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2010-07-12薛战尤刚书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7期
关键词:达拉肝素自由基

薛战尤 李 祯 刚书成 许 莉 苏 茜

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 焦作 454003

我科于2006-10~2007-10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来自于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年龄30~75岁,并经头颅CT或M RI证实为脑梗死,且表现为发病6~72 h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肌力减退2级以上。排除标准:心房纤颤,有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小板计数<100×109个/L,血压>180/100 mmHg(1kPa=7.5 mmHg)。将入选的60例病人,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 13例,平均年龄(56.8±6.4)岁: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2±6.8)岁。2组年龄、性别、既往史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治疗组:依达拉奉注射液(南京先声制药有限公司)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滴,30 min滴完,2次/d,14 d为一疗程,低分子肝素钙(广东天普制药有限公司)6150单位皮下注射 1次/d,连用 10 d。(2)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6150单位皮下注射1次/d,用10 d。2组其他常规治疗相同。

1.3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后查超敏C反应蛋白、血凝四项、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1.4疗效判定根据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临床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与临床疗效标准[2],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8天进行评分并判断治疗效果。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生活可以自理;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46%~90%,病残程度1~3级,部分生活自理;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 17%。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定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a=0.05作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2组病人临床疗效评定 (例)

2.2 2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见表 2。从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组治疗前、后超敏CRP比较 (mg/L)

2.3不良反应2组治疗前后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变化,2组各有1例于皮下注射部位出现轻微紫癜,余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脑缺血发作后6~72 h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进行性加重[3],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的一个常见亚型,是临床医师最怕遇到的情况,预后及致残程度要比稳定型严重的多,国内外作者报道其发病率占急性脑梗死的12%~42%。大多数学者认为血栓不断蔓延,使原血管闭塞范围不断扩大或狭窄程度加重是进展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最近研究认为,由于血管的闭塞引起以其支配区域为中心的脑血流减少,组织进人缺血状态,从而导致大量自由基释放,其被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损害的主要因子。在脑组织缺血和再开通时,产生大量的自由基,造成细胞膜的损害,进一步导致继发性的脑组织损害、脑水肿的加重、神经细胞坏死和进行性缺血损害。因此,一方面防止血栓继续形成,另一方面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和改善缺血半暗带血液循环,清除产生的过多自由基,减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低分子肝素钙平均分子量为4 000~6 000,主要成分是D-葡萄糖、胺残基、葡萄胺,与普通肝素相比,其抗Xa因子作用相同而抗凝血酶FⅡa的活性大大降低,故在抗血栓形成的同时对凝血系统影响较小,使出血危险性减少。低分子肝素通过内皮细胞介导作用导致血液血管内皮和组织中的纤溶酶原激活和前列环素样物质释放,促进内源性氨基多糖释放,作用于纤溶系统,使纤溶酶原被激活,转化为纤溶酶,从而有促纤溶作用。同时可改变血液黏度,促进血液流动,增加血细胞表面电荷,从而增加抗凝聚和抗血栓作用,预防新的血栓形成,并且低分子肝素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血浆半衰期长等优点。因此被中华医学会推荐为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4]。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刺激前列腺素的生成,减少炎性介质白三烯的生成,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缩小缺血半暗带发展或梗死的体积,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使其恢复正常,这样可以尽可能的使梗死面积达到最小限度。另外作为一种小分子量的自由基清除剂,其血脑屏障穿透率据估算为60%,静脉给药之后可以清除细胞内的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同时也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的溶解或出血时间,因而不会增加出血的危险[5]。两者单独应用于脑梗死的治疗均收到良好效果。因其作用机制不同,故能从不同环节阻止脑梗死进一步加重。本组资料显示,两者联合应用于进展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与文献报道相似[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提示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观察临床疗效的指标。2组各有1例于皮下注射部位出现轻微紫癜,其余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Barber M,Stott DJ,Langhorne P.An internationally agreed definition of prog ressing stroke[J].Cerebrovasc Disease,2005,41(1):95.

[4]中华神经科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

[5]田中正彦.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药理学和临床研究[J].日药理志,2002,119:301.

[6]卜淑芳,尹顺领.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卒中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9):122-123.

猜你喜欢

达拉肝素自由基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自由基损伤与巴沙鱼黄肉症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
氧自由基和谷氨酸在致热原性发热机制中的作用与退热展望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