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认同感
2010-05-10邓嵘
邓 嵘
摘要:设计作为极具社会性的造物活动,离不开对人的社会属性的分析研究,本文通过对“认同”的形成、特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剖析设计与认同感的相互关系。从而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把握好人的认同心理。
关键词:工业设计;设计艺术学;造物;心理特征;美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047-03
当你面对新的汽车款型,你的心里会怎样选择?豪华、实用、奇异、时尚或是其它,无论何种选择,你所选定的,一定是与你的身份、气质、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等综合因素相适应的,这是什么?这就是认同。当你发现某个人或某一群体的人所驾驶的汽车与你是同一品牌或同一系列的时候,你是否会在内心产生一丝亲近的感觉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这是什么呢?这也是认同。人作为个体生活在社会当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各种社会规律的制约,而设计作为人类的独有的精神一物质运动同样也受社会规律的影响,本文将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剖析设计与认同感的相互关系。
一、关于认同
1、何谓认同
认同(identification)是对社会影响的一种反应,做出这种反应是由于个体希望自己成为与施加影响者一样的人。我认为认同是一种个人或群体对于其它事物的肯定的态度或情绪,这种态度或情绪广泛的存在于社会生活中,通常发生在认识主体与性质或特征类似的客体之间,认同导致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拉近、情感交流增多,认同感通常会引发以下的感觉:亲切、喜爱、渴望与之交流、赞扬等。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上的各种俱乐部、社团组织,其组成的最基本原因就在于其成员对于某一事物具有认同感,正是所谓的“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2、认同形成的原因
在认同的过程中,事实上人们获得了一种被肯定和被容纳的心理愉悦感,由于认同而归属于某一群体,使人产生了安全感,可以说,人的自发的寻求认同的行为,就是不自觉寻求内心愉悦与安全感的过程,为了获取某种认同,主体会主动的寻找自身与认同客体间的相似之处,如果没有,则会努力使自己变得具有客体的特征和气质以获得自我的认同和客体对其的认同。通常,以下的人群容易产生相互的认同感:同一民族、种族的人,受教育程度相近似的人,生活经历相似的人,年龄相近的人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认同的前提是差异,没有差异就谈不上认同,差异存在于相互不认同的主体之间,也存在于相互认同的主体之间,完全的一致不是认同,认同是一种渴望趋同的态度,是在差异中显现出来的。
3、认同的特点
(1)认同感是自发产生的。认同的主体的身份、特征、年龄、生活经历是既定的,无论其自觉意识如何,都会不自觉的与跟自身特征相近的人接近,一旦遇到气质、特性相近的客体的时候,认同感就自然的产生了,这是一种个性的共鸣。
(2)认同感是会发生改变的。当个人的身份、气质发生改变,或者认同客体的气质、特性发生改变时,认同感就会消失,这是因为认同的双方失去了相互趋同的愿望。
(3)认同也是一种自我肯定。在取得与他人的认同的同时,认同的主体会产生一种类似“我是正确的”感觉,肯定了自我。
(4)认同感容易受群体影响。由于人具有从众心理,这导致个体容易受他人意见、心理的干扰和吸引,从而对某些事物看法趋同,最终产生认同感。
4、认同所导致的结果
当人们之间产生认同感的时候,一个新的群体就产生了,或者是一个已有的群体变得更加壮大。而对于渴望得到认同,而还没有被认同的个体来说,他将会主动采取与认同客体趋同的手段,使自己最终得到认同。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所说的:“如果一个人发现某个团体或个人在某一方面对自己很有吸引力或感染力,他就会由于喜欢该团体或该人而容易接受其影响,并采取与之类似的准则和态度。”当然,有些情况下,由于个体无法得到认同,也可能出现放弃原有趋同态度的情况,但这与前面提到的认同的自发性特点并不相矛盾,因为自发的认同出现在自觉的放弃认同之前。
二、设计中的认同
1、表现形式
情况一:当人们发现一件产品的趣味、特征符合自身的要求时,就会对该产品产生认同感。比如宝马(BMW)汽车,宝马汽车的设计理念是“享受驾驶的乐趣”,其市场定位是成功的中年人士,其主要消费人群集中在30~40岁的男性,这些人的经历具有相似之处,生活状况相近,因此对于宝马汽车特性、气质及其趣味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情况二:为追求社会认同而对产品认同。仍以宝马汽车为例,众所周知,宝马汽车成为一种成功的象征,一些人为了获得这种社会对其成功的认同而购买宝马汽车,虽然该车未必符合购买者的个人气质。
2、设计认同的形成原因
(1)个人喜好的结果。
设计作品的风格、趣味通常受设计师的个人经历、受教育程度、审美能力、所处的时代等方面的影响,因此,通常是带有一定个人趣味色彩的,例如匈牙利设计家布鲁耶尔的设计作品与法国设计家菲力浦,斯塔克的作品的气质大相径庭。而不同的消费者由于其自身的情况,对二者的设计作品的认同感也不相同,比如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人与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对于二者作品有着不同感受。正是这种差异造成了设计的认同。
(2)追逐时尚的结果。
当今社会是一个时尚的社会,而设计正是站在时尚的浪尖上,人们对于时尚的追逐就直接表现为对于不同设计的认同感上。当今社会如果有人对时尚的设计毫无兴趣,那么,无疑他会被认为是“过时的”或“不时尚的”,因此,即使是当作一个虚荣的原因也好,时尚使一批人对于某种风格的设计产生了认同感,而由此也形成了某种认同感在较大的社会范围内的形成。
3、认同感对于设计的影响
(1)影响了设计的趣味、气质、风格。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获取商业上的利益,人们对设计产品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一目的。为了促使消费者实现这一目的,设计师往往会有意识的迎合消费者的口味,获取他们的认同,从而影响了设计的趣味、气质、风格,例如:当苹果G4电脑风靡全球的时候,人性化设计成为一种时尚,许多产品都在仿照G4电脑的风格进行设计,以获得更好的市场销路。这就是为获取消费者认同感而改变设计风格的典型。
(2)影响了产品开发的周期。消费者的口味是多变的,今天的时尚,也许很快就成为明日黄花,对于产品的认同的变化也是很快的,想要以一种风格、特征永远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想法已经不再适合于今天的市场,加快产品的淘汰与更新才是明智之举,这是许多设计师和公司所深谙的,因此,除了巩固品牌形象之外,很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加快产品的开发周期。但常常也因此出现一批经不起时间考验的粗劣的产品设计。
(3)影响了产品的种类。与上面提及的影响相似,消费者
的口味同样是多变的,单一的产品种类会使人感到单调、乏味,寻求消费者认同的途径之一就是增加产品开发的种类。而目前市场的情况正说明了这一点。
4、设计的认同对社会的影响
(1)影响了社会整体的审美观及趣味。消费者的认同感影响了设计的趣味、风格,而设计的最终结果是形成实在的产品,产品投入社会,将在更广泛的社会范围流传,影响社会整体的审美眼光。同样以苹果G4电脑为例,这一产品的出现影响了整个设计界,而因此出现的人性化设计的浪潮通过产品表现出来,最终使得全社会都对人性化设计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2)影响了人的日常生活模式。产品能够改变使用者的生活方式,使用整体式厨房的人与使用大锅灶的人的生活方式自然是极不相同的。当设计由于认同而发生改变,随之而来的产品的变化就会影响到人的生活方式,笔记本电脑的出现加大了使用电脑的空间,数码相机使得人们记录日常生活更为方便,MPS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欣赏音乐,等等。这些产品的出现可以说都是为获取消费者的认同而出现的,它们的出现改变整个文明社会的运作方式,世界进入了数字世界。
(3)影响了人们的人际交往。物质社会的丰富,使得人际交往也更加务实和功利化,对产品的认同感使人们选择各自期待的产品,进而定位了人们的社会地位,而今,不需要交谈,只要看看你所接触的人所使用的产品,就可以大致分辨他的阶层,这样的说法有些“只认衣杉,不认人”的感觉,但在这个冷漠的物质社会里,事情往往却有着这样的无奈。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际交往中识别他人身份的无言的路标。
三、前面的路
说了这些关于认同感与设计的话,似乎该有一些启发,我想到的是如何将认同这一社会学理论作用于产品设计,使之产生良好的作用,以下是我的一点想法:
1、学会研究人。
产品设计的目的是什么?不外乎解决人一机一环境的关系,既然如此,人作为三者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自然值得加倍的关注。且不单说认同感,人是社会的动物,离不开社会的制约,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就缺乏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是低级生物,要么就是超人。”能够将人的心理了解透彻,对于产品开发无疑具有莫大的益处。荷兰菲力浦公司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就极为重视对人的研究(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并因此在产品设计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认为对于人的认同心理及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人在心理层面到底需要什么,要求得到何种认同,如何满足合理的需求,最终开发出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2、抓住市场的脉搏,准确的预测市场。
当我们能够弄懂人到底需要什么,需要满足哪方面的认同感时,我们可以说就摸到了市场的脉搏,大概知道市场的下一个热点将会出现在何时何地,做出准确的市场定位,继而进行研发。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准确的预测就意味着生存和胜利。而如何能够作到这一点则需要通过多种手段,例如:市场调查、心理分析等。方法似乎并不新奇,重要的是运用的得体。
3、发展多元化的设计语言。
理念的东西必须付诸行动才能取得切实的成果。如何将已有的信息表达出来就要靠出色的设计语言来完成。常言到:厚积薄发。只有自身具备了大量的设计储备,有着多元化的设计语言,才能使大脑中抽象的、模糊的概念跃然纸上。没有丰富的表达语言,准确的对市场认同的把握、好的设计思维都无法得以表现,设计的一切前期工作都将成为空谈。
4、不媚俗的精神。
为了使产品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同,设计师需要研究人、研究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曲意逢迎,一味的抄袭和迎合,设计师的任务是为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方式,研究人的认同感,只是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的,设计师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引导消费而不是盲目的跟从消费。
总之,认同这种人的意识广泛存在于社会活动的各个层面,设计作为极具社会性的造物活动更深深的受到它的影响,把握好人的认同心理,对于产生优良的设计有着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