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6-12-29唐育贞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享受发掘营造

唐育贞

【摘 要】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美育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来感染人、启发人,情感性是美育的特殊功能,美育将理性蕴含在感性之中,以情感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不像智育和德育那样的理性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本文谈论美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让读者明白怎样挖掘美的作用,挖掘美在语文教学中的因素有哪些,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关键词】发掘;作用;营造;享受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在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强调。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中学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中学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中学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中学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

中学语文“四环节”课堂教学的要求,中学语文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征,我以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全心挖掘美的作用,营造美的氛围,可以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愉快主动地学习并掌握语文知识。

首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发现美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都是语言文字好、思想内容好的“文质兼备”的文章,我们要善于挖掘各类文章包含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发现美。议论文不仅说理透彻,内涵丰富,而且环环紧扣,逻辑性强,体现了哲理美和艺术美的高度统一。如教学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先生以犀利的论战艺术,欣赏先生在激烈的论战中游刃有余的恢宏气度。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融科学性、形象性、趣味性为一体。如教学《苏州园林》,就可以尽情欣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品味设计者独具匠心的情趣。至于大量的诗歌、小说、童话等作品不仅讴歌美,它们自身就是美的结晶:典型的人物形象、丰富的思想感情、巧妙的情节构思、和谐的节奏韵律、优美的词汇、深邃的意境等。这些作品更有利于教师用美的形式发掘美的潜力,营造美的氛围。教师除了用包含感情的语言感染学生外,更要充分利用图片、音像等教具配合教学。这些教具能直观地展现美,让学生更容易发现美。如教学朱自清以写人为主的文章《背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乐,让学生在低沉伤感的旋律中体会浓浓的父子亲情。而诗歌本身就是美的化身:行动的形象、和谐的音韵、或悲壮激昂或婉约忧伤的情感等,这些都很容易引起学生强烈的美感,让他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其次,通过学习课文,要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美

毛泽东同志说:“感受到了的东西,我们不可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它。”一篇好的文章,无处不是作者美其名曰的情感的流露,无处不闪烁着情感的火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用它来陶冶学生的情感。

教学《藤野先生》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什么要写与藤野先生交往和离别的情景,学生细读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离别的细节,领悟到写这些情景,一方面体现了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严谨治学等崇高品质,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无限崇敬和怀念之情。这样,能唤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对作者情感美的发现,产生心灵共鸣,点燃情感火花。

第三,挖掘作品主题美

美的主题是作者用美的情感和巧妙的方法感受提炼生活。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挖掘作品美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美育,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如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时,应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精选的典型材料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第四,剖析人物内心美

内心描写,是指对人物的思想活动描写,能凸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教学中学语文《香菱学诗》这篇课文时,教师应抓住课文中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剖析:文章中着力描写了香菱从不会写诗到学会写诗的心理变化过程,细腻而深刻,这就让学生从人物美的内心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形成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五,欣赏作品的自然美

中学语文教材里反映美的内容包罗万象,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认识和发现教材里的美,并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探求作品的美,让学生在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自然风光能陶冶人的情操,培养豁达的胸襟和个性。古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谈,优美的散文与诗画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然美的教学可采用情景、美读法、简笔画法等方法结合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审美对象。如教学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春》一文时,就可以综合运用上述方法。老师可先播放一着《春江花月夜》的曲子,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并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像,再现景物画面,产生身在图画中的美感:春风徐徐,嫩柳摇曳,遍地青草,百花吐艳。春的气息立刻洋溢在教室中,洋溢在学生的脸上和心中,使他们陶醉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再让学生把通过美读与想像产生的景象用简笔画表现出来。学生不仅体会了情境美,而且感受到了意蕴美,自然而然地萌生出憧憬未来,奋发向上的喜悦和力量。学生由此所引起的审美体验是十分深刻的。

第六,要通过美与丑的比较,引导学生鉴赏美

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还要使他们具备正确的审美情趣,逐步学会鉴赏美。有比较才有鉴别,要把课文表现的高尚美好的东西同卑劣丑恶的东西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样通过美与丑的对比,可以使丑的更丑,美的更美,让学生能分清美丑。如人物形象的比较,就可以充分利用那些反面人物:骄横愚蠢的皇帝、媚上欺下的“变色龙”、老奸巨滑的高利贷者夏洛克……把他们的“丑”与保尔、白求恩、武松等正面人物的人格美进行对照,组织学生开辩论会或专题讲座来讨论比较。通过比较,更能使学生对“丑”由衷地反感乃至嫉“丑”如仇,更主动地追求美。

在学生感受美,追求美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让学生获得创造美的愉悦感。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先指导学生练习造句(要求用多种修辞方法并能表达自己的愿望),写勉励自己的座右铭,然后引导学生写一两段精彩的文章并能当场有感情地朗诵,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扩写、续写练习或者即兴演讲,课后写读书札记等。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练习或者即兴演讲,课后写读书札记等。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获得创造美的愉悦感,更愉快主动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学生获得的美感享受在其思想性格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是长远的、巨大的。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大胆舍弃某些环节,在“四环节”教学过程中,全身心挖掘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营造美的氛围,做到以美育人。

猜你喜欢

享受发掘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情法共奏让写字插上隐形的翅膀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