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病因分析

2010-04-13郑淑芳陈清启

山东医药 2010年29期
关键词:房性早搏房性肺心病

郑淑芳,陈清启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 266003)

心律失常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且往往能引 起严重后果。为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的规律及其与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的关系,本文对 517例≥60岁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 2007年 1月 ~2009年10月本院住院治疗心律失常患者 517例,男 318例、女 199例,年龄 60~97岁、平均 77.8岁。其中房性心律失常 267例,室性心律失常 71例,混合性心律失常 112例,传导阻滞 67例。517例中,因各种原因发生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心律失常 514例,其中冠心病 217例,肺心病 105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17例,高血压及高血压心脏病 51例,风湿性心脏病11例,甲亢及甲亢性心脏病 12例,心肌病 8例,脑血管意外 35例,糖尿病 37例,尿毒症 4例,电解质紊乱 8例,药物作用(洋地黄、利尿剂、三环抗抑郁类等)7例,不明原因者 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心律失常 3例。

1.2 方法 患者住院后均做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和(或)同步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然后按性别、年龄、心律失常病因、类型分组,分析心律失常与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的相关关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心律失常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 517例患者中 ,男 307例 ,占 59%;女 210例 ,占 41%;心律失常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7例患者按年龄分为 60~70岁、>70~80岁、>80岁三组,各组心律失常构成比分别为16.2%、48.7%、35.1%;>70~80岁或 >80岁组与60~70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说明年龄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

2.2 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及类型 517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有 5种,依构成比高低分别为:冠心病 217例(占 41.9%)、肺心病 105例(占20.3%)、高血压 51例(占 9.9%)、糖尿病 37例(占7.2%)、脑血管意外 35例(占 6.8%)。在各种类型老年心律失常中,以房性心律失常多见(267例,占51.6%);在房性心律失常中,以心房颤动最多(108例,占 40.4%);其次是混合性心律失常(同时伴有2种或 2种以上不同类型心律失常)112例,占21.66%;室性心律失常 71例,占 13.73%。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相应增加[1,2]。本文517例老年心律失常的资料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岁以上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年龄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其机制为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心肌发生褐色萎缩、淀粉样变性,起搏传导系统变形老化,P细胞减少,导致混合型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本文显示,老年心律失常的类型以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达 51.65%,与相关国内报道一致。在房性心律失常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房性早搏。其机制是老年人常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心病等,其心房扩大,心房内压力增高,心肌缺血,心房肌膜电位降低,自律性增强,容易产生早搏。频发性房早、多源性房早是发生房颤的先兆。因此老年人的房性早搏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注意有无心功能不全。老年人易发生房颤的机理是老龄化后心房肌退行性变、纤维性变,心房顺应性降低,心房发生炎症、缺血、扩大,心房压力增加,心房肌复极不全,膜电位降低,兴奋性增高,自律性增强,传导性降低,易形成折返而发生房颤[6]。房颤本身并不直接危及生命,但快速性房颤可导致血液动力学恶化而产生明显症状。同时房颤易导致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发生脑栓塞。因此当老年人发生房性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时提示老年心脏病变的早期信号,应全面检查寻找病因,积极治疗,防治疾病进一步发展。

本文显示,冠心病是引起老年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3,4]。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致窦房结缺血、功能低下并波及心房,易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房颤,缺血致心肌应激性增高,易产生早搏。引起老年心律失常的第 2位病因是肺心病[5],以房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其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主要原因是慢性低氧血症、反复感染、心肌病变、血流动力学异常,若伴随高血钾、低血钾和用洋地黄纠正心衰则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文献报道老年肺心病心律失常多发生在急性期,因此,积极治疗肺心病,提高肺通气和换气功能,改善心脏供血是预防老年心律失常的主要措施。本文高血压出现心律失常类型依次为房颤、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和各种类型传导阻滞。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心脏后负荷加重,致左室肥厚扩张,肥厚的心室细胞相对缺血,使心室肌异位兴奋性增加,肥厚的心室肌顺应性差,使左室终末压增高。此外,左房压升高亦是引起房颤的主要原因。脑血管意外出现心律失常类型以房颤较常见,其他依次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各种类型传导阻滞。脑血管意外时出现心律失常是由于:①脑出血致颅内压增高,造成大脑、脑干的血流量减少,心血管运动中枢功能受到影响而引起心脏的激动和传导功能发生改变;②脑卒中后,病灶压迫或刺激下丘脑及其所联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中肾上腺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高使心脏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③脑组织缺血缺氧、颅内高压等加重脑血液循环障碍,丘脑下部和脑干之间互相制约机制遭受急性破坏,使迷走神经对心脏的调节发生障碍[6]。

总之,由于老年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危害性较大,且不易控制。因此,只有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个体情况进行治疗,方可使患者转危为安。

[1]陈天佳,赵力.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9(24):783-704.

[2]吴刚.老年心律失常 208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03,9(2):28-29.

[3]林建美,张建英.老年冠心病 194例动态心电图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1998,12(1):32.

[4]王俐.老年人心律失常 368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3):237-248.

[5]朱晨.956例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20(5):385-386.

[6]杨桂芝,王玉芬,朱学良.老年心律失常 152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01,16(3):119.

猜你喜欢

房性早搏房性肺心病
房性期前收缩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房性期前收缩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中医综合治疗对肺心病缓解期近期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冠心病高血压及无基础心血管病患者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房性早搏未下传偶遇室性早搏
受阻型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同时出现酷似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
频发房性早搏动态心电图Lorenz散点图的图形特征分析