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5例粘连性肠梗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0-05-29徐其良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肠管肠梗阻体征

徐其良

(河南省郸城县妇幼保健院,河南郸城 477150)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普外科比较常见的急诊病。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50例,进行单纯西医保守治疗和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对照。现将治疗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3岁;有腹部手术史者45例,盆腹膜炎病史者1例,腹部外伤史者4例;发病至就诊入院时间最短6 h,最长3 d;首次发病者20例,第2次发病者25例,第3次及以上者5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在发病时间、年龄、病情程度无差异。

1.2 诊断标准

腹部手术或炎症、外伤史;腹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气排便;查体可见肠型、压痛、肠鸣音亢进,闻及气过水声或高调音;腹部X线立位片可见胀气的肠袢及气液平面。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治疗方案 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抗生素应用;输液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立即手术探查,不得延误病情。

1.3.2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方案 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中药,在大承气汤方中加味:生大黄15 g(后下),芒硝 12 g(另包),枳实 15 g,厚朴 15 g,炒莱菔子 30 g,桃仁9 g,赤芍 10 g,木香 10 g,每日 1剂,加水 500 ml煎成 300 ml药液,芒硝分成3份,每次约4 g加入100 ml药液中摇匀后经胃管注入。注入前先行有效胃肠减压。药液注入后,夹胃管1~3 h,每天3次。吐甚者经肛门保留灌肠,肠梗阻解除后停用。临床应用中药的剂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酌加减。

1.4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腹部X线检查无异常;有效:症状、体征缓解,腹部X线检查仍有气液平及胀气肠袢;无效:症状、体征无缓解或加重,腹部X线仍有较多气液平面。显效+有效=有效。

2 结果

对照组25例中,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68%,无效8例中转手术,选择探察切口或原手术切口进腹,行粘连松解或肠管切除端吻合,术后继续预防肠梗阻治疗,中转手术率为32%。中西医结合对照组25例中,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2%,无效2例,中转手术率为8%。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袢间相互粘连或粘连带压迫肠管所致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多因腹部手术或腹部脏器炎性渗出后出现,腹部手术中由于肠管暴露、器械、纱布等机械刺激或损伤,脏器的浆膜和壁层腹膜,加上一些炎性渗出物,导致形成腹腔粘连,纤维粘连带的形成是发生粘连的重要因素,当粘连带压迫肠管,影响肠管的畅通,肠内容物不能通过时,就会形成粘连性肠梗阻,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1]。

中医学认为,肠梗阻属“关格”、“肠结”之范畴,明代《医贯》载“关者不得出也,格者不得入也。”肠道居于腹中,系传化之腑,司水谷传送、消化、传输之职,其生理特点为泻而不藏,动而不静,降而不升,实而不满,以通降下行为顺,以滞涩上逆为病。手术失血伤气,瘀血留滞,气血运行不畅。若饮食不洁,疲劳过度,致寒邪凝滞,热邪郁闭,湿邪中阻,可致已伤的肠道气血痞结、通降失调,临床上表现为痛、吐、胀、闭四大证候[2]。方中大黄通里攻下,厚朴、枳实、莱菔子行气消胀,木香可行气止痛,桃仁、赤芍活血祛瘀,改善肠道微循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枳实均可兴奋肠道平滑肌,增加肠蠕动,大黄还可改善肠壁微循环,故本方从中西医理论来讲都有利于粘连性肠梗阻的恢复。

单纯性肠梗阻,一般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输液、应用抗菌药,必要时中医中药口服或灌注植物油、肥皂水灌肠等非手术方法多能解除梗阻[3-4]。笔者治疗中总结手术治疗的经验:若保守治疗72 h腹痛、腹胀不减轻,或腹胀加重,肠鸣音减弱,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明显腹膜炎体征;治疗过程中腹痛无缓解或进行性加重,腹穿抽出血性液体;对入院时剧烈腹痛不缓解,腹部有固定压痛性包块,有腹膜炎并绞痛及休克表现的患者,不宜行中药治疗,应立即采取手术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1]郝巨民.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0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6,17(4):3072.

[2]陈志军,鲁广恩.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为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0例报告[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2):56-57.

[3]梁力建,林建华,廖斌.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1-305.

[4]秦河峰,李晏淑.在60例粘连性肠梗阻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8,6(12):72-74.

猜你喜欢

肠管肠梗阻体征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