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氏雷火灸治疗慢性荨麻疹 60例

2010-04-25王英杰柴维汉王海瑞武宗琴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皮肤科上海201800

陕西中医 2010年10期
关键词:施灸雷火风团

王英杰 柴维汉 王海瑞 武宗琴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皮肤科(上海 201800)

笔者尝试运用赵氏雷火灸配合神阙穴施灸的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初步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均来自我院于 2009年7月至 2010年 5月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共 60例,其中男性 28例,女性 32例;年龄为 18岁至 64岁,中位年龄 30.4岁;病程为 6周至 7年,中位病程 57.3d。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拟定。皮肤黏膜表面突然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风团,皮损多呈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逐渐蔓延,可相互融合成片;持续时间≤24h;病程≥6周。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风寒型:皮疹色淡,遇冷加重,迁延日久,反复发作,多伴有精神疲惫,体倦乏力,失眠等症,舌淡、苔薄白,脉迟或缓。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年龄≥18岁;近 4周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其他抗组胺药物或免疫调节类药物等;受试者自愿参加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能够按要求定期复诊者。

排除标准 合并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及合并其他皮肤病者;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对治疗方案中任何药物成分过敏者;未按时复诊或失访者;因严重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

治疗方法 入组患者予雷火灸(渝药管械(准)字2005第 2270060号)治疗。施灸方法:①将点燃的药条置于灸盒的圆孔中,使距离灸盒底部约 2cm~ 3cm,并用大头针固定药条;②将灸盒放置患者脐部,火头对准神阙穴施灸 15min,灸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注意随时查看并询问患者以防灼伤);③取下大头针,将药条投入密闭容器中使其自动熄灭,放置干燥处备用。 1d1次,每周复诊 1次,治疗 2周后判定疗效。

于治疗前、治疗 1周及治疗 2周后对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主客观症状并评分。评分方法参考欧洲MILOR的研究,按 0~ 3级标准评分:①风团数目:0分为无风团;1分为 1~ 10个;2分为 1~20个;3分为20个以上。②风团大小: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直径为 <1.0cm;2分为 1.0~2.5;3分为> 2.5cm。③瘙痒程度:0分为无瘙痒;1分为轻度瘙痒,不影响睡眠;2分为中度瘙痒,每晚因瘙痒觉醒次数 <2次,影响睡眠,但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3分为重度度瘙痒,每晚因瘙痒觉醒次数>3次或无法入睡,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④风团发生次数: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每天出现 1次;2分为 2~ 3次;3分为> 3次。 ⑤风团持续时间: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持续时间 <4h;2分为风团持续时间 4~12h;3分为持续时间>12h。

疗效标准 疗效判定采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计算公式和标准如下:症状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为 SSRI值≥90%,显效为 SSRI值 60%~89%,好转为 SSRI值 20%~ 59%,无效为 SSRI值 <20%或继续加重。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病例总数×100%。

统计学方法 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 Ridit分析。

治疗结果 临床疗效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第 2周与治疗第 1周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u=2.360,P<0.01);治疗第 3周与治疗第 2周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u=0.480,P> 0.05);治疗第 3周与治疗第1周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u=2.810,P<0.01)。治疗结束时总有效率为 76.67%。见表 1。

表1 不同时间临床疗效比较 (例)

安全性 在整个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仅 1例患者自觉施灸部位轻度的灼热不适感,未予处置,后症状自行消失,能够耐受整个疗程治疗。

讨 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本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治疗方法单一,疗效欠佳。目前一般认为主要是免疫性和炎性机制所致。临床中主要采取对症处理,抗组胺药物为一线药物,对多数急性荨麻疹有效,但对反复发作的慢性荨麻疹疗效不理想。

灸法是针灸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灵枢◦官能》篇中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疗是一种外治法,它既克服了药物内服对脾胃的不良刺激和副作用,又解除了患者对针刺治病的恐惧感,在临床各科中应用广泛。雷火灸起源于明代,当时称之为“雷火神针”。它以针灸经络学说为理论,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灸条采用沉香、木香、艾绒等多种药物配制而成。赵氏雷火灸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采用多种药物,配制成不同的雷火灸条以治疗不同的疾病,较普通艾灸火力猛、渗透力更强[1]。其燃烧时具有独特的热力与红外线辐射作用,最高温度可达到240℃,由于其药力峻猛、渗透力强,在用灸区域的面(病灶周围)、位(病灶位 )、穴形成高浓药区,在热力的作用下,渗透入腧穴,通过人体经络传导调节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兼具温通和温补的双重功效。现代医学证明艾灸同时具有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2]。神阙穴既与十二经脉相联,也与五脏六腑和全身相通,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有总任全身阴经脉气之作用。刺激神阙穴能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扶正祛邪,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之循行以达病所,而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颇为历代医家和民间所喜用。慢性病发病缓慢,多由平素体弱,气血不足或因久病,气血耗伤,血虚生风,气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人体所致,故治疗时以扶正祛邪为主,常取神阙穴。现代医学证明,脐为腹壁最后关闭和最薄处,敏感度高,含有大量的微血管,局部治疗可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来调节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抑制过敏反应过程[3]。笔者采用的雷火灸灸条由艾叶、苍术、附子、细辛、白芷等制成。配合神阙穴治疗,两者相须为用,共奏祛风散寒、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之功,同风寒型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法则相契合,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1] 赵时碧.中国雷火灸疗法 [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39.

[2] 吴焕淦.中国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1-93,99-105.

[3] 黄 琼.神阙穴的临床运用 [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7):63.

猜你喜欢

施灸雷火风团
居家艾灸提升免疫力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中暑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