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扰素生物活性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2010-05-29赵鸿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消化液干扰素培养液

赵鸿

(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41)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细胞因子,也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基因工程产品。根据其来源、理化性质、氨基酸序列和生物学活性的不同,可分为α、β、γ三种类型。IFN的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其主要功能有抗病毒、抗肿瘤、增强NK、Tc细胞的活性及进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通常干扰素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是采用《中国药典》三部附录ⅩC细胞病变抑制法(结晶紫染色法,方法一)。由于日常实验中发现生物活性测定曲线不理想,重复性较差,故对其操作进行一些改动,同时考虑到该实验中间操作较多,容易引入操作误差,故探讨一种中间操作少的方法,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MTT比色法(方法二)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活性检测,故笔者旨在通过本实验证实改进的结晶紫染色法与MTT比色法哪一种方法更适合用于干扰素生物活性的测定,得到更为准确的实验结果,为干扰素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保证。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理

1.1.1 方法一原理 根据干扰素能刺激某些指示细胞,如人羊膜上皮细胞(WISH细胞)、人喉癌细胞(Hep2细胞)、人胚肌皮细胞和肺单层细胞(2BS细胞)等,产生抗病毒蛋白,使细胞免受牛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的攻击。根据待测样品干扰素不同稀释度的保护能力,计算出干扰素的生物活性单位。

1.1.2 方法二原理 MTT比色法的基本原理是活细胞线粒体中富含琥珀酸脱氢酶,氧化型MTT进入细胞后可被该酶还原生成蓝色formazan颗粒,沉积于细胞内或细胞周围,经溶剂溶解后比色定量,其颜色深浅直接与活细胞数有关。

1.2 实验试剂、材料与实验器具

1.2.1 DMEM培养液 取DMEM培养基粉末1袋(Gibco公司,规格为1 L,批号31600-034),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 000 ml,加青霉素1.0×105U和链霉素10.×105U,再加碳酸氢钠2.0 g、L-谷氨酰胺 0.292 3 g(Sigma公司, 批号 G3126)、HEPES 2.838 g(Amersco公司)溶解后,混匀,过滤除菌,4℃保存。

1.2.2 基础培养液(10%)取新生牛血清10 ml(四季青生物公司,批号061202),加DMEM培养液至100 ml,4℃保存。

1.2.3 测定培养液(7%)取新生牛血清7 ml,加DMEM培养液至 100 ml,4℃保存。

1.2.4 攻毒培养液(2%)取新生牛血清2 ml,加DMEM培养液至 100 ml,4℃保存。。

1.2.5 消化液 0.5%胰蛋白酶消化液∶0.02%EDTA=1∶1(0.5%胰蛋白酶及0.02%EDTA均用PBS溶液配制)。

1.2.6 染色液 结晶紫染色液(0.1 g+20 ml无水乙醇溶解后加水至 100 ml)。

1.2.7 脱色液 50%无水乙醇、50%蒸馏水及0.1%乙酸。

1.2.8 细胞 WISH细胞。

1.2.9 VSV-70℃冻存。

1.2.10 裂解液 取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析纯)15 g,用适量蒸馏水和50 ml DMF(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加蒸馏水至100 ml,用盐酸调节pH至4.7。

1.2.11 MTT溶液 取0.5 g MTT,加 PBS溶解成 100 ml,配制成0.5%MTT溶液,经0.22 μm滤膜过滤除菌。4℃避光保存。

1.2.12 PBS溶液 取8 g氯化钠、0.2 g氯化钾、1.44 g磷酸氢二钠、0.24 g磷酸二氢钾加蒸馏水配成1 000 ml溶液,经121℃15 min高压灭菌。

1.2.13 干扰素α活性测定国家标准品 批号97/04,-20℃贮存,7 500 IU/支。

1.2.14 器材 96孔细胞培养板若干个,百级工作台,二氧化碳培养箱(三洋公司),酶标仪(Molecular Devices公司),生物倒置显微镜(COIC,重庆光学仪器厂),单道微量移液器,8道微量移液器,无菌1.5 ml塑料离心管和200 μl、1 ml tip头若干。

1.3 测定法(以下操作均为无菌操作)

1.3.1 方法一[1]①使WISH细胞在培养基中贴壁生长,按1∶2~1∶4传代,每周2~3次,于完全培养液中培养。轻摇WISH细胞,弃去培养瓶中的培养液,用PBS溶液洗2次后加消化液(0.5%胰蛋白酶消化液∶0.02%EDTA=1∶1,即 1.5 ml∶1.5 ml)消化,镜下观察消化程度,见镜下大部分细胞离散后,吸弃消化液,立即加5 ml 10%DMEM培养液,终止消化反应,用10 ml移液管用力吹打将细胞吹散,镜下观察大部分细胞呈单个细胞,用10%DMEM培养液配成3.0×105个/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 96孔培养板中, 每孔 100 μl,37℃,5%CO2条件下培养4~6 h。②标准品溶液的配制:取1支干扰素活性测定国家标准品,按使用说明书复溶后,用7%DMEM培养液稀释至1 000 IU/ml(IFN国家标准品直接加7%DMEM培养液220 μl稀释)。在96孔培养板中,以4倍稀释度做梯度稀释(50 μl+150 μl),共8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做2个复孔。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将供试品按标示量复溶后,用7%DMEM培养液稀释成约1 000 IU/ml。在96孔培养板中,以4倍稀释度做梯度稀释,共8个稀释度,每个梯度做2个复孔。③将②项配制的标准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加入接种WISH细胞的培养板中,每孔 100 μl,于 37℃、5%CO2条件下培养 18~24 h。 ④制备病毒液与攻毒:取-70℃冻存的VSV用2%DMEM攻毒培养液稀释至100TCID50。吸弃细胞培养板的上清,将稀释好的病毒液加入培养板中,每孔 100 μl,37℃、5%CO2培养 24 h。⑤镜检标准溶液的50%病变点在1 IU/ml,即为F行。然后弃去细胞培养板中的上清液,每孔加入50 μl结晶紫染色液,室温放置30 min后,用水盆盛上纯化水,换水漂洗培养板3次,并在吸水纸上轻叩几下,然后每孔加入100 μl脱色液,室温放置5~10 min。用微量振荡器振荡混匀1~2 min,然后于波长540 nm处测定。根据样品稀释倍数计算实验测定结果。

1.3.2 方法二[1-3]此方法中①~④与方法一中相同。⑤每孔加入 0.5%MTT 溶液 20 μl, 于 37℃、5%CO2条件下培养 5 h,然后每孔加入100 μl裂解液,于37℃、5%CO2条件下培养过夜,用微量振荡器振荡混匀1~2 min,然后于波长540 nm处测定。根据样品稀释倍数计算实验测定结果。

2 结果

2.1 方法一测定结果

见表1。

表1 方法一测定结果(107IU/ml)

方法一总平均值为1.916×107IU/ml,所有测定值间的RSD为15.0%。

2.2 方法二测定结果

见表2。

表2 方法二测定结果(107IU/ml)

方法二总平均值为1.887×107IU/ml,所有测定值间的RSD为11.8%。

2.3 方法一每次测定的r值

见表3。

表3 方法一每次测定的r值

2.4 方法二每次测定的r值

见表4。

表4 方法二每次测定的r值

3 讨论

由表1、2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平均值偏差不大,方法一单次测定结果之间偏差较大,r值较小;方法二单次测定结果之间偏差较小,r值较大。由此可以看出,方法二测定的结果准确性较高。

实验所用WISH细胞株的生长状态、铺板细胞数目、VSV滴度以及病变终止时间的确定等因素都会影响实验结果,尤其是病变终止时间的确定存在个人主观偏差。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良好重复性,需要严格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目前测定干扰素活性更为灵敏的方法还有ELISA检测法和LDH释放法[4-5]等,更为客观的方法正在摸索中,希望不久能够建立更为灵敏的检测方法。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三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56-57,附录59.

[2]黄志荣.MTT比色法在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中应用的探讨[J].海峡药学,2006,18(6):60-61.

[3]伊春德,金伯泉,黄传书.应用MTT法测定IFN的生物活性效价[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9,10(4):247.

[4]程伟,顾瑛,李新元,等.用LDH释放法判断细胞病变程度确定干扰素生物活性[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9,20(4):295-297.

[5]何金生,宗庭益.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活性的方法学研究[J].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6,8(2):10-13.

猜你喜欢

消化液干扰素培养液
从一道试题再说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
调整蔗糖、硼酸和pH值可优化甜樱桃花粉萌发培养液
不同培养液对大草履虫生长与形态的影响研究
消化液回输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超级培养液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72例疗效观察
消化液回输方法及其护理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