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硕士联手种特色红薯

2010-05-14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0年8期
关键词:紫薯花青素建国

扬州打工

科技下乡结缘农作物栽培

“小时候我家特穷,穷到没钱读书。1999年,我28岁时离开南昌县尤口乡,到扬州打工,后来辗转到泰兴市的一个小镇,靠炒瓜子维持生计。”说起往事,徐建国语气低沉。一天,扬州农学院专家送科技下乡,正在卖瓜子的徐建国听说是免费帮助农民致富的全国性的惠农政策时,他惊喜地意识到,发家致富的机会来了。徐建国引种了银杏,准备回乡创业。

回乡种银杏

结识专家转向种红薯

2000年春天,徐建国带回20棵银杏树,回到家乡。这时,老家尤口乡被规划到南昌市高新区,农田旱地被大量征用,徐建国失去了土地。

种银杏失败了,然而徐建国的农业知识却越来越丰富。十年间,他自学了土壤学、植物学等课程,基本了解植物栽培理论知识;他还到省农大、省农科院、省林科院求教,学习水稻、红薯等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寻求新奇特农产品的信息,结识了不少专家学者。这其中,省作物研究所陈志才书记、国家甘薯综合试验站吴问胜站长,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2004年秋季,徐建国了解到甘薯品种繁多、市场前景广阔的情况后,决定种植特色红薯。

2005年春,徐建国从河南、福建、湖南、江苏、江西等农科院引进了52个甘薯品种。经过3年的试种、筛选,到2008年,他获得了16个适合江西栽培的优良品种。这些品种亩产都在2000公斤以上。特别是宁紫1号、早熟红心广薯87,特别赚钱。经过摸索,徐建国掌握了一套成熟的种植技术,他种的红薯外形好、口感好、耐贮藏。

街头卖薯

城管误将紫红薯当假货

“城里人的市场,我们乡下人卖真货都会被看作卖假货!”谈到第一次到南昌市卖紫红薯的经历,徐建国有些感慨。秋天,他背着红薯来到站前西路沿街叫卖,每斤四五元,颇受欢迎。第三天,他正卖着,突然,一辆城管执法的车子停在他旁边。一位城管队员说:“这几天接到举报,说有人把红薯染成紫色在大街上叫卖,就是你吧?”

徐建国一下懵了:“啊?我没有啊!你们误会了。”他耐心地解释紫薯和普通红薯的区别:紫薯,又叫黑薯,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它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花青素对100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被誉为第七大必需营养素。花青素是目前科学界发现的防治疾病最直接、最有效、最安全的自由基清除剂,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维生素C的20倍、维生素E的50倍。紫红薯是花青素的主要原料之一,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走俏。

听到徐建国滔滔不绝的解说,城管队员们放心了,同时建议他进入批发市场和超市,走正规销售渠道。

专家牵线

硕士与农民联手试种红薯创业

王光远是江西农大的研究生。2008年底,他选择了种紫薯。2009年,王光远等人种了70余亩红薯,但由于土壤、管理、气候等多种原因,当年以失败告终。王光远认真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决定重新开始。然而,他既缺少资金,又缺乏实践经验,如果再失败就没法再翻身了。徐建国有成熟的实践经验,他想提高自己的水平和生产规模。吴问胜促成了二者的联合,发挥各自优势,优势互补。

王光远非常认可徐建国的生产知识,更由衷敬佩他不屈不挠的干劲。毕业在即,王光远没有四处投简历、找工作,而是沉下心来,打赤脚和徐建国一起种红薯。两人都缺少资金,就以各自的资源优势入股。徐建国靠过硬的种植技术入股,王光远靠扎实的理论知识、广泛的市场信息、娴熟的市场策划和运作能力的优势入股。他们共同创业,产品销售后按股份分红。

王光远认为,农业创业大有可为。国家大力扶植农业的政策,为发展低碳农业、生态农业造就了商机,正是创业发展的良机。

(责编:王文)

猜你喜欢

紫薯花青素建国
紫薯粥变色实验
紫薯鸡蛋卷
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不同处理对刺葡萄愈伤组织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花青素在饲料上的应用探析
健康Q&A 花青素Q&A
哇,变色啦!
变色吧,紫薯粥
蜂蜜紫薯山药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