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1 803例女性公务员定量超声骨量研究

2010-05-30510530广州市干部疗养院冼景霞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同年龄组骨量受检者

510530 广州市干部疗养院 冼景霞

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许文学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能导致骨的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尤其在女性绝经后发病率急剧上升,对其早期诊断和预防有重大意义。本文应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骨强度仪检测了广州市女性健康公务员人群1 803例骨量情况,以探讨该人群骨强度与年龄关系及骨质疏松发生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在我院健康查体的广州市在职及离退休女性公务员1 803例。按年龄分组,10岁为1个年龄段,共分为6组。经专人问诊和体检后结果审查,排除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骨肿瘤、消化吸收障碍、使用激素等能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因素以及长期钙剂服用者。

1.2 测量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Achilles QUS骨强度仪,选择右足跟骨为测量部位,检测前输入受检者出生日期、性别、身高、体重、绝经年龄等相关信息。受检者取坐位,用75%的酒精消毒右足后放置于脚槽内,右足静止不动,由仪器自动选择感兴趣区(ROI),确保超声波穿过跟骨。仪器自动完成各项参数检测和计算,最后存储并打印检测报告。

1.3 报告分析 报告提供的参数有骨强度指数 (SI)、T值和Z值:①强度指数是测得的超声振幅衰减平均值(BUA)和超声传播速度(SOS)由仪器软件自动转换的一个临床度量,其精度误差比任何一个变量都低,转换公式:SI=(0.67×BUA+0.28×SOS)-420。②T值表示高于或低于“年轻成人”(20~35岁)的参考均值的受检者强度指数,采用标准差(s)单位表示,T值大于-1为骨量正常,-1~-2.5为骨量减少,低于-2.5为骨质疏松症。③Z值为强度指数高于或低于预期同年龄匹配值情况,用相对与种群内部变化的s表示。如果检测值落在年龄匹配的衰减曲线上,说明这在受检者同年龄人群中是典型现象,若落在衰减曲线之下的区域,说明除年龄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在影响受检者的骨量。

报告提供了3种图:①跟骨扫描灰级图。②骨折危险曲线图。③三色彩条图。横坐标为年龄,纵坐标为强度指数,中间曲线为仪器提供的20~100岁亚洲正常人群 (女性)随年龄变化的SI标准曲线,黑色星点是受检者的数据经仪器自动分析后的结果显示。星点在绿色区域表示骨量正常,在黄色区域表示骨量减少,在红色区域表示骨质疏松。

1.4 统计学处理 原始数据由仪器导出,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表1 不同年龄组跟骨SI值(±s)比较及累积减少率

表1 不同年龄组跟骨SI值(±s)比较及累积减少率

注:与上一年龄组相比,*P<0.05,**P<0.01

年龄(岁) 例数 SI t值 累积减少(%)21~30 39 92.39±16.64 0 31~40 230 91.50±14.16 1.723 1.0 41~50 634 90.85±15.13* 2.312 1.6 51~60 617 83.14±14.4** 2.736 10.0 61~70 182 74.39±11.99* 2.378 19.5 71~ 101 69.28±11.58** 2.795 25.0

表2 不同年龄组跟骨T值比较(±s)

表2 不同年龄组跟骨T值比较(±s)

注:与上一年龄组相比,*P<0.05,**P<0.01

年龄(岁) 例数 T t值21~30 39 0.07±1.67 31~40 230 -0.21±1.41 1.694 41~50 634 -0.28±1.51* 2.035 51~60 617 -0.84±1.44** 2.602 61~70 182 -1.73±1.20* 2.123 71~ 101 -2.23±1.16** 2.643

表3 不同年龄组骨量状况及骨质疏松症发生率[n(%)]

3 讨论

3.1 方法学评价 骨强度由骨密度和骨质量两方面的因素决定,其中70%~75%取决于骨密度,剩余25%~30%取决于骨质量[1]。目前双能X线吸收法(DEXA)和定量CT(QCT)等方法测量出的骨密度仅反映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不能反映骨质量的情况。QUS测量参数BUA是根据超声在穿透不同密度的物质衰减不同的特性所得的参数,主要受骨密度的影响,其次受骨小梁数目、走向及连接方式等影响;SOS是超声波穿过跟骨的时间,主要受骨弹性、骨结构等因素影响,其次受骨密度影响,综合上述两个参数得出的SI能全面反映骨强度即骨密度、骨结构和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可见QUS不仅能反映骨矿密度情况,而且能评价骨质量,即骨组织显微结构特征,是诊断骨质疏松和预测骨折风险度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其与DEXA和QCT测量相比较具有机型小巧、便于携带、操作简便、价格便宜、无放射性等优势,非常适宜大规模人群普查。

本文中T值是受检者SI均值与“年轻成人”参考均值相比较而得到的标准差,反映了受检者SI的高低程度,是反映骨量高低和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Z值是受检者SI均值与同年龄人群参考均值相比较而得到的标准差,反映是否有除年龄以外的其他影响骨量的因素存在,由于本文选取研究人群尽量排除了除年龄以外的其他影响骨量的因素,所以不做重点讨论。

3.2 骨强度随年龄变化及骨量累积减少率的情况 人生骨量在儿童及青少年期逐渐增加,到成人期骨量达峰值后开始下降,以平均每年约0.5%的速度缓慢丢失,女性在绝经后骨量丢失明显加快,平均每年达2%~3%[2]。本组资料显示,SI峰值在21~30岁组,以后呈增龄性降低,在40岁以前SI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减少率仅1%,40岁以后开始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50岁以后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累积减少率陡升,由1.6%剧升到10%,这可能与绝经后雌激素分泌水平降低有关。据报道,女性由于受绝经和衰老双重因素的影响,一生可丢失峰值骨量的30%~40%[2]。本文70岁以上累积减少率达25%,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

总体而言,上述变化趋势与绝大多数文献报道一致,但骨量峰值年龄各地文献报道差异较大,多在30岁以后[3]。本文骨量峰值年龄与江苏南京[4]和淮安[5]、广东韶关[6]、四川成都地区[7]以及浙江和广西部分人群[8]相类似,但又与同是广州地区人群研究不同。已知影响骨量的因素除性别、年龄、体重外,还与遗传、饮食、运动、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人群为公务员,脑力劳动居多,再加饮食结构与习惯以及气候等因素不同,可能是本研究人群骨量峰值年龄较轻的原因,提示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应建立不同的骨量峰值年龄参考值。

3.3 骨质疏松患病率情况 因骨质疏松而导致的骨折及其并发症是中老年人群残废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被称为当今社会“无声的杀手”。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深,骨质疏松的危害将更加突出,所以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本研究可见,T值随年龄变化趋势与SI的变化是一致的,而依据T值得出的诊断可见同样的变化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正常率逐渐降低,而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逐渐增加,尤其在50岁以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大幅上升,由22%升至67%,提示女性50岁以后是积极加强骨质疏松症治疗的重要时机。

[1]薛延.定量超声——一种骨质量和骨强度测量的新技术[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7,3(4):72-77.

[2]Srivastava M,Deal C.Osteoporosis in elderly: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Clin Geriatr Med,2002,18(3):529-555.

[3]Maasalu K,Kirjanen K,Haviko T.Bone status in healthy:Estonian women assessed with quantitative ultrasonometry[J].Acta Orthopaedica,2002,73:558-561.

[4]卓铁军,申志祥,刘福银.南京地区正常人骨定量超声测定及评价[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4):480-482.

[5]柏根基,崔建和,杨士军.淮安地区健康人群跟骨超声调查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3):270-271.

[6]邹锦慧,李景田,肖逸民.韶关地区成年人定量超声骨量分布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6):93-96.

[7]陈玲.成都地区1 502例女性跟骨定量超声骨密度的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9,6(2):46-49.

[8]余跃,刘伟,朱自强,等.中国南方健康女性跟骨超声骨密度测量评估[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7(4):382-385.

猜你喜欢

同年龄组骨量受检者
不同年龄组人群接受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途径的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探讨体检受检者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
大林姬鼠不同生物学指标的关性分析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
江苏省农村老年人体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