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9年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2010-06-04董红娟沈司京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药剂科北京市100041
董红娟,沈司京(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药剂科,北京市 100041)
麻醉镇痛药(Narcotic drugs)是一类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在不影响意识和其他感觉的情况下,选择性地消除或缓解疼痛的药物,反复使用易成瘾,对此类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有严格的规定。我们对我院2004~2009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应用趋势,初步判断用药合理性。
1 资料和方法
根据我院HIS系统提供的2004~2009年麻醉药品处方和医嘱信息,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单价、用量、金额等,以卫生部《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疗法的指导原则》[1]和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WHO ATC DDD数据库,www.whocc.no)和药品说明书的剂量及我院临床实际应用情况,计算出各个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并对此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麻醉药品消耗金额及数量
我院常用麻醉药品有9种,包括注射剂4种,口服制剂4种,外用贴剂1种。其中盐酸羟考酮片5 mg、盐酸羟考酮片20 mg分别是是2005年11月和2006年2月进入我院,硫酸吗啡控释片10 mg是2004年6月进入我院。2004~2009年麻醉药品消耗数量见表1,麻醉药品消耗金额趋势见图1。从总体来说,麻醉药品的消耗金额和数量都有逐年上升趋势,见表2。其中盐酸羟考酮的金额有上升趋势,而口服吗啡制剂略有下降,两者呈现竞争趋势。哌替啶注射液的使用金额则稳定下降。
2.2 各年度麻醉药品用量、DDDs及排序
各年度麻醉药品用量、DDDs及排序见表3。DDDs按公式DDDs=使用数量×规格/DDD计算。统计各年度麻醉药品的DDDs及排序,结果发现,硫酸吗啡口服片一直排在前位,在第1~3位间波动,枸缘酸芬太尼注射剂(0.1 mg)自2006年后一直排序第1位,显示较高的使用频率;哌替啶注射液呈稳定下降趋势,一直排序最后。可待因片使用频率基本稳定,位列第7位,而盐酸羟考酮片则有明显的增长趋势,特别是近几年与吗啡口服制剂有明显的竞争趋势。
3 讨论
基于历史上中国曾有鸦片受害的深刻教训,即使是医务人员对麻醉药品也“畏首畏尾”的。如果麻醉药品一旦流入非法渠道的确就是毒品,将造成严重社会危害。但是伴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 -心理 -社会型”的转变,“让癌症患者无疼痛”已成为医学工作者的共识和目标。我国自2005年先后出台了《麻醉药品管理办法》、《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等法规条例,加强了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的管理,但同时放宽了对于确需使用麻醉药患者的要求。尤其是2005年提出患者使用麻醉药品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废止麻醉专用卡的规定。2007年卫生部将《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合二为一,出台了《处方管理办法》。新规定对麻醉药品管理更具人性化,提高患者对药品的可获得性。世界卫生组织在1982年提出全球推行《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目的就是通过有效治疗,使癌症患者达到无痛,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麻醉药品消耗数量和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也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体现让痛疼患者合理足量方便获得和使用麻醉镇痛药品,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表1 2004~2009年麻醉药品消耗数量Tab 1 Consumption amount of narcotic drugs during 2004~2009
图1 2004~2009年麻醉药品消耗金额趋势图Fig 1 Trendgraph of consumption sum of narcotic drugs during 2004~2009
表2 2004~2009年我院麻醉药品用药频度与金额Tab 2 DDDs and consumption sum of narcotic drug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4 to 2009
表3 2004~2009年度麻醉药品DDD值、使用频率和排序情况Tab 3 DDD value and DDDs of narcotic drugs and their ordering by from 2004 to 2009
3.1 吗啡
WHO将医用吗啡消耗量作为癌症患者无痛治疗的标尺,全球医用吗啡消耗量的总趋势也是逐年增加。相应的,我院医务人员逐渐理解并实施吗啡制剂取代哌替啶注射液用于癌痛。而其中吗啡注射剂有明显下将趋势,而吗啡口服(缓)控释制剂,由于服用方便,维持时间长,成瘾性低,已成为缓解癌疼的推荐给药途径。但是处方分析发现,个别医生不能合理使用,出现1日3次的用法。这种现象比较普遍[2,3],应该引起临床注意。为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正确的方法是增加剂量而非缩短给药间隔,特别是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用药剂量需要个体化,用药频度控制在1日2次。
3.2 哌替啶
哌替啶的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半衰期更长,且对中枢有兴奋作用,连续使用易产生蓄积中毒,出现震颤、抽搐、肌痉挛、癫痫样大发作等,故不宜用于慢性疼痛。我院多次对医师进行“麻醉药品的正确使用”的讲座和培训,使更多医师认识到哌替啶不被推荐用于癌症患者长期止疼治疗。但是哌替啶因起效快,价格便宜,处方分析提示哌替啶主要用于短时的急性疼痛,如各种结石、肾绞痛、腰痛、外伤等。而肿瘤患者使用率显著降低,上述原因导致我院哌替啶的用量逐年下降,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3.3 芬太尼
芬太尼是INCB在1995年新列入的主要品种之一[4],为强效镇痛药,血浆半衰期短、不良反应少,适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是目前复合全麻中常用的药物。我院是一所中等综合医院,芬太尼总体的用量呈上升趋势,与我院在住院患者的各级手术中被广泛应用有关。手术量逐年增多,同时由于对术后疼痛治疗的重视和药品可及性的提高,与该药消耗逐年递增的趋势是一致的。芬太尼透皮贴剂主要用于癌症疼痛患者和慢性非癌症疼痛患者的止痛,尽管其消耗金额相对较高,但其DDDs各年度排序在2~6间波动,主要是因其价格相对偏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3.4 盐酸羟考酮
酸羟考酮也是INCB新列入的主要品种之一[4],是纯阿片类激动剂,作用机制与吗啡相同,但效力是吗啡的2倍,且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于吗啡,长期用药无蓄积,其代谢产物无明显活性[5],其缓控释制剂具有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释放无峰谷现象的特点,更符合WHO三阶梯止痛方案提倡的按时给药的原则,故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6]。从盐酸羟考酮的使用频率发展趋势来看,将来有可能超过吗啡成为癌症患者止痛的首选药。
3.5 其他麻醉药品
可待因、布桂嗪等弱阿片类药物用量呈下降趋势。对于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疗法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更新,对于第二阶梯的划分被日益淡化,中度疼痛的患者已被视病情需要被“分化”到第一阶梯“非阿片类用药”或第三阶梯“强阿片类用药”[7]。因此导致布桂嗪等中等镇痛强度的药物用量有所下降,可待因目前主要用于剧烈的干咳,其使用量也比较局限,相对使用频率维持在倒数第2位。
[1]孙 燕,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5.
[2]叶娟平,黄伟强,戴昆怡.我院门诊麻醉药品处方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11):819.
[3]葛宪芝,周复亮.我院麻醉药品利用研究及处方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1):14.
[4]徐建国,于世英.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规范化临床应用与管理[M].第 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6.
[5]左笑丛.癌症患者阿片类止痛药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对策[J]. 中国药物警戒,2008,5(1):41.
[6]蔡志基,赵雩卿,刘端祺.国际麻醉药品的医疗消耗趋势[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28(12):17.
[7]刘端祺.“三阶梯”止痛原则临床实践20年[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2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