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脊髓型减压病患者抑郁的影响

2010-05-30116041解放军第406医院邓璐宋莹唐晓丹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脊髓型病患者分值

116041 解放军第406医院 邓璐 宋莹 唐晓丹

潜水减压病对潜水员健康的危害性较大,如不及时正确地治疗,重者可造成残废或死亡。但只要认识和掌握了它的发病机制及诱因,运用适当的方法,减压病的治愈率是相当高的。减压病中脊髓受累时,症状和体征的表现主要在病损水平之下,传导机能障碍,如各种类型的截瘫;感觉减退、过敏或丧失;反射机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或潴留,一些反射减退或缺失,另一些反射显示病理反应。患者突然丧失运动能力,常存在较大的心理变化,患者在患病期间可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表现。本文就脊髓型减压病患者发病后心理变化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解放军406医院海潜科2007年8月~2009年8月住院治疗的脊髓型减压病患者46例,均为男性渔民,发病前在大连各地从事潜水捞取海产品作业;年龄19~46岁,平均年龄32.6岁;潜水深度15~75 m,每次潜水作业时间20~250 min,当日累计潜水作业时间2~8 h;均系不遵守减压规定而致病。从发病开始到接受正规加压治疗的间隔时间小于0.5 h者39例;0.5~1 h者5例;1 h以上者2例。46例患者均无其他器官系统严重疾病。入院诊断明确后均给予及时加压、高压氧、药物、物理治疗、常规护理等。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30例健康对照来自某部队训练团,均为男性;年龄18~30岁,平均年龄19.8岁。将46例脊髓型减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脊髓型减压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心理状况应用抑郁量表(SDS)进行评分。进而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①干预方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相同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另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加强疾病教育,使患者明确认识脊髓型减压病的发病机制及诱因,使患者确信该疾病通过及时的治疗可以治愈,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及忧虑,帮助患者建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分析患者的不同负面情绪,采用不同的措施。根据患者SDS评分量表的单项数据分布情况,了解患者负性心理的根源,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其次要加强患者之间的沟通,增强信心。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SDS评分。②评估方法。治愈后,对干预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评估采用SDS量表,该量表共由20项内容组成,每项分为1~4分,代表相应事件发生频率。其中,“无或偶尔有”得1分,“很少有”得2分,“经常有”得3分,“总是有”得4分。将20个问题得分相加为基本分值,基本分值×1.25为标准分,标准分≥53分为抑郁,分值越高,抑郁心理越严重。

1.3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脊髓型减压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的SDS平均分值及抑郁发生率比较(表1)

表1 脊髓型减压病患者同健康对照SDS评分分值及抑郁发生率比较

2.2 干预组同对照组心理护理干预前后SDS评分及抑郁心理发生率比较(表2)

表2 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SDS评分抑郁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脊髓型减压病是违反潜水操作规定的常见疾病,患者如不及时进行正确的治疗会产生各种类型的截瘫后遗症。患者发病时,由健康人转变为卧床患者,常伴有心理状态的变化。有研究[2]报道,患者心理变化包含了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多方面的影响,可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本组资料调查显示,脊髓行减压病患者SDS评分及抑郁发生率均高于健康人。患者对疾病及预后的担忧是抑郁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患者在患病以后,运动能力全部或部分丧失,可能发生短暂的社会及自身角色感的缺失,患者多为青年及壮年,通常在家庭及工作中承担重要角色,运动能力的丧失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的影响巨大,患者多担心自身承担的社会及家庭责任无法实现,因此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心理变化的根源,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将疾病的发病机制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减少患者对预后的担忧[3]。我们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面对现实,信赖医生,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从心理上接受现实,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主动积极、持久地进行康复锻炼。当处于兴奋状态及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出现神经易化,这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4]。同时,针对患者对疾病过程遗留的不良记忆,要及时采取心理疏导措施,帮助患者消除不良的心理影响。此外应加强医患交流,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SDS评分,降低抑郁发生率。可见对脊髓型患者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

[1]蔡君贤,李素琳.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9):93-94.

[2]谭红,孙小虹.112例低钾血症病人恐惧心理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8):705.

[3]韩丽娜,赵春媚.心理护理对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抑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39-40.

[4]刘泰.早期心理干预对脑血栓形成康复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2):116.

猜你喜欢

脊髓型病患者分值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国医大师刘柏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用药规律探析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一脚踩空,引发全身瘫痪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