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发掘人文精神

2010-06-08马红侠

文学与艺术 2010年3期
关键词:发掘人文精神语文教学

【摘要】人文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堂就应该让学生在自主的想象和联想中再现文字所承载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文字中倾注的感情,体会作者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在语文课程中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发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继工具性后,人们关注最多的一大特性。人文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人文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这段话指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注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抽掉人文精神,只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的死胡同。”“人文性”正是语文课程的灵魂。离开人文性,语文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

小学是人文素养的初塑阶段,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关爱他人,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备课开始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教学之本,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在备课时明确课堂教学过程性、体验性的目标,创设具有渗透力、影响力的情景,从学生活动的时间、表现的机会、成功的体验等角度去设计教案,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在品味、讨论、判断、交流中,享受学习过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有活动的空间,有表现的机会,有成功的体验。

二、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陶冶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敢说敢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呢?针对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意境,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和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把学生带入意境,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在这里,教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是生命的教学,它本身就栖居着烂漫和诗意,作者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带着真挚的情感去体会语言文字,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处处流淌着感情,让课堂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三、作品欣赏与人文素养的养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同样要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赏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名家的风采,才能感受到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才会爱上文学,也才会喜欢写作。简卡尔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培根说:“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高尔基说:“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文学作品是美的,伟大的文学艺术家无不具有求真的人文精神,文学作品欣赏,能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在作品赏析过程中,燃起情愫,在作品赏析过程中,潜移默化。

四、关注学生的生命个体,凸显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顾名思义,首先要把学生当一个“人”来看,尊重其人格和发展的权利,并给予充分的信任。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规范化的、单一的、一致化的课堂传授,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并发展人性,以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健康的人格。

语言的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内心旅途,是一个生命的体验和感悟的历程。学生的内心的体验和感情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和学习更为深刻,它带着生命烙印,涌动着生命的激情。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这又决定了体验和和感悟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该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在朗读课文时,在课文分析时留给学生一片想象的天空。让学生体验过程、体验成功、体验乐趣;感悟真理、感悟真情、感悟文化。

五、诵读训练,体会人文精神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人文性体现在既关注民族优秀文化,又主动吸纳全人类优秀文化。课文中不仅知识丰富,大部分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深刻的理解,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也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诵读,加深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大量而有台阶性的诵读训练,不仅能积累语文知识,更能指引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获得不同的心灵感悟,体会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让学生在自主的想象和联想中再现文字所承载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文字中倾注的感情,体会课文的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课程中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文教育迈向成功的关键,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定明,呼唤语文教育人文关怀的回归,语文学刊,2006年第9期

作者简介:

马红侠,女,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任教于遵化市马兰峪镇石各庄联小

猜你喜欢

发掘人文精神语文教学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考古发掘之后的文物保护探讨
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文立意的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