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含氯消毒剂对手术器械的锈蚀作用及消毒效果观察
2010-05-14贾凤琴
贾凤琴
按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被甲类传染病以及肝炎、结核、艾滋病、炭疽病等污染的物品应先消毒后清洗,而普通病人用过的物品,可先清洗后消毒[1]。但对于上述传染病污染的器械,采取什么方法消毒或使用什么消毒剂,消毒技术规范中未作明确规定。含氯消毒剂作为高效、广谱消毒剂可杀灭多种微生物[2],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含氯泡腾片稀释液对器械腐蚀作用较强,为了使基层医院在手工处理传染病污染的器械时,达到既要防止器械产生锈蚀反应,又要避免清洗人员职业感染的风险,我们对两组含氯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及其对器械产生锈蚀反应的情况进行了试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消毒剂选用三氯异氰尿酸泡腾片(简称含氯泡腾片)和二氯异氰尿酸消毒粉(简称含氯消毒粉),使用两组消毒剂时均按产品说明配制,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为500 mg/L,即1 000 mL水加泡腾片1片;二氯消毒粉有效氯含量为520 mg/L,即4 000 mL水加消毒粉20 g。两组消毒剂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产消毒药剂和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卫消字批准文号且在有效期内,均注明能灭活乙型肝炎病毒。观察对象选用14 cm新止血钳及23号新手术刀片,均由上海医疗器械厂提供。
1.2 方法
1.2.1 消毒方法 ①分别采用含氯泡腾片和含氯消毒粉两组稀释液,浸泡同等规格且同一批号的新手术刀片,观察浸泡不同时间对新手术刀片产生锈蚀反应的情况;②分别采用含氯泡腾片和含氯消毒粉两组稀释液浸泡同等规格且同一批号的新止血钳,观察浸泡24 h新止血钳的锈蚀反应情况;③分别采用含氯泡腾片、含氯消毒粉稀释液浸泡血液污染器械4 h,观察两组消毒液浸泡4 h的器械表层情况,将其两组消毒液分别存放48 h,用无菌方法采样送检培养,观察两组消毒液细菌监测情况。
1.2.2 锈蚀反应判断 目测新手术刀片锈蚀反应:﹙-﹚表示无反应;﹙±﹚表示有弱氧化反应,表层出现黑点、黑块;﹙+﹚表示氧化反应逐渐加强,表层有锈蚀点、锈斑块;﹙++﹚表示锈蚀反应进一步加强;﹙+++)~(+++++﹚表示腐蚀严重。目测新止血钳锈蚀反应:新止血钳表面镀层出现散在锈蚀点,表示有锈蚀反应。消毒液送检培养:阴性表示无菌生长,即合格;阳性表示有菌生长,即不合格。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消毒液浸泡新手术刀片锈蚀反应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消毒液浸泡新手术刀片不同时间锈蚀反应结果比较
2.2 两组消毒液浸泡新止血钳24 h锈蚀反应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消毒液浸泡新止血钳24 h其锈蚀反应结果比较
2.3 不同消毒液浸泡血液污染器械4 h器械表层情况及存放48 h消毒液细菌监测合格率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消毒液浸泡血液污染器械4 h器械表层情况及存放48 h消毒液细菌监测合格率比较
3 讨论
3.1 不同含氯消毒剂对器械腐蚀性有差异 含氯泡腾片的使用说明中注明其主要成分是三氯异氰尿酸,而消毒粉的主要成分是二氯异氰尿酸。表1显示,含氯泡腾片稀释液不加防腐剂浸泡新手术刀片5 min开始出现锈蚀反应,加入防腐剂10 min开始出现锈蚀反应,表明添加防腐剂并不能阻挡含氯较高的泡腾片稀释液对器械产生的锈蚀反应。而含氯消毒粉稀释液浸泡手术刀片48 h无锈蚀反应,表明器械锈蚀反应与氯含量高低有关。
3.2 传染病污染器械预浸泡反应消毒剂的选择 欧美许多国家复用性手术器械主张先清洗后消毒,不提倡先消毒后清洗这一处理过程,主要是化学消毒剂不适当的使用会引起器械泡斑腐蚀,使器械更加难洗[3]。国内同行目前认识尚不统一,争议较多。手术器械先清洗后消毒的概念是指,手术器械经过清洗后,清洗消毒机设置90℃的高温,对清洗后的手术器械进行5 min的物理高温消毒。国际标准湿热消毒A0值为-3 000能灭活乙型肝炎病毒,可避免手术器械清洗人员和包装人员的职业感染风险。目前,我国许多基层医院由于条件限制尚无清洗消毒设备,而且许多传染性疾病在手术前未经过血液筛查,如妇产科人工流产手术等,如果传染病病人使用过的手术器械清洗前不浸泡消毒,将意味着传染病污染的器械清洗过程缺乏化学或物理消毒过程。国内文献报道,医院手术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占手术病人总人数的25%,这些病人使用的手术器械感染危险性很大[4]。报道表明,手工清洗器械的人员面临职业感染的威胁。笔者认为,如果尚无清洗消毒设备,在手工清洗传染病污染的器械之前,使用既有消毒效果又不使手术器械产生锈蚀的含氯消毒粉预浸泡,避免传染媒介污染环境,减少职业感染风险应是一个好的选择。表2显示,含氯消毒粉稀释液浸泡新止血钳24 h,其锈蚀率为0;表3显示,被血液污染的手术器械,用含氯消毒粉稀释液浸泡后4 h,器械表层光亮,消毒液存放48 h,细菌培养显示无菌生长,合格率达100%;说明含氯消毒粉稀释液浸泡器械既不使器械产生锈蚀,而且浸泡过程只要加盖保存防止有效浓度挥发,其消毒效果同样稳定。
3.3 加强管理,避免消毒剂盲目使用 尽管表1、表 2结果显示,含氯消毒粉稀释液对器械未产生锈蚀反应,但临床科室所有器械使用后都用消毒剂浸泡确实没有必要,盲目大量使用消毒剂一方面会污染环境;另一方面会增加不必要的费用。笔者建议,临床科室器械使用后的预浸泡方法,应根据各科室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光滑易洗的盆、盘、碗可用自来水浸泡;经过血液检查无传染病的手术器械可用多酶液浸泡利于有机物分解(器械竖起放在小桶配制适量的多酶可节省多酶用量);传染病污染的器械,或未经过血液检查疑有传染病污染的器械,可选用既不使器械生锈又有消毒效果的消毒剂稀释液加盖浸泡,临床科室器械使用后立即妥善处理与消毒供应室及时回收相配合,既能有效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和清洗效率,又能降低器械锈蚀损耗,节约成本,还能避免清洗人员职业感染的风险。表3显示,含氯消毒粉稀释液浸泡4 h其器械表层光亮,易刷洗,表明化学消毒剂只要选择适当,使用适当,可以避免化学消毒剂导致的器械泡斑腐蚀而使器械更加难洗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2-11-01.
[2]周轶伦.含氯消毒剂两种不同配制方法的对比研究[J].全科护理,2010,8(5C):1346.
[3]黄靖雄.清洁(Cleaning)[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58-560.
[4]魏静蓉.手术器械清洁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