明显。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均为灰白灰褐色不整形碎组织,3例有囊性变,2例有钙化。

1.2方法和试剂所有标本均采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切片厚度 5 μ m,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在4 μ m石蜡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采用 Envinsion两步法,所用一抗为 CK、CK7、CK8、Ck18、CK19、CK20、CgA、Syn、GFAP、S-100、Vimentin等,均为迈新试剂。

2 结果

根据临床资料和显微镜下观察,再选用不同的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所有病例均明确诊断,具体类型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部位免疫组化阳性结果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癌的病理特征:不同器官来源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与原发肿瘤肿瘤之间镜下特征较一致,但有一定异质性,镜下示转移癌常呈巢状,可见坏死,而血管周围有瘤细胞残存,血管丰富 ,间质纤维化,文献报道颅内转移癌以肺癌常见,与本组病理报告一致[1],肺转移癌类型以腺癌常见,病变分为5个亚型,乳头样型结构居多,镜下细胞不同程度异性,呈低柱状或高柱状排列,有时可见无纤维-血管束轴心的簇状乳头,呈浸润性生长;黏液样型呈高柱状,胞质内含有黏液;非黏液型细胞有轻度异性,核和核仁大小不一,核仁明显,多位于基底,有时可见核内包涵体,有时两者混合;伴黏液样型腺癌多为低分化腺癌,癌细胞呈实性巢状、团块状、缺乏腺样或乳头状结构,胞质丰富,核仁明显,核分裂像较多;肺转移性鳞状细胞癌镜下胞质较丰富,癌细胞边界清楚,核仁较多,大小不等,可见核分裂像,局灶细胞间可见角化,形态上可分为乳头样、小细胞样、基底样、透明细胞样;乳腺癌的癌组织周边可见坏死和硬化性间质,细胞异性明显,呈巢状、实性片状、核大深染,异型不很大,周围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肾细胞癌的癌细胞呈立方状,多边形,胞质透明嗜酸,癌巢间隙狭小,无纤维结构,核仁明显,无核分裂。生殖道转移癌多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为弥漫分布,多为低分化鳞癌,细胞异型明显,核仁不明显,呈巢状,癌间纤维间质丰富,核分裂像易见[2]。

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从临床病史看,对身体其他部位有恶性肿瘤而出现颅内占位,中老年人、病程较短者,应先考虑转移性肿瘤。确认脑内转移性肿瘤,首先必须排除颅内原发性肿瘤,如分化差的胶质瘤、髓母细胞瘤、间变型脑膜瘤以及具有乳头状结构的室管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具有透明细胞结构的少突胶质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星形细胞瘤等。

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癌的免疫组化分析:细胞角蛋白(CK)是上皮性肿瘤的特异抗体,在上皮性肿瘤中表达率为96%,HE形态如果考虑为转移癌,应该首先使用;CK有20几种亚型,不同的上皮可同时表达一种或几种互相配对的碱性和酸性角蛋白,临床常用CK7和CK20配对使用,它在腺癌的诊断价值非常重要,肺腺癌大多表达CK7,而肠道腺癌多表达CK20,CDX-2在肠腺癌表达75%~90%;TTF-1在肺癌中表达率90%,ER和PCDGF在乳腺癌中表达80%,CKH在乳腺癌中约100%;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CK表达;CD-10是肾细胞癌特异抗体,表达率90%。妇女生殖道肿瘤转移中CA-125报道表达率90%,CK100%阳性;胃腺癌中CK-7表达95%;CK-20表达75%,CEA表达95%[4]。CD34、F-Ⅷ,CD31在脑转移癌瘤组织和脑胶质瘤组织中均有丰富表达,提示脑转移癌和脑胶质瘤组织中均有新生血管的建立;脑转移癌组织中几乎不表达 S-100、GFAP、NF、NSE、SYN和MBP等神经组织标记,而脑胶质瘤组织中则强烈表达[3]。

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癌病理诊断的体会,形态学观察是诊断工作中首要因素,转移性脑肿瘤的不同分化程度、变性程度和伴发病变。这些步骤不可大改,以免出错。用这一诊断,再反过来考虑,看它能否解释临床表现、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的各个变化。如果能够完全解释、毫不勉强,这一诊断一般是正确的,就写出报告。若所提出的诊断不能完全解释临床、大体和组织学变化,还存在着矛盾,免疫组化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免疫组化只是一种重要的技手段,最终的诊断要靠综合分析,包括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结果,组织学镜下特点等,以达到诊断的更多支持,再结合免疫组化均能得到正确诊断。

[1]王军臣,符雪莲,卢婉平.脑转移癌特异性标记物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癌症杂志,2003,13:453-454

[2]李青,徐庆中,主译.Paul K Ieihues,Webster K.Cavenee著.WHO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6-298.

[3]廖松林主编.肿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学[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47-1050.

猜你喜欢

核仁核分裂转移性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哺乳动物核仁应激研究进展
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5例临床病理观察
左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细胞性纤维瘤1例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的疗效及安全性
51例子宫平滑肌肿瘤病理诊断标准的探讨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病理性核分裂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穿梭蛋白核仁素的多种生物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